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贡献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國父與江西之關係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期  作者:守誠 出版时间:1966-06-02
    关键字: 孙中山 江西人 革命贡献

    江西人追随 国父从事革命有重大贡献与牺牲,因将 国父与江西之关系,就所闻知,述其大略,藉资纪念:一、国父先世,实自中原徙赣,再迁闽粤。据罗香林著 国父家世源流考称:「孙氏先世,原居河南陈留,唐末黄巢作乱,有孙誗公者,引兵南下平乱,屯于虔州虔化县(即今江西宁都县),以功封东平侯,遂定居虔化。积德复昌,子孙繁衍,至宋,有讳承事公者,复迁居福建长汀河田,至明永乐间,有讳友松友义者,再迁广东长乐琴江都,即今紫金忠坝,而友松公遂为入粤始迁祖。」根据罗氏之考证

  • 文章高雷青年对国民革命的贡献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8期  作者:倪文達  出版时间:1999-12-31
    关键字: 高雷 青年 国民革命 贡献

    伤亡一千至二千万人不等,但毁坏文物甚钜。第三,对全国的影响,以湘、淮军代替清绿营八旗军,汉人抬头,各省妨制军代绿营,新军传统而至袁世凯小站练兵,以至军阀割据私斗,戕害国本,因而中央控制权力缩小(用汉人执政)有利辛亥革命。因英人助攻,太平军受创,导致外交关系丧权辱国,治外法权全国关税权受英帝国主义把持。(洪秀全则拒绝「引鬼入邦」,坚拒英人诱求合作攻清平分天下)。第四,对革命贡献大,提高民族意识的发扬。天朝的田亩制度,即「平均地权」的主张。第五,给现代施政者

  • 文章广西建设对抗战建国的贡献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5期  作者:陳重光 出版时间:2007-01-10
    关键字: 广西建设 抗战建国 广西贡献

    在经济建设方面;实行公仓、公耕,架设电话线,奖励开矿与种桐,使广西由长期的入超变为出超。在文化建设方面,推行国民基础教育与成人教育运动,扫除文盲,完成基础教育的普及计划。由于历经六年建设的积蓄,奠定了广西抗战建国的坚实基础。待「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广西动员之迅速,参军之踊跃是全国所没有的。总计自民国二十六年至三十四年,广西共征得九十四万六千七百十五名官兵,比例之高冠全国。[1]其对抗战建国之贡献,不言而喻。甚至广西建设的诸多办法,如民团组训、基层组织以及国民

  • 文章廣東的醒獅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1期  作者:呂茵 出版时间:1982-12-25
    关键字: 广东 舞狮 狮会武馆 粤剧社 革命贡献

    心存畏忌,下令解散,曾一度成了地下组织。直到太平天国兴起,百粤的江湖子弟,闻风响应,潜伏着的武馆,乘机化暗为明再度兴起,淸政府南征北剿,已无法兼顾,不特四鄕八鎭皆有狮会武馆,连广州大城也纷纷设立,每逢年节庙会,结队舞狮游行,已成为百粤最普遍的民间娱乐。狮会所供奉的是:精忠昭日月,义胆贯乾坤的关云长。由此狮会中的徒儿们,粤人称之为「关帝庙人马」,这些人,所信仰的是忠与义,大多有股豪迈之气。革命时期,广东有两种民间艺术,对革命有过不少贡献;其一是由革命同志所组织

  • 文章创建民国豫军的演变与其贡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1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创建军队 豫军 革命贡献

    国父领导国民革命,致力推翻满清,创建民国,促成此一成功,与全国军事演变,大有关联。「河南」:位居中原,古所称四战之地,当取天下之日,河南在所必争。孰执河南军事之牛耳,攸关政权得失之谁属,其重要性,不言可喻。豫军演变,自然关系著国民革命的成败,其影响易居关键地位。吾辈,河南人,不可妄自菲薄,责无旁贷,关注创建民国豫军的演变及其贡献,拾遗汇整,厘鉴明白传世。一来彰显乡先烈、先贤、创建功勋的崇高荣耀,流芳千古;进而惕厉来者,鉴往知来,效法光大。清末军事的演变

