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变法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梁啟超到台灣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7期  作者:慶文  出版时间:1998-12-31
    关键字: 梁启超 戊戌变法 台湾

    寒烟漠漠雨潇潇 劫后逢春爱寂寥昨夜子规啼未了 朝看红染木棉桥这首诗是梁启超在雾峰「林家花园」写下的诗一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新会人,文学家兼政治家,清光绪中叶,与其师康有为等倡变法立宪,主张教育方面废八股、设学堂,推行中西兼习;政治方面,撤销闲散衙门,裁汰冗官、澄清吏治,引用新人,广开言路等;军事方面,习洋枪大砲、裁减冗兵,力行保甲;实业方面,筹办铁路、开矿,促进农工商业及奖励发明等。光绪皇帝,深以为然,于光绪二十四年(即戊戌年,西元一八九八年)四月

  • 文章戊戌变法的真相——袁世凯非主动告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2期  作者:戴逸 出版时间:2006-04-01
    关键字: 戊戌变法 袁世凯 维新派 告密

    一、传统说法留重重疑团戊戌变法中袁世凯的告密是关键情节,传统的说法是:因袁世凯告密而导致慈禧政变。究竟袁世凯怎样告密?至今众说纷纭,留下重重疑团。变法运动,从戊戌年四月二十三日(即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一日,以下均用旧历)光绪下《明定国是》诏谕开始。接着新政上谕,如雪片飞下,频频颁发,而守旧派推宕拖延,全力阻挠。新政无法实行,诏谕全成空文,两党形同水火,势不两立。七月三十日,光绪帝颁密诏给杨锐,嘱维新派妥筹良策,推进变法。密诏中说:「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

  • 文章陳先沅傳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6期  作者:民史 出版时间:1974-10-01
    关键字: 陈先沅 戊戌变法 二次革命 袁世凯

    变法,先沅因鄕试座师都御史李端棻先生,条陈数万言,请代奏。李须第三日朝班入値,封未上,而六君子祸作,李亦褫配出都门,人皆白衣冠,遥向道左,无敢与通者。惟先沅送李有诗,慷慨不挠。是时政府大索新党,籍李家,条陈具在,多为先沅危之。先是先沅由会典馆賸录,分发云南,意不与当时贤豪谋救国事,败走滇。时滇吏制,凡新到官,均月课一次,用觇吏能。先沅以三次第一委发审,听讼明决,到差两月,判决近二百案,充善后局文案。辛丑,擢腾越厘务。腾居滇极西,为英人由缅入滇要道,辖土司

  • 文章續修峨眉縣志序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6期  作者:李錦成 出版时间:1974-10-01
    关键字: 峨眉县志 古迹 维新变法

    保全斯土。当时殉难忠魂,褒扬有典。又历年孝子仁人,贞女节妇,至性肫诚,令人景仰者,难更仆数。倘非登之志乘,何以激扬人心而维风纪,是有司之责也。爰约集都人士,网罗散失,蒐辑旧闻,分门别类,共襄此擧。凡捐资者,皆为书其名。志成,问序于余。余不敏,幸承其役,诸君相与有成,何敢以不文辞。窃谓今日者,新政与旧政固不同矣;然朝廷之德音,学校兵农工商诸大端,维新变法,无非欲斯民之富强,总不外乎敎养二义。苟四维充张,百废修擧,即可几今日立宪之新法也,何难比隆于上古哉!此志

  • 文章辛亥革命志士余萬卿事略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7期  作者:余佩鴻 余品醴 出版时间:2005-10-10
    关键字: 余万卿 武昌起义 变法运动

    余萬卿(一八八六—一九三〇)湖北麻城人。十八歲至武昌求學,後從軍。一九〇六年,其族兄余誠由日本回國,假日知會組織同盟會,萬公首先嚮應,並被派赴鄂北、荆州、黃州等地做聯絡工作。日知會遭封後,余誠化裝逃滬;萬公隨油商至黃安龍潭寺。後得知武昌搜査革命黨人仍緊,遂往鄂北、豫南,繼至四川萬縣、重慶等地活動。一九〇九年秋,余誠第三次由日本回國,與詹大悲、蔣翊武聯絡軍中同志集會於抱冰堂,組織軍中同盟會。後又組織湖北共進會,萬公任聯絡員;文學社成立時,萬公積極主張與該社...

