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革命共返回15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辛亥首義之武昌兩日記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期  作者:龔霞初  出版时间:1968-10-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三烈士已经是同样的成仁,而且是成名了。其中最令人崇拜而感念的,莫如刘尧澂。文学社与共进会之互相疑忌,居间调解的,是他。武昌首义,因黄克强之来信而缓期,主持积极进行,以排除众议的,也是他。他眞是和平而刚毅的革命者啊。在武昌首义决定以八月十五为期的时候,黄克强来了一封信,说各省没有打通,一省不可轻擧。必须迟至九月初旬与计划中之十一省同时擧行,方可无虞。尧澂对此,向蒋翊武征询意见。翊武沉吟了半向,才道,克强的心里,很有把握。凡事从谨愼一方面去做,自然是万无一失

  • 文章武昌革命真史(二)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3期  作者:曹亞伯 出版时间:1984-10-10
    关键字: 武昌革命 黄兴 长沙革命 黄吉亭

    曹亚伯遗著第一章:黄克强长沙革命失败之经过黄克强,名轸,字庆午。原在长沙胡元倓所办之「明德学堂」、「经正学堂」藉作敎授以为运动革命之大本营。虽出入于圣公会之日知会,仍别立一华兴会以号召会党,秘图起义。甲辰(按:为公元一九〇四年。以下公元年份均为编者所加,谨注。)秋,本为西太后六十生辰,于未擧行皇会(按:皇会即庆祝寿辰之集会)之前,长沙之军械有几何?兵士有几何?枪弹有几何?已一一调查淸晰,原拟于皇会之日,趁观会之机,俾各鄕之会党得以集合于长沙,义旗一擧

  • 文章辛亥光復上海之經過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1期  作者:張承槱  出版时间:1971-10-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光复上海 革命党

    人心思汉,天与人归,辛亥之秋,余梦想不到上海在旬日之内,有各色各样人等,踊跃参加光复运动。直接愿受余指挥者达三千余人。初余抵上海,因北火车站一带甚为熟悉,故在一同鄕张姓裁缝店楼上租前房半间居住,月租三元,自进住此屋后,即认识楼下另一湖北黄陂同鄕,名田鑫山,做工为生,是上海在帮的弟兄,因他的介绍,我便认识了刘福标、孙绍武、王老九等,共约三千余人,都愿意同到武汉前线参加革命以御伪满军队,要我介绍或率领前去。余将此事转告于右任先生,于先生初尙不信,及余将详情

  • 文章革命圣地——武昌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18期  作者:張周天  出版时间:1996-01-10
    关键字: 武昌 革命聖地

    所谓「九省通衢」,指的就是隔江鼎立的武汉三鎭:武昌、汉口、汉阳。武汉三鎭位于长江中游、汉水汇入大江处,武昌在长江南岸,汉口在长江北岸,汉阳则在长江和汉水之间。三鎭坐落南北、东西水陆交通要冲,其间江阔水深,又有龟、蛇二山横锁大江,自古就是军事和贸易要地。武汉三鎭历史悠久,公元一世纪初,汉阳、武昌即已建城;汉口在明淸两代,更与江西景德鎭、广东佛山鎭和河南朱仙鎭合称中国四大名鎭。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满淸,创立民国,武昌正是首义之城,留下了不少光辉遗蹟

  • 文章武昌辛亥革命起义旧址巡礼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2期  作者:高士振 出版时间:1996-12-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革命旧址 革命精神继承发展

    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辛亥革命八十五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沿着武昌辛亥革命起义的旧址,用我们的笔和照像机,再现当年无数革命先烈,为实现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终身的民主革命,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辛亥风云。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震惊中外,声播全国,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为推翻淸王朝二六八年的统治,结束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立下了首功。她以划时代的伟大革命创举,永载史册,彪柄千秋。武昌首义八十五年来,武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首义史迹

  • 文章辛亥革命的几个故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5期  作者:張知本  出版时间:2002-10-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历史回忆

