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名贤传记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劉滌魯先生七秩晉一杖國壽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0期  出版时间:1974-02-10
    关键字: 刘涤鲁 名贤传记 服务乡友

    越南鄕賢劉滌魯先生,負一方物望,當民國六十二年元月卅一日杖國晋一之年,吾埔旅越同僑陳衡卿 管俊三 簫歲華 郭越羣 丘桃 劉芳 張健生 張照明 陳一鳴 李俊爵 黃秋波 蔡讓軒 吳士澄 孫海棠 廖乙助 李偉忠 陳振倫 張定中 楊曾毅 丘建南先生等作序以賀。本會陳常務理事以令,以此序可供越南埔僑鄕情聯繫,故提刊於此。茶陽位於韓江上游,地處閩粤之要衝,山川壯麗,人文薈萃,代出賢良,擧凡國內參與軍政,或出洋從事工商業者,其於國家建設自强,及僑居地之經濟繁榮,貢獻至大,事蹟彰彰可考,...

  • 文章永懷印尼歸僑三鄕賢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5期  作者:陳以令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印尼归侨 乡贤 名贤传记 追思怀念

    ㈠印尼歸國同鄕助成大埔同鄕會的創立民國三十八年前後,吾埔同鄕播遷來台的,爲數不少。局勢安定之後,有人倡議組織旅台大埔同鄕會,以敦睦鄕誼。當時旅台同鄕以監察委員鄒魯、前任廣東省主席羅卓英、秘書長丘譽、前任湖南省府秘書長劉旭輝、憲兵司令劉煒、國大代表賴少魂以及郭壽華、藍萼洲、劉竹岩、黃茶民等人,德望較高,雖都樂任發起人,但因缺少負起調查、登記、聯絡等實際工作的人,致籌組同鄕會的事,遲遲未能實現。民國四十七年冬月,吾埔旅居印尼同鄕因蘇加諾總統親共,關閉全國各地...

  • 文章掀天揭地的本州遷外子弟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3期  作者:鍾正君 出版时间:1988-10-01
    关键字: 罗芳伯 客家华侨 名贤传记 建功立业

    陸、羅芳伯——本篇完全採用丘尙堯先生所作刊登於梅縣同鄕會會刊第二期者,羅芳伯雖然只是華僑,但在外地發展也可視同遷外子弟,故將其列入本欄——百戰據山河,揭地掀天,想見當年氣概;三章遵約法,經文緯武,猶存故國冠儀。上聯是印尼西加里曼丹省(婆羅洲西海岸)坤甸市一座紀念開闢坤甸的「大唐客長」羅芳伯的廟宇中衆多楹聯之一,所謂「大唐客長」,實卽海外王之意,因爲「蘭芳大總制」是共和體制,也可說是「大總統」。他雖在海外建立新國,但仍不忘故國,認爲新國是唐山的一部分新領土...

  • 文章姚德勝傳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3期  作者:朱浩懷 出版时间:1988-10-01
    关键字: 姚德胜 名贤传记 实业家 爱国华侨

    年长的人从旁代老水客答复德胜。然而,有志者事竟成,德胜毕竟达成了他的志愿,乘风破浪,到南洋去了。[1]四、向海外发展姚德胜随同老水客,和一批「新客」,由家鄕坐小民船,顺流而下,经新铺墟松口各市鎭,而至潮州府之汕头,转船到香港。其时尙无轮船,乘「夹板舟」[2],由香港经过一千四百海里之「七洲洋」,到达新加坡。这位由鄕下出来,富有好奇心和冒险性的靑年,初到海外都市,眞是大开眼界。一方面感到自身之渺小,一方面又激发了他对于事业的雄图。再由新加坡转到马来西亚芙蓉埠

  • 文章張弼士鄕賢的偉大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8期  作者:陳以令 出版时间:1981-12-30
    关键字: 张弼士 名贤传记 事业功绩

    一、前言十九世紀末葉與二十世紀之初,東南亞華僑社會有一位家喻戶曉的偉大人物,他忠愛祖國、敢作敢為的奮鬪精神,為中外人士所欽佩;他對星馬華橋社會的遺愛,永遠光耀在東南亞華人社會的史頁上。這位蜚名東南亞社會的偉大人物是誰呢?就是我們大埔同鄉張弼士。筆者在幼年時期,嘗聽到叔伯輩在間談中,提及張弼士的軼事。昔年稱呼他為「百萬富翁」,對他的豐功偉績,備致推崇,誼屬同鄉,特感親切。當時在小小的心靈中,自然產生了「有與榮焉」的欽仰。最近翻閱南洋華僑文獻,就所述有關張弼...

