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学共返回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国父创办国立广东大学的经过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鄭彥棻 出版时间:1971-06-01
    关键字: 孙中山 国立广东大学 创办经过 中山大学

    民国十三年, 国父在广东,为了培养革命干部,建立革命力量,创办了两所学校:一是武学堂,就是黄埔军校,也就是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二是文学堂,就是广东大学,也就是国立中山大学的前身。关于黄埔军校创立的经过和校史,已为众所其知。关于广东大学创立的经过,知道的人并不多。我原是国立广东高等师范的学生,在该校与法大农专合并创办广东大学时,我是该校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奉派留校服务,翌年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复蒙选派赴法留学,其后并曾回中山大学任法学院院长,但对

  • 文章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分校争取改名为武昌首义大学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78期  作者:荊台生  出版时间:2011-01-10
    关键字: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分校 武昌首义大学 校名更换 学校简介

    文◎荆台生(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系经大陆教育部核定,于二〇〇〇年八月成立的全日制本科高校,也是武汉最成功的一所民办高等院校。大陆的「民办」,台湾称之为「私立」,华中科技大学是湖北省最著名的公立学府,而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交由民办,是大陆一种特殊的教育制度。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校地占地五十公顷,建筑总面积将近十三万坪,校产总值在两百卅亿台币以上。有学生一万余人,专任教师五百五十三人,其中硕博士学位教师二百七十四人。学校设有电脑

  • 文章北洋大学的回顾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4期  作者:張國柱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北洋大学 中国最早的大学 学制与学科沿革 教学严格设备完善 建校精神

    中国最早的大学堂国立北洋大学诞生于前淸光緖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甲午之役,中国败于日本,朝野愤激,益以欧风东渐,咸感兴学救国,刻不容缓,津海关道盛宣怀倡议由津海关划拨解部库款筹设大学于津沽,以培植济世人才,经北洋大臣王文韶转奏,于是年阴历八月十四日(公历十月二日)奉准于天津海大道小营门外创设本校。九月间正式开办,定名为北洋大学堂(英文名称为Tien Tsin university)为中国最早之大学。由伍廷芳与蔡绍基分任总办,而聘美国名敎育家丁家立博

  • 文章從孫詒讓「白話演說辭」說到:李提摩太與清廷變法維新在中國改革開放聲中·一則歷史的回憶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3卷 第1期  作者:李森南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孙诒让 维新变法 李提摩太 广学会 山西大学

    变法无以自强。其先是羨西洋的船坚砲利,「师夷技之长以制夷」。如建筑铁路,设立造船厂、装置电报、兴办招商局、开采矿产等。李鸿章、张之洞、刘铭传等皆是真知灼见之士,唯朝廷之士躭于旧习,多格而不行。外患既刻刻侵逼,而政事迟迟不进。甲午之战后终于使当时人的目光,转移到较基本的人才和教育问题上去。于是废料举兴学校,先设立的如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校,各省武备学堂等。后有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等的设立。这便是所谓清廷的维新运动。由于不同地区文化发展的接触,必先发生矛盾

  • 文章桂籍陆大同学有多少?——兼记陆军大学四十年沧桑史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黃旭初 出版时间:1990-01-10
    关键字: 陆军大学 学校历史 毕业人数

    陆军大学校为中国陆军的最高学府,诞生于满清光緖末叶,结束于国民政府退出大陆时,有四十三年历史。校名最初为陆军随营军官学堂,继改为陆军预备大学堂,后乃定名为陆军大学校。校址初设于保定,继移于北京,后迁于南京。抗日战争期间,流离转徙,初移于长沙,继转于遵义,再迁于重庆。日本投降第二年才还校南京。修业期限,正则班三年,特别班三年,将官班甲级四个月,将官班乙级一年。毕业人数正则班二十一期二千一百余人,特别班七期约一千人,将官班甲级三期一百余人,将官班乙级四期五百

  • 文章賓歩程敏陔事略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期  作者:張澍匀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宾步程 湖南大学 火车头 《我之革命史》

