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回忆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憶兒時昆明年景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6期  作者:李淑英  出版时间:1996-12-25
    关键字: 昆明 年景 儿时回忆 风土习俗

    每逢年節倍思親。我一生遺憾的是:爲人子女,沒有對生我、育我的父母,盡一天做子女的責任。更不要說孝道。流落異鄕五十年。思親思得淚如汗;念鄕念得滿頭霜。雖已開放探親,但子欲養而親不在。返鄕已無家可歸,無親可探。一切都隨著時代的動亂,蒙上歷史慘酷的傷痕。時光飛逝,民國八十五年的最後一月,即將到來。在珍惜和期待中,憶起了六十年前故鄕—昆明—的年景。生活在農業社會的昆明人,生活習俗,仍沉浸在傳統優美文化中,過著安詳誠樸,與世無爭、自得其樂的生活。中國人重視過年,一...

  • 文章悠遊天下第一湯畔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期  作者:楊森  出版时间:1972-12-25
    关键字: 温泉村 往事回忆 地方风貌

    我有一個第二故鄕,在雲南省昆明之西,安寧縣之北,風景幽美的溫泉村,事實是這樣的,早在民國二年,反對袁世凱帝制,其時我在成都一軍校任敎育長,率領了部分學生,赴重慶加入熊克武的行列失敗,在貴州軍的黃斐章司令部任參謀,同唐繼堯返回了雲南。在那時突然唐繼堯接到袁世凱電報,謂有四川亂黨楊森、陳萬仭二人隱伏在昆明,務拿解來京究辦,得到黃斐章葉荃斡旋,因而潛住在這溫泉村,達三年之久,「住在該村一廟宇火龍寺」在這長時間內,今日廻憶起來,確有一些有趣而可笑的事。在這村住得...

  • 文章鎮雄清明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8期  作者:熊光勛  出版时间:1988-12-25
    关键字: 清明扫墓 祭祖过程 往事回忆

    我國重視孝道,民間祭祖上坆掃墓相沿成風,但淸明上坆祭祖掃墓,一般是男人們的事,而家庭主婦專司烹調祭品,惟淸明祭祖上坆掃墓不用刀頭。除了必備很豐盛的佳餚。並携帶鎌刀鋤頭等工具到墓地,先除去四周的野草。修整坆墓一新,設祭品,燒冥紙,鳴炮,向墓行三跪九叩後,散善(潑水飯)打一碗淸水,放下少許飯菜,再燒幾張冥紙放進去,潑在墓地四周讓小鳥啄食,然後不分老幼席地而坐,共同分享一次豐盛的野餐。剛埋的新墓,冥紙在坆上散散落落,坆飄仍在飄盪,沒過七七,藉掃墓之便請道士爲死...

  • 文章懷念吃巴巴的日子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1期  作者:熊光勛 出版时间:1981-12-25
    关键字: 巴巴 制作工艺 传统习俗 儿时回忆 思乡

    自從離開故鄕,就沒有吃過巴巴。每當看見小攤上賣粟薯(糯米作的外皮粘糖拌黄豆粉),腦海裏縈繞着家鄕吃巴巴的情形。在農曆十月初一,是祭牛王酬勞耕牛的傳統節日,在這歷代相傳的日子,家家戶戶都在忙着打巴巴供奉牛王,藉以酬勞一年來辛苦的耕牛。還要把巴巴粘在牛角尖上,牽在井邊讓看看角上有巴巴的影子。作巴巴的方法很簡單,糯米下水淘淸潔,將水分濾乾,然後倒在蒸籠裏蒸。打老遠就嗅到一股香噴噴的味道,生米己經煮成熟飯,倒在臼裏樁,樁爛得像棉絮,倒出來揉成一個一個的圓巴巴。首...

  • 文章戊午年七十遣懷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9期  作者:蔣公亮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往事回忆 人物感怀 诗词 重返故乡

    意態姍姍二月天,綠楊城郭雨如煙。靑樓紅粉鶯花夢,一別揚州五十年。(民國十六年參加龍潭戰役後,渡江駐節揚州。)世事蒼茫孰與論,因緣啼笑付淸樽。而今檢點鮫綃印,五十年前血淚痕。聖火狂潮漫海天,燎原大地遍硝煙。功名三十揚塵夢,百戰餘生又卌年。三十年前返故鄕,春朝廟會憶髫裝。當時涕泗卌年事,今日浮生笑海滄。(民國三十六年競選立法委員,返故鄕滇西鶴慶縣,適値春節,重歷幼年情景,計九歲離鄕,已足三十年矣!)

