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堂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前江西高等学堂革命运动之回忆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18期  作者:楊士京  出版时间:1984-10-01
    关键字: 江西高等学堂 历史资料 学者观点

    本件爲鄕賢楊士京用江西省通志館稿紙所撰寫者,其毛筆手稿現存美國史坦福大學胡佛圖書館。友人陳孟堅博士赴美硏究時影印攜囘。 編者識

  • 文章同盟會員孫洛輿與其教育世家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1期  作者:令弓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孙洛舆 教育世家 同盟会员 徐州师范学堂 学堂

    近日翻阅丰县文献,没有孙指南先生的专文介绍,只在三十期上有数语涉及,语焉不详。笔者不揣冒昧,写成此文,请知情者匡正。孙洛舆字指南,后人多以其字名,丰县宋楼鎭孙楼村人,是丰县新式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与董汉槎(同盟会员,曾任九区督察员)、张广义(创办丰县务本高等小学堂)等人齐名。指南出生于一八八二年(光绪七年),正値清庭衰微,新思潮,新观念渐趋兴起。他自幼入读私塾,但因废科举兴学堂,而未得应童子试。一九〇一年考入「徐州师范讲习所」,为该校首届新生。一九〇六年

  • 文章辛亥浙江革命史補遺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5期  作者:姚琮 出版时间:1968-12-3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秋瑾就义 求是书院 绍兴大通学堂 浙江武备学堂 弁目学堂 炮工学堂 保定陆军速成学堂 南洋陆师学堂

    登高一呼,万山皆应,于是愿将当日文武各学堂情形,分别陈明:甲、文学校文学堂学生,皆为少年,易受革命思想之薰陶,故各学堂莫不人材辈出,为民族争光,欲一一记载,势有所不能,兹择其最关紧要者,述其一二。一、求是书院 (为浙江高等学堂及之江大学前身),为当时浙中最高学府,陆懋勋(字勉斋)为院长,陈汉弟(字仲恕杭州人)为监督,所聘敎员皆为一时名士,如宋恕(字燕生、平阳人,为粱启超诗中八贤歌之一)、韩静庵、朱临等,皆以尊周攘夷及明夷待访录、嘉定屠城记、杨州十日记等书敎其门人

  • 文章肝胆照人趙伯先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9期  作者:張大軍  出版时间:1978-03-10
    关键字: 投考水师学堂 陆师学堂入学 东渡日本 督练新军 参加南方革命阵营

    秀才,何足挂齿?』从此而文声大振于鄕里。不过其志向,并不在科擧,但由于家道艰难,虽其母新丧未出百日,也不得不离家到南京谋生。在许多赵声传记中谓其投考江南陆师学堂而至南京,不料未被录取,正在徘徊进退两难之际,适有南京某观察,闻其名,特聘为家庭敎师敎授子弟。赵为扩充见闻,准备再考其他武备学校,于是勉强答应下来。赵氏为一血气方刚靑年,且富革命思想,平时与该观察所谈无非尽是一些不满现实的言论,观察官虽大,而头脑顽固,对其高论多摇头咋舌,大为不满,如此不仅增加宾主不欢

  • 文章九十回憶(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孫繼丁  出版时间:1975-06-2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甲午战争 山东高等学堂 留学

    孫繼丁先生,字丙炎,蓬萊人,於淸宣統三年考取淸華學校公費赴美留學,專攻電氣工程,民國五年冬學成歸國,曾在淸華大學及南開大學執敎。歷任津浦、膠濟、隴海鐵路局工程師及機務處長,以及西北公路局副局長、行政院救濟總署魯青分署副署長等職。在大陸淪陷前夕,曾出任山東省政府委員兼秘書長,旋改任青島市政府秘書長,並兼代青島市長。孫先生現年八十八歲,年高德劭,其一生之經歷,殊不平凡,所述之往事,皆爲極珍貴之資料,玆應編者之請,開始撰寫回憶錄,本期所載爲其第一篇。

  • 文章鄕賢——國之大老曹亞伯

    来源期刊:《陽新文獻》 第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乡贤 曹亚伯 农务学堂 两湖书院 武昌革命

