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护国军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西北軍事史話(一)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4期  作者:王禹廷  出版时间:1976-01-15
    关键字: 西北军 护国军 历史 辛亥革命 武汉起义

    旅长,代张云山为陕北鎭守使。陈树藩为第二混成旅旅长,代张钫为陜南鎭守使。陈树藩是陕西安康人,毕业于保定军校(一说是北洋武备学堂),算是北洋军科班出身。所部亦系由新军演变而来,装备及纪律均较佳。且追勦白狼流匪,颇著战绩。故为陆建章另眼看待,颇为倚重。二、反抗帝制的陕西护国军民国四年,袁世凯称帝窃国。 国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讨袁军事,纷纷发动。北方各省中,以陕西的表现最为积极。因为民军被裁后,散居各地,待机而动。一经革命同志策动运用,立即兴起。自三原以北,东至黄河

  • 文章肇和起义与护国军讨袁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47期  作者:傅元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肇和起义 护国军讨袁 历史回顾 海员节

    陈可钧。当时起义,他正在肇和军舰上实习,早已加入同盟会,肇和军舰上官长多为福建人,倾向 国文领导的革命大业。由于肇和军舰在上海起义虽吿失败,但是这种伸张正义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全中国;以后对西南蔡松坡、唐继尧,李烈钧等筹组护国军于当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宣布独立,分三路出发,大军声讨袁世凯,进展神速,终于迫使袁世凯撤销帝制,羞愧至死。今天我们纪念海员节当然不要忘了这位陈烈士可钧奉献党国的功绩。肇和军舰在上海起义上海鎭守使郑汝成被革命志士除了以后,给袁世凯以很大的打击

  • 文章排滿反袁的復漢軍與救國軍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期  作者:王禹廷 出版时间:1975-09-01
    关键字: 武昌起义 袁世凯 陕西护国军 战争纪实

    率领北洋陆军第七师(到陕后扩充为三个独立混成旅)入陕,是为北洋势力伸入陕西之始。陆氏到陕后,再度整军,将陕军第一、二师均行编遣,另成立第一、二两个混成旅,以井岳秀为第一混成旅旅长,代张云山为陕北鎭守使。陈树藩为第二混成旅旅长,代张钫为陕南鎭守使。陈树藩毕业于保定军校(一说是北洋武备学堂),算是北洋军科班出身。所部亦系由新军演变而来,装备及纪律均较佳。且追勦白狼匪股,卓著战绩。故为陆建章另眼看待,颇为倚重。二、反抗帝制的陕西护国军民国四年,袁世凯称帝窃国

  • 文章从「云南护国军」的全胜,谈「政战制度」的功能与维护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2期  作者:朱心一 出版时间:1992-12-25
    关键字: 云南护国军 “政战制度” 功能体认 制度维护

    一、云南护国军的全胜民国二年七至九月,中国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当年至诚拥护孙中山先生,矢志推翻满清专制,拥护共和创立中华民国的革命先贤唐继尧、蔡锷、李烈钧、任可澄、庚恩旸、罗佩金等三十余位将校(多为滇人),为贯彻国父领导国民革命大业的推展,旋即在滇垣积极密谋「讨袁护国」义举。回首当时云南所有的兵力仅二个师、一混成旅、一宪兵连及其边防部队—独立营一、独立连九,总计人数约一七、〇〇〇余人(正规军一三、〇〇〇余人)。嗣于民国四年十二月举义前,爰积极扩编

  • 文章护国军纪实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0期  作者:鄧之誠  出版时间:1968-06-01
    关键字: 护国军 记文史事 袁世凯 民国时代

    编者按:本文载史学年报第二卷第二期(民国二十四年出版),承美国耶鲁大学柯白先生自该校图书馆影印寄赠。全文二万三千字,计分:纪蔡锷督滇始末第一,纪护国军起义始末第二,纪蜀湘滇粤间之战第三,纪蔡锷督蜀始末第四,纪罗佩金督蜀始末第五,纪罗戴之争第六,纪罗刘之哄第七,纪戴戡督蜀始末第八,纪戴刘之哄第九,纪滇蜀兵争第十,杂纪第十一。本文所记事实,有若干处有待考证。如关于陈宧之记戴,即不无偏袒之嫌。惟就大体言,实为有关民国五、六年间四川局势演变之重要记截。本刊特分为