  • 文章那諾梯田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3期  作者:唐惠珍 周水晶  出版时间:2003-12-25
    关键字: 那诺梯田 自然风光 农业生产 拍摄回忆 故乡风貌

    近日,我們和台灣來的幾位影友,從玉溪出發到元江那諾去拍攝梯田風光。那諾位於元江縣東南部,離縣城六十六公里,公路是沿著哀牢山半山腰修建的。小車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爬行,透過車窗放眼望去,只見那如夢似幻的景象樸面而來,錦繡般的田園從山腳直到山頂,高差一五〇〇多米,面積大,綿延數公里,漫山遍野數也數不盡的梯田櫛次鱗比,順山勢曲折蜿蜒。埂高坡陡,溝回峰轉。梯田線條流暢,有的舒展奔放,有的閉合收歛,婀娜多姿,形態各異,變化萬千,大小不一,大的上畝,小的一床簑衣更可覆...

  • 文章故鄕中元節憶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4期  作者:雲華  出版时间:2004-12-25
    关键字: 故乡 中元节 往事夙文 风土习俗 童年回忆

    人到暮年总爱回忆往来,特别是孩童时代的事。这大概是,一则故鄕是衣胞之地,哺育成长的地方,总有一种说不清楚道不明的难以割舍的眷恋之情;二是孩童时代天眞无邪,对事物充满著好奇与憧憬,经历之事易于往脑海打上烙印,终身难以磨灭的缘故吧!我的孩童时代是在故鄕通海度过的。虽转眼过去了五十七、八年,然孩童时代的许多趣事,如耍秀山、游杞麓湖、温泉游泳、斗蟋蟀、粘蚂蚱、捉螃蟹、放风筝、滚铁环、逛庙会……等,仍历历在目,记亿犹新,特别是故鄕的中元节,更是难以忘怀。旧时通海

  • 文章憶故鄕文山縣城——求雨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4期  作者:王需文 出版时间:1984-12-25
    关键字: 文山县城 乡土民俗 “求雨”习俗 “求雨”仪式 故土回忆

    「民俗」就是人民的風俗習慣,所謂入鄕隨俗,應檢好的學習,例如,寶島農家,不分男女,每天凌晨卽披衣起床,荷鋤下田,這就是好的,直得學習;而寶島山胞,大都以嚼檳榔爲榮,似此習俗,就不敢苟同了。我們的世俗,一向重男輕女,這就是壞的,不平等的,應該改良,使之革除。我們雲南省,每縣都設有風俗改良委員會,但是所有委員諸公,都不去研究風俗,改良風俗,只知抽煙、喝茶、聊天,以致業務無法推展,因而各地風俗,不論好壞,仍然我行我素,源遠流長。記得六十七年臺南市擧辦全國民俗技...

  • 文章鎭雄風俗誌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0期  作者:熊光勛 出版时间:1980-12-25
    关键字: 往事回忆 风土习俗 思乡 扫墓祭祖 镇雄县

    一、採青「採靑」在家鄕鎭雄十分盛行,是元宵節晚上孩子們的餘興節目。正月十五閙元宵,閙到三更半夜猶未盡興,把目標轉移到菜園子,不過,不是光明正大,必須摸黑到園內偷點新鮮蔬菜,所以管它叫「偷靑」。「偷靑」是一種鄕風土俗,有的人家的菜園,爲預防「偷靑」事件,就在菜畦上澆了些糞便,可是也有的人家,爲了睦鄰,總是睜眼閉眼,因爲這是孩子們難得的節日,只要菜園子沒遭到嚴重破壞和損害,又何必掃娃兒們的興呢!但是關於「偷」這個字眼用於作樂,對於進步文明是一種諷刺,只能點到...

  • 文章話我第二故鄕—雲南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9期  作者:蘇雨生 出版时间:1989-12-25
    关键字: 往事回忆 风土习俗 云南特产 抗日前哨

    一、永難忘懷是雲南八年抗日戰爭中,隨戰局逆轉學校遷移,由百粵而八桂,而黔、而昆,而古滇三迤、而印度、而東南亞,敵前、敵後、九死一生,在這一段漫長的歲月中,停留在雲南時間最久,在我年屆古稀的心田腦海中,永不忘懷的,就是雲南。八桂的風景雖然是「甲天下」,然它的春雨綿綿的氣候我不大適應,總希望轉換一個地區。當接到遷校雲南的命令之後,腦幕上浮現出童年在山東老家聽長輩訓示中說過的一句話,「你不要劣性不改,一旦犯了法,就把你充軍充到『雲南嘎嘎縣』。」被充軍的地方都是...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