  • 文章抗戰勝利前期的胡風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88期  作者:李鵬志  出版时间:2013-05-20
    关键字: 胡风 人物生平 历史贡献

    本文榮獲第五屆《湖北文獻》研究生論文獎學金,作者李鵬志為華中師範大學政法系碩士研究生。指導教授:李良明、蔡麗。

  • 文章仁懷志士劉端裳事略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5期  作者:席少丹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刘端裳 人物事略 革命贡献

    劉端裳,派名樹苑,字端裳,號莘園,本以字行,但久以其號,交結友朋,乃多僅知「劉莘園」矣。貴州仁懷縣人,民前廿一年(淸光緒十七年辛卯、公元一八九一年)十月廿四日生,五歲入塾,習經典制藝,民前八年(淸光緒卅年甲辰、公元一九〇四年)十四歲,應縣考,中秀才。旋淸廷廢科舉,民前五年(淸光緒卅三年丁未)赴貴陽考入陸軍小學第二期,敏而好學,得多數敎官垂靑。某日,同學席正銘因膳事與校方衝突,總辦劉澤霈掛牌開除,端裳重正銘人品,婉託敎官疏解、改罰半年學費(白銀十八兩)並觀...

  • 文章孙哲生先生对国家的贡献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馬英九  出版时间:2002-01-31
    关键字: 市政建制 宪法 贡献 孙科 三民主义

    今天是追念孙哲生先生一百一十一岁诞辰纪念大会,承邀到会演讲,非常感到光荣。哲生先生为 国父之哲嗣,数十年为革命奋斗,历膺党政要职,对党国有卓越之贡献。其德业事功,为世人所景仰。英九今天谨就哲生先生对我国巿政建制及我国宪法之卓越贡献提出下列浅见:哲生先生于美国加州大学得文学士及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得理学硕士学位,在纽约协助同志创办「民气报」,并任编辑,每周撰写国际问题社论,于民国六年奉 国父命返回广州,先任大元帅府秘书,民国八年除改任参议院议长林子超

  • 文章一代學入——故臺灣師大校長孫亢曾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3-04-30
    关键字: 孙亢争 人物生平 教育贡献 投身革命

    专业而为之师,又重视道德而为之范,身教言教并立。强调知识与道德并重,学术与人格兼修,经师与人师一炉而冶。先生掌理校务期间,最重要的实体贡献即是积极争取师大校园扩充,以配合教学及师资培育日益增进需求。自五十六年起至五十九年,三年间,先生以其高瞻远瞩眼光及一贯不屈不挠、刚毅果敢精神,奔走各方,排除万难,并得到省主席黄杰先生大力支持,而取得大于原校区面积一倍,占地八公顷有余即原属省农林厅,位于公馆蚕桑改良场,移交师大运用,且在当时政府预算并非宽裕情况下,获得专案

  • 文章四川同胞对于抗战的贡献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12期  出版时间:1963-07-0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抗日战争 四川同胞 抗战贡献

    四川为抗战根据地,赖我全体军民在我政府领导之下,经过八年的艰苦奋闘,终于获得最后的胜利。擧此两端,就可以说明我们四川同胞对于国家民族贡献是如何伟大,四川省与我们国民革命的关系是如何重要了。然而本人和中央政府对于四川的期望,犹不止此。因为自从国父倡导革命以来,四川同胞信奉主义,努力革命,其在国民革命过程中牺牲最多,功绩最著,所以形成了四川在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大家都知道:黄花岗之役殉难的烈士,除了广东而外,其次就要算四川和福建同胞最多;喩培伦、饶国梁和秦炳诸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