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难民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本會響應捐衣濟助越南難胞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32期  出版时间:1968-04-10
    关键字: 募捐衣物 越南难民 同乡动态

    本会接中华民国民众团体活动中心暨台北市政府社会局通知,为响应蒋夫人发动募捐衣物济助越南难民之号召,请向所属发动捐募运动,当以限期急迫,经召开理监事联席会议,决定通知全体理监事暨职员量力捐赠,计:现金新台币捌佰元正,衣服肆拾叁件,送由大安区民众服务社汇转,并分报民众团体活动中心及市社会局备査,兹将捐赠各位台衔列后:叶秀峯现金壹百元,衣服五件。杜负翁、包明叔、周绍成、杨克天、周厚钧、凌绍祖、晏天任各捐壹百元、董干臣衣服两件、高豫四件,潘树声两件,吕寿坤贰拾贰

  • 文章泰北难民村近况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0期  作者:石炳銘 出版时间:2000-12-25
    关键字: 泰北 难民 今昔对比 各界关怀 台湾政事

    泰北约八十个华人难民村,经过卅多年来胼手胝足的挣扎奋斗,加上近二十年来中华救助总会(原中国大陆灾胞救助总会)的积极援助,原始的面貌已有重大改变,如果你曾经在十或廾年前到过难民村,今天再旧地重游。你会明显的觉察到今昔的不同。第一件让你印象深刻的改变,莫过于村村寨寨都涌现了不少亮丽的新民居。茅草屋逐渐消失了,代之而起的尽是较美观而耐久的砖墙瓦顶房屋,这种现象的出现,当然是与难民生活的日趋改善有关,同样値得大书特书的是中华救助总会郭哲理事长的爱心关怀。他本着

  • 文章泰北难民心声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0期  作者:杨國粹 出版时间:2000-12-25
    关键字: 泰北 难民 心声 散文诗联 历史集萃

    待肃清。滇军健儿有胆量,包打不胜不要钱。考可一战惊天地[2],辉煌战史传古今。五自立自助天有眼,自强自重人不轻。只为神技显身手,赢得泰人结善缘。驻守泰北防寮共,从此编为国防军。异域立功光大汉,民族英雄耀祖先。六泰北六十难民村,五所中学传书声[3]。中华文化永不朽,四维八德继传承。台湾不忘同胞爱,政府照顾得新生。感谢大恩念大德,誓死效忠尽良能。七良心送炭到泰北,慈善团体立功德。台湾大爱布仁风,难胞受惠享福泽。授田偿金发到户[4],茅草窝舖换洋宅。难胞子弟充

  • 文章雲南同鄉會會務報告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2期  作者:周爾新 出版时间:1982-12-25
    关键字: 云南起义周年纪念 泰北难民 会务报告 决算书 收支明细

    现在泰北边区难民村之灾胞绝大多数都是我滇籍同鄕,其居于难民村之靑年子弟,历年经由大陆灾胞救济总会接运来台并辅导升学者,先后已逾五百余人,各同学在台均无家人,虽经有关单位妥为照顾本会为嘉慰此等在台坚苦无依之家鄕靑年子弟,特于本年三月十四日由全体理监事省籍中央民意代表及奖学金干事会全体干事醵资在实践堂餐厅欢宴北区就读之全体同学计到宾主一百五十余人并邀请各有关机关首长参加,堪称盛擧,气氛极为欢洽,类此加强省籍靑年子弟之联系及辅导工作,本会将视情形乐于继续擧办,亦盼

  • 文章永懷陶鎔先生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4期  作者:石炳銘  出版时间:2004-12-25
    关键字: 陶镕 追思悼文 泰北难民村工作团 救助贡献 从政生涯

    且多老成凋谢,公元一九七〇及八〇年代,颐果仅存者只裴存藩、杨家麟及先生三人。裴老因健康欠佳,早已形成半退休状态,杨委员则已转往仕途,故在立法院能为三迤人民代言之老委员,唯先生一人而已。民国七〇年代我个人在救总服务达十年之久,主要任务在于救肋外逃之大陆同胞。一般人并不了解自中共掌控神州大陆后,外逃难胞高达数百万人之事实。北至中东各国西至中亚,南迄东南亚地区之中南半岛各地,处处都有成千累万的华人难民。小小的香港在五〇年代前原只有居民三百万左右,迄六〇年代已暴

  • 文章故史雲峰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1993-03-01
    关键字: 史云峰 投笔从戎 抗日战争 难民 香港 绘画作品 因病去世 追思故人

    初入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部供职,因成绩优异,经保送西安军需学校,接受深造敎育,民国三十年毕业,即奉派为新疆堆集所所长,其后即在军事经理部门辗转迁调,历任科长、主任,补给站长等要职,均以廉介正直驭下贤明著称,曾奉层峰颁授勋奖多次,民国卅八年任职联勤总部碾米厂厂长期中,値京沪沦陷,未及随军撤出,当年携眷逃抵香港,以难民身份住于调景岭接受救济凡三载,四十二年经大陆救灾总会接运来台,始得结束难民流离生活而展开生命更新一页。四十五年取得转任公务员任用资格后,奉分发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