    先生姓宾,名步程,字敏陔,湖南东安县山口舖人。幼家贫,母抚孤,十指纺织以活。止田一亩,卖之供子读书。在两湖书院,为张之洞所选派最早留德者也。在德习机械工程,阅十三年始归。湖南初创立高等工业学堂于岳麓书院,嗣改为湖南大学,先生蝉联校长,以工科著。而后来蜚声中外者,多出其门焉。闻其回国也,以改良中国火车头有名于时,人多以火车头呼之。或谓其性情耿介,直言直行,有似火车头然。先生傲视世俗,不屑仕进。在长沙办霹雷报,常鍼砭政俗,毫无忌讳,敢言震天下,其报每被查

  • 文章革命先驅——馬宗漢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11期  作者:董其岳 出版时间:2011-10-10
    关键字: 马宗汉 辛亥革命 早稻田大学 狱中 毒刑

    和父亲之命,考取甲辰年秀才,但无意仕进,回到慈谿浒山,在三山蒙学堂任教两年。在此期间,他常以民主革命思想督教学生,还多次从外地邮购革命书刊,散发乡里,努力扩大革命影响,传播革命火种。光绪三十一年,徐锡麟在绍兴创办大通学堂,马宗汉前往求学,并加入光复会。是年冬,为广结同志和学习军事技术,又随徐锡麟、陈伯平等东渡日本,进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预科,接受革命思想。光绪三十二年,他与徐锡麟、陈伯平一起回国,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在家乡进行革命活动,并结识革命志士巾帼英雄秋瑾

  • 文章張鴻烈自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1期  作者:張鴻烈 張正中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张鸿烈 同盟会 堵口工程 立法委员 中州大学

    正谊中学,民国前五(一九〇六)年,升入河南高等学堂,习理科,民国前一(一九一一)年毕业,即辛亥年夏也。秘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出生入死,义无瞻顾。民国元(一九一二)年,被选为河南省临时参议会议员,因弹劾袁世凯表弟豫督张鎭芳,被刺,受轻伤。自悟年轻做事,热诚有余,学养不足,于是折节读书,考取河南官费留学,民国二(一九一三)年赴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习政治教育,慨然以河南教育为己任。民国六(一九一七)年毕业,得学士学位,次年(一九一八)得硕士学位,民国八(一九一九)年

  • 文章周將軍士冕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胡鈍俞 出版时间:1970-12-02
    关键字: 周士冕 上海大学 黄埔军校 北伐 台儿庄战役

    吾邑周将军士冕,字民铎,号功九,民国前九年农历五月初二诞生于永新上西鄕大庵村。家世繁衍,排行第八,邑人皆尊称「八先生」而不名。德望见重于鄕里,才华超越乎羣侪。幼聪慧过人,九岁能文,暗通经史,师长辈均惊羡其非池中物也。民国十二年毕业于江西省立第六中学,旋赴沪入上海大学政治系攻读。斯时沪滨革命热潮澎湃,将军目覩列强横行,军阀祸国殃民之惨状,深知非献身革命,无以挽救国家危亡,乃潜赴广州投考黄埔军校第一期受训。十四年春卒业,分发党军第一团任连党代表,参加

  • 文章浮生隨筆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47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87-06-10
    关键字: 大学教授 北伐 孙传芳 县长 官僚

    ⑵两面倒「墙上一棵草,风吹两面倒」,草无茎干,犹如人之无骨,见风转舵,此种两面倒的官僚,今日多的是,连大学敎授也有两面倒的,何况在六十年前北伐时代了。话说民国十六年北伐军与军阀孙传芳在扬州作拉锯战,扬州商会会长王敬庭左右逢源;孙传芳来,他立即去欢迎:「大帅好,大帅福星高照……。」北伐军来,他也去欢迎:「革命好,革命军眞好……。」王本生意人出身,祗知重利,如何赚钱发财,由于孙军要人出力搜括,每到扬州,县长逃之夭夭,为了军需粮秣,无头可抓,即指派他做「县长

共27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