    曹亚伯(一八七五—一九三七)吕实强推贤让赏功难竝,护法辞荣节不挠;净业精参人我泯,五湖烟水暮云高。这是党国元老前国史馆副馆长但焘于民国四十三年国庆日所发表感怀曹亚伯的一首七言绝句。[1]这首诗,虽然不过四句话,共二十八字,却道出了亚伯毕生为人处世的独特风格。曹亚伯(一八七五—一九三七)原名茂瑞,字庆云。淸光緖元年(一八七五),出生于湖北兴国州(民国改为阳新县)北鄕曹家湾角海村。幼龄失怙,赖母勤俭持家,敎养以至成人。[2]幼年时观演戏及聆听父老讲述洪杨故事

  • 文章百年回眸清末民初紹興近代教育的勃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5卷 第4期  作者:章玉安 出版时间:2013-04-10
    关键字: 古今艺文 绍兴 近代教育 学堂 辛亥革命

    的历史性转变。绍兴乃辛亥革命的重镇,清末民初绍兴近代教育的勃兴和发展历程,正是一个生动而有力的例证。[1] [2] 教育部 2[3] 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徐锡麟;陶成章;秋瑾;鲁迅[4] 古今艺文;绍兴;近代教育;创办;学堂;辛亥革命[5] 文化教育;革命战争;学者论述[6] 255.3SX[7] 普通

  • 文章健廬隨筆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25期  作者:健廬 出版时间:1964-09-01
    关键字:学堂 革命人士 掩护场所

    记蜀学堂淸光緖三十一年(民元前七年),淸廷诏废科擧,各省书院,纷纷改为学堂,旅京京官为便利子弟求学,亦各利用原有同鄕会馆,开设等于新制之公立中学堂,「如闽学堂」,「豫学堂」,「浙学堂」等,比比皆是,多由各省人士来京捐款维持。四川旅京人士,因亦有「蜀学堂」之设立。学堂设监督(校长)一人,由旅京京官推任。当时川籍京官,有尹朝桢(尧卿),王枢(汝密),张智远(守愚),曾维藩(介白),王荃善(石荪),胡为楷(型芝),曾鉴(奂如),邵从恩(明叔),萧湘(秋恕

  • 文章七十回憶

    来源期刊:《浦東》 第20期  作者:朱培垕 出版时间:1980-04-15
    关键字: 朱氏家族 梅溪学堂 机械专科 军阀 日本投降

    乃奉南桥公为始祖,至今已十六世矣。余父耀礽公,字线琴,号福申,为南桥公之第十三世孙,生有四子两女,长先早殇,我居次,下有两弟两妹。余小学开始即入梅溪学堂,此校历史悠久,胡适之,朱树人(叔祖,淸代举人)均为此校毕业,民国以后改名为梅溪小学。(七年制)学校对面有一个中国女子文学专门学校,校长为钮永建先生之姪钮长铸先生,童行白为敎务长,余读梅溪唸小学,常往游玩,学校内有国民党组织,余亦时常参与开会。梅溪毕业,后入民立中学,此校颇注重英文,每班都有一位洋人老师,余

  • 文章東瀛隨筆(二十)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82期  作者:張成寬 出版时间:2009-05-10
    关键字: 保氏塾馆 学堂 蒋介石 孙传芳 求学回忆

    爱奏乐的蝉,爱唱歌的鸟,爱说话的人,都一齐睡着了。让我细细地观瞧,趁这夜深人静时,诉出了宇宙的奇妙。」在「保氏塾馆」好景不长,不到一年,保先生因病故世,不得已,又转到另外一家私塾。此塾老师是位前清遗老,后面挂著一条又长又细的大辫子,在街上逛来逛去,所以人们给他一个绰号,叫他「大辫子」。迄今我也不知先生姓名,只见他终日摇头晃脑的自言自语:「呜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也,何况先朝之厚泽乎?」第二年,我七岁,爷爷在亲友劝说下给我进入洋学堂,那年是民国十六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