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自治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家居瑣記

    来源期刊:《湖南文献》 第4期  作者:童梅岑  出版时间:1971-04-15
    关键字: 辛亥革命 社会民生 币制 自治

    梅岑先生此篇描繪人物,栩栩如生。余幼時讀「撒克遜刦後英雄略」(Ivanhoe)英丈本,覺其筆力道健,宛若字字豎立紙問,而此篇有馬。又此篇感慨淋漓,尤睠睠於物力之艱豐,風俗之推移,與乎民德之厚薄,三者關係世遂者至大,故此篇自不得以尋常瑣記目之。 衡山趙佛重謹誌

  • 文章四川自治与统一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4期  作者:孫震 出版时间:1965-06-01
    关键字: 四川自治 吴佩孚 作战情形 杨森

    编者按)本文共分:㈠时代之感受;㈡熊克武氏之四川自治;㈢民十熊刘两军合作援助鄂省自治;㈣民十一熊克武指挥第三军刘成勋部及邓田陈各师攻击刘湘;㈤民十二熊氏制定四川省宪与委用赖心辉指挥一、三、边各军围攻三、七、二十一各师;㈥厐士元先生之上计及雪痴神僧之禅机;㈦川西之风云变幻及川东之暴风雨;㈧吴佩孚武力统一西南;㈨杨森武力统一四川;㈩在主义领袖国家之感召下全川重见初步统一;等十段。第一段至第七段,已刊本刊第三十一期,第八段至第十段,定本期一次刊毕。民国十年至

  • 文章四川自治之役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1期  作者:華生  出版时间:1974-05-01
    关键字: 四川 熊克武 刘存厚 自治运动 刘湘

    民国九年之川中战乱,为以川中国民党系之杨庶堪、吕超、石靑阳、黄复生等为中心,联合滇黔军而组成之倒熊(克武)同盟,与由熊克武、刘湘、刘存厚等联合而成之川军驱逐滇黔军运动两方对抗之战事。最初倒熊同盟颇占优势,其后局势逆转,至十月十五日刘湘等进占重庆后,倒熊同盟瓦解,驱滇运动成功。不意滇黔军出境之日,亦即驱滇联合阵线开始破裂之时。此后形势演变,形成所谓「四川自治」,实亦即「四川军人自治」的局面。驱逐滇黔军联合阵线之归于破裂,盖有两个要因。一为熊克武、刘存厚二人

  • 文章宛西地方自治与陈舜德(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2期  作者:高應篤 出版时间:1970-12-01
    关键字: 宛西地方自治 陈舜德 作风

    三、宛西地方自治的作法宛西地方自治的声誉,能使全国闻名,绝非幸致,兹将其作法,胪述如左:㈠四县联防宛西剿匪自衞,首由内鄕开其端,淅川紧随其后,鎭平与邓县相继实施,始则均以剿平本县匪为宗旨,至十八年八月,遂采纳彭氏倡议,实行四县联防剿匪,前已言之,规定宛西民团指挥部,统筹四县团队的调度与指挥事宜,如甲县有匪惊,须调乙县团队驰援时,乙县团队,一进甲县境,即须接受甲县之指挥,加入作战序列,且弹药粮饷自备,如一时不继,准由甲县暂为垫借,俟战事结束后再为结算归还

  • 文章郭著山西民意代表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3期  作者:石鍾琇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维新运动 民主政治 临时约法 地方自治

    简历,因自淸季以来,战乱频仍,有关民意代表之典册图书,太半汩没无存,郭先生经三年之搜求,由图书馆至私人收藏,以及鄕老之访问,锱铢集累,日就月将,卒完成此钜著,其硏究考证之辛勤,弥足钦佩。中国宪政之实施,以地方自治为基础,地方自治以县为单位,由下而上,训练人民行使四权,逐步建立行宪政府。辛亥革命后,民主运动,横遭阻挠,地方自治无法循序推行。抗日战起,中央为早日实施宪政,还政于民,乃有一面行宪,一面建国之权宜措施。大陆沦陷前,行宪政府已建立,而地方民意机构,仅省

  • 文章湖南与联省自治运动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劉鵬佛 出版时间:1984-01-15
    关键字: 湖南省 联省自治运动 思想渊源 失败检讨 辛亥革命

    江西、江苏、湖北、福建等省,或由当局宣言制自治,或由人民积极运动制宪;北方的顺直省议会也曾电请各省议会选派代表赴沪共同制定省自治法纲要。因此,省宪运动的潮流,可谓激荡全国,但在军阀势力宰制之下,所有的运动,皆未发生实效[40]。[1]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下册,页五四四。[2] 冯自由,「民生主义与中国政治革命之前途」,见民报第四号,页一〇七。[3] 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试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山东独立运动」,见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

  • 文章孫中山先生蒞甬八十周年紀念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30期  作者:桂心儀 出版时间:1996-09-10
    关键字: 孙中山 八十周年纪念 袁世凯 地方自治

    金丝草帽,足登黑色圆头皮鞋,精神奕奕,风度翩翩,刚好五十周岁,正当英迈盛年。大家簇拥着他先到附近的鸿仪照相馆,让他拍了一帧六吋单人直立全身照,给他在底片上题上「孙中山先生伟照」七个黑底白字。而后励建侯校长陪引中山先生一行到省立四中下榻,劝请他们一连七天旅途劳顿了,务须稍事休憩,以俟晚上还要召开以教育界为主的社会名流座谈会,向革命导师汇报地方情况。地方自治的意义次日上午,中山先生便在学校大礼堂作了《在宁波各界欢迎会上的演说》。开宗明义即行阐述「地方自治

  • 文章從辛亥革命到護法戰爭

    来源期刊:《同安》 第28期  作者:會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9-08-01
    关键字: 同盟会建立 武昌起义 同安自治青年会 同安光复 洪宪帝制 护国战争 军阀分裂 南北火拼 同安遭难

    孙中山先生和黄兴的同盟会早期主要活动于日本、香港、南洋群岛,闽南沿海地区深受影响。宣统二年(一九一〇年),同安灌口同盟会会员庄尊贤(字育才)、庄又南发起组织『公益社』及『农务分会』,成立『天然养生畜牧公司』。招同志二百多人,以经商为掩护,秘密进行军训,组织革命军,准备起事。当时淸廷搞立宪骗局,令省、县设『自治硏究所』,学习君主立宪。同安自治硏究所由擧人吴烱棠任所长,招收学员六十名,一年毕业。庄尊贤、陈仲赫等同盟会员。即决定在硏究所内创建同盟会的外围组织,秘密

  • 文章鄕賢 國之大老 曹亞伯(續完)

    来源期刊:《陽新文獻》 第2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7-04-01
    关键字: 《中国日报》通讯员 湘鄂革命势力 党派对立 洪宪帝制 护国战争 联省自治促进会 晚年学佛 政府褒奖 孙中山墨迹

    我已书此盟书。稚晖感悟,即书盟词一纸给亚伯入盟。[2]自此,稚晖终身为国民党人而不渝。是年冬,湖北日知会被清吏破获,刘敬安、朱子龙、殷子衡、梁钟汉、胡瑛、张难先等九人,被逮捕入狱,非刑拷打,血肉横飞。日知会因而停闭。因幸继有军队同盟会、羣治学社、文学社相接续,并有共进会在湘鄂发展,革命势力,日渐增长,卒有辛亥武昌之起义。[3]光緖三十三年(一九〇七)五月,张人杰(静江)、李石曾、吴稚晖组织「新世纪」周刊,在巴黎发行,吴为总编辑,亚伯亦按期撰稿。宣统元年(一九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