  • 文章四川護國討袁記(上)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0期  作者:孫震 出版时间:1980-12-25
    关键字: 四川护国军 滇军 滇川联合 护国讨袁 作战经过

    请参阅余上一章癸丑革命见闻录)及各省反帝人士,均趋袁氏势力尙未统一的滇省,与滇督唐继尧共商讨袁大计,蔡唐并与黔省督军刘显世及川省驻泸州的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文电往来,协商一致后,于十二月二十五日由滇通电起义,宣布独立,倡言反对帝制,组织护国军,分道出兵讨袁,陈宦于最初接袁氏电知蔡李有入滇行动后,因知蔡氏(锷)于宣统三年,曾在滇领导唐(继尧)李(烈钧)刘(存厚)等参加辛亥革命的滇省光复作战,即先令在川南淸鄕的第二师师长刘存厚,率驻川南泸州江安部队(师内一部为陈宦

  • 文章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檄文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0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10-12-25
    关键字: 护国军 讨伐袁世凯 檄文史料 文本解读 拥护共和

    维中华民国五年元旦,中华民国护国军政府檄曰:盖闻:辅世之德,笃于忠贞,长民之风,高于仁让。使枭声雄夫,野心狼子,逞城狐之凶姿,弄僭窃于高位。则我皇王孝孙,并世仁贤,谊承先烈,责护斯民,哀恫郁纡,成兹愤疾,大义敦敕,谁能任之!国贼袁世凯,粗质曲材,贼性奸黠。少年放僻,失养正于童蒙;早岁狂游,习鸡鸣于燕市。藉其鸣吠之长,遂入高门之窦。合肥小李,惊其谲智,谓可任使,稍加提擢,遂蒙茸泽,起为雄狐。不意其浮夫近能,浅人侈志,昧道懵学,聘驰失轸,遂使颠蹄东国,覆公餗

  • 文章雲南起義護國之史實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7期  作者:張維翰  出版时间:1977-12-25
    关键字: 云南护国起义 事件经过 护国军 公私顺逆 往事回忆

    云南起义护国,已为六十年前的陈迹,囘忆当日的情景,历历犹在目前,其在国民革命历史上的意义,仍然非常重大。因为云南起义,反对袁世凯称帝,组织护国军,分道出师,与袁家车作殊死战,打倒洪宪皇帝,再造中华民国,有了这种众大的意义,所以云南起义护国这一史实,是不可磨灭的。本人是云南的一分子,也是当时曾参与此役的一人,对于当时情形,知道较多。当袁世凯背叛民国,帝制自为之时,除了筹安会一派的人物和袁氏私人鹰犬的北洋系军队以外,全国人士,甘于赞成者甚少, 国父孙中山

  • 文章雲南起義,再造共和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7期  作者:譚家祿 出版时间:1987-12-25
    关键字: 云南起义 云南护国军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中华帝国之玺」及「皇帝」之寳的御玺,又在「五色旗」上加红日一轮,表示「五族共戴一君」,更以袁世凯肖像为图案铸造银币,凡自全国赶来的帝制请愿人士由筹备处发给每人五〇〇至一〇〇〇元大洋,加以收买,在实施帝制「登极」之一切准备就緖之后,袁世凯下令:在民国五年元旦改国号为「洪宪」元年。云南人民在唐继尧将军领导下,全力反袁称帝,组云南护国军护国军中心人物之一的蔡锷,于十一月十一日夜晚避过了袁世凯的监视耳目,由北京被软禁的地方脱出,一度称病住进天津日本共和医院,在院中

  • 文章雲南護國起義九十四週年紀念感言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9期  作者:簡漢生  出版时间:2009-12-25
    关键字: 云南护国起义 九十四周年 云南独立 护国军 讨伐袁世凯

    护国军」,分两路向四川、广西讨袁,一时各省纷纷响应。民国五年三月二十二日袁撤销帝制,仍想恢复其大总统职位,但为护国军所拒。袁之亲信冯国璋、陈宦等亦呼吁袁下野。袁众怒难犯,众叛亲离,终于六月六日羞愤病死。一场荒唐的皇帝梦,就此吿终,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的体制也才能得以存续,因此云南的护国起义、声讨帝制是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篇章之一,値得我们云南鄕亲骄傲,唐继尧、蔡锷等不畏强权、护宪护国的精神更足为天下法。抚今追昔,如何在今天的环境里尊宪护宪,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