    既作还鄕之水,难为出岫之云,瞻依白发,借弥十年来游子天涯之恨,当又我副总统曁大总统锡类之怀曲曲相谅者矣,方命之处,诸希婉达,毋任惶悚。㈡辛亥革命趣事拾遗问:听说当时趣事甚多,可得闻否?答:第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清廷军机处的电文,他说「武昌军民叛变,不杀不抢,举动非常,仰各该省督抚严加防范」。他这个电文是无异为我民军大事宣传了一阵。所以,各省督抚接到这个电报响应革命军特别的快,这可以说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第二件有趣的事情,当时清廷的陆军大臣荫昌奉命到汉口,他

  • 文章武昌革命眞史自敍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9期  作者:曹亞伯  出版时间:1973-10-10
    关键字: 武昌起义 革命 回忆

    曹亚伯遗作革命者,本天性之慈悲,而为世人除凶暴求平等之事业也。予生八岁,闻屠人语,中国人有辫,乃降服外国人之表志,方今皇帝,即外国人。予闻之愤甚,谓中国人不应许外国人作皇帝。谨记之,因藐视读书人之无志,惟斤斤于求为翰林,从无敢求为皇帝者。(编者按:此即先生龆龄在故鄕观演戏时,饰皇帝者高踞上座,询诸族人业屠者所得之反应,亦即先知先觉革命思想之导源也。)然于吾国之圣贤,极崇拜之,以其嘉言懿行,可为斯人之圭臬也。闻耶稣敎为异端,痛恶之。年十五,至大冶县福音堂

  • 文章辛亥武昌首義史事考辨四則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5期  作者:馮天瑜  出版时间:1990-04-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一概被视作可争取者。凡此种种,促使黎元洪既成为年靑的革命党人挑选的对象又是立宪派所竭力寻觅的政治代表。正是这种缘故,促成了黎元洪登上湖北军政府的都督之位。故于偶然之中寓有必然。[1] 『时报』,辛亥年闰六月十六日。[2] 『辛亥革命实践记』、『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一辑。[3] 『辛亥武昌起义前后记』,『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三辑。[4] 『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中卷,第六一二页。[5] 『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一辑,湖北人

  • 文章辛亥劄記(三)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1期  作者:居覺生  出版时间:1971-10-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日记

    梅川居士居觉生撰述盗菩萨吾县西北隣蕲州,距余家八十里弱,有小鎭,曰洗马坂,达城庙在焉。余有友家于其地,尝与之游,友人告余庙内供金菩萨一座,居民祈祷极灵应,香火甚盛,余颇识之。至是,同志困顿,革命事业,无所措手,共议筹款方法,余忽忆及金菩萨,众大喜,必欲盗之,溶解充用。又値暮春,群居汉上,湫隘嚣尘,争借此为鄕间之游。但虑人多或生惊扰,乃决议以余与达峯先往,当夜买舟下驶,抵武穴。登陆,步行至余家,日已夕矣。余父见达峯,与语大悦,晚餐后,告以目击洪杨失败之经过

  • 文章李國鏞辛亥自述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3期  作者:本刋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2-04-10
    关键字: 李国镛 辛亥革命 日记

    辛亥秋八月十九日夜,民军起义。次日闻已擧黎君宋卿为都督,镛急欲出助,为家人所阻。二十一日晨,陈君芝来舍。镛询出处,陈赞成甚力。因同出访汤君化龙,不遇。至敎育会,闻同人等均在时君象晋家,镛随赴该处,则汤君化龙、赵君俨葳、胡君瑞霖、吕君逵先及时君等均在座,见镛至,即问有何宗旨。镛谓:「此次革命实为种族问题,铁路起点。黎公既为都督,我等与黎公同是铁路协会职员,事成我等则生,事败必俱罹党祸。不如同谒黎公,相机为之」。于是皆表同情,同赴军政府见都督。佥云,我等特来

共150条记录 1/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