  • 文章「海外孟嘗」黃錫品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0期  作者:陳振倫 出版时间:1974-02-10
    关键字: 黄锡品 名贤传记 华侨经济 热心公益

    黃錫品先生,粤東大埔石雲區沐敎鄕人也。幼而慈父見背,有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事母至孝,惟家境淸貧,雖斷機有訓,而膏火難繼。他賦性聰穎,有大志,年十六隻身南渡,其時海運已開,然交通工具尙極簡陋,卽所謂「大眼雞」船者是也。備風帆、儲糧秣,沿海而航,乘風破浪,艱險萬分,航期靡定,順風則月餘可到,逆風則需時數月,如中途遇風暴,或糧秣不繼,則其生活之安危,只可聽天由命。夫以當時若是之古老航舷具,遠涉重洋,拓殖海外,其所憑藉者,唯堅毅冒險之精神而已,吾人緬應先僑,寧...

  • 文章前國府僑務委員會顧問郭公育齋傳略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4期  作者:郭壽華 出版时间:1977-12-01
    关键字: 郭育斋 名贤传记 侨务工作

    馬來亞開埠兩百多年來,華人在此白手成家,創業開基者,固不乏人,育齋公,乃此中之翹楚也。育齋公,家名教新,字恭文,粤東潮州府大埔縣大麻墟(甲)人;蓋地靈人傑,與現任新加坡共和國總理李光耀爲小同鄕,且近在咫尺。公幼懷大志,有好男兒當四海爲家,何必侷處鄕里之勇氣與決心;年十八,卽隻身乘「大眼雞」木舟南渡,初蒞馬來亞吉隆坡,居半山吧,經五十載之經營,遂樹立社會經濟基礎焉。公性誠篤、慈祥、克勤、克儉,作事眼到、耳到、手到、足到、身到、心到;善經營;有計劃、有組織、...

  • 文章東南亞傑出政治家——同鄕總理李光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7期  作者:陳以令 出版时间:1980-12-30
    关键字: 李光耀 名贤传记 政策方针 新加坡发展

    磨擦,没有纠纷,宛如大同世界,融合无间。2.新加坡已成为一座东方最淸洁的花园城市,谁在马路上随便吐一口痰,或扔一个烟蒂,必被罚新加坡币五百元,绝不宽贷。3.新加坡的「住者有其屋」政策实施成功,不像别的国家的「地皮」,被操纵在资本家手里,使地利为私人所享有。4.新加坡是政治淸明的国家,从海关到移民局,绝不留难勒索,行政效率之高,可居世界第一。凡一套法令公布之后,无论政府首长或升斗小民,莫不认眞贯彻执行,决不会含糊敷衍。上面的治绩,可以说是得力于李光耀总理

  • 文章蔡鍔:與其屈膝而生,毋寧斷頭而死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4期  作者:程小橋  出版时间:2011-08-01
    关键字: 蔡锷 名贤传记 精神品质 小凤仙 革命精神

    大多數人提到蔡鍔,都會加上一個尾碼詞——蔡鍔將軍。這位在民國時期正直嚴毅的君子,如今長久地豎立在長沙的共和廣場上,以一身英姿勃發的戎裝形象,注視著世人。李宗仁曾在回憶錄中,用這樣的語句形容起蔡鍔將軍,蔡鍔「那時不過三十歲左右,可稱文武雙全,儀表堂堂。」騎馬的時候,他不一定從馬的側面攀鞍而上,而是「喜歡用皮鞭向馬身一揚,當馬跑出十數步時,始從馬後飛步追上,兩腳在地上一蹬,兩手向前按著馬臀,一縱而上。」在當時只十七、八歲的李宗仁看來,「這匹昂首大馬,看來已經...

  • 文章大洋洲的出色華人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7期  作者:鍾正君 出版时间:1992-10-10
    关键字: 曾筱龙 名贤传记 海外华人 政坛新星 照片

    曾筱龍頒授O.A.M.勛章時攝曾筱龍先生於一九九一年九月,當選為澳大利亞雪梨市副市長,是雪梨市開埠一百五十年來,第一位中國人擔任此高職,開澳大利亞歷史先河,給華人莫大的鼓舞和啓示,華人的聲勢和地位,將由此壯大和提高。大陸山河,每一處地方都是可愛的,尤其是家鄕,更是芬芳可戀。我的故鄕五華轉水鎭,位居韓江上源支流岐江中下游,包括南岸的黃龍與北岸的大嶺,而以轉水角墟為南北岸兩地聯繫中心,所謂「轉水角」,卽因岐江本是發源於龍川縣境,由西向東流經岐嶺華城鎭,到柯樹潭下面...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