  • 文章譚嗣同先生傳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 第5期  作者:梁啓超  出版时间:1971-08-15
    关键字: 谭嗣同 人物传记 强学会 戊戌变法

    救』之诏,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郞。初二日复召见。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诘袁曰:『君谓皇上何如人也?』袁曰:『旷代之圣主也。』君曰:『天津阅兵之阴谋,君知之乎?』袁曰:『然,固有所闻。』君乃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

  • 文章戊戌政變譚嗣同被殺内幕及清德宗上諭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 第5期  作者:魯蕩平  出版时间:1971-08-15
    关键字: 戊戌变法 谭嗣同 光绪帝 《上谕》 诗文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自光緖甲午战败后,发愤提倡新学,年二七,官江苏知府,以徐致靖荐引,加四品卿衔,充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新政,时号为军机四卿。德宗对谭嗣同尤为器重,慈禧后垂帘听政,反对变法,故德宗不得行其志。嗣同为戊戌政变六君子之一,著有仁学、石菊隐庐笔识、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德宗之杀嗣同也,有不得已之苦衷。据故宫老太监(忘其名)云:谭嗣同当时力劝德宗立宪变法,德宗本已同意,惟太后

  • 文章从孙诒让「白话演说辞」说到:李提摩太与清廷变法维新在中国改革开放声中·一则历史的回忆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3卷 第1期  作者:李森南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孙诒让 维新变法 李提摩太 广学会 山西大学

    大小学堂的办法、增长知识……至于李先生,是西洋有名的通儒,向来听见大名,仰望已久。」从这些言词中,可见孙先生,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谦抑为怀、治学不倦之一斑。笔者拜读其文,大受感动。虔望与同乡人士共勉:扩充知识领域,冷眼向洋望世界,共同努力神州之精神、物质文明建设。因而将李提摩太氏对中国之贡献作一简介。语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其此之谓欤!二、清廷的变法维新当明清之际,西方文化渐次东流,东西文化由接触而演成冲突,中国因之屡次丧权辱国。于是有识之士,感到非

  • 文章梁朝杰先生傳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梅翼樞  出版时间:1982-12-31
    关键字: 梁朝杰 戊戌变法 办报 遗作 人物传记

    紐約 梅翼樞梁朝杰,字伯雋,號出雲館主,筆名雋盫,伯文甫,廣東新寧(台山)吉昌鄕香埗村人。生於光緖四年戊寅(西元一八七八),卒於民國四十五年丙申(西元一九五六),享壽七十九歲。自幼頴悟,讀書過目不忘,世人以神童譽之。其童年筆記一則嘗云:「物散不可用,必有屯之者矣;物平不可行,必有尊焉者矣;至當之論,未可獨用,必有互相箝制者矣;莫大之法,不能並行,必有互相迭代者矣。是故聖人之法,不變不能便也;愚人之智,不亂不能轉也。其利彌大者,其害彌大也;極太平之世,乃極...

  • 文章閑話袁項城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王海祥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袁世凯 戊戌变法 武昌起义 大总统 军阀 改革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髮宮女在,閑坐話玄宗。」話說清末民初,河南傑出人物,當首推袁項城(袁世凱),在清朝曾任山東巡撫,直隸總督,總理大臣;入民國曾任第二任臨時大總統,後來當過八十三天洪憲皇帝、自古迄今,我們河南人,高官位尊者,無出其右,但最重要者,爲袁氏翻雲覆雨的手段,改寫了歷史,而促使滿清覆亡,因而讓位,很少人提出分析這一段因果關係。我們從戊戌政變談起,那時清朝喪權辱國,有志之士,想推翻滿清,如是時 國父孫中山先生奔走革命,另則有梁啓超、康有爲及...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