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遗迹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甘肅境內的明長城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4、45期  作者:陳守忠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嘉峪关 甘肃明长城 历史遗迹

    部落就叫做松山部。他们当秋高马肥的时候,经常出没于兰州黄河北岸今安宁区一带,骚扰农耕地区,故从黄羊鎭南下经永登至兰州市黄河两岸,筑有长城及堡寨,把松山部落夹在了两条长城中间。兰州市区的明长城,现因城市建设扩大市区,已拆除殆尽,但在解放前黄河两岸都有明长城遗迹,河南岸的西起新城,向东经靑石关、西固城、土门墩、小西湖至东岗鎭,存有断续遗址,今西站以西之土门墩有一段长城保存完好。有的居民背靠城墙,修建四合院居住,是我考察过的。地方志亦有记载。淸道光《皋三续志》卷3

  • 文章水浒英雄留存杭州遗迹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11期  作者:張健行 出版时间:1985-11-10
    关键字: 《水浒传》 水浒英雄 杭州遗迹 宋朝

    姑妄聽之姑妄言。生擒方臘有奇傳。宋江歸順招安事。小乙師師姊弟牽

  • 文章古龍坡會觀苗族風情(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00期  作者:梁宇 周碧蓉 出版时间:2003-04-10
    关键字: 旅游 传说故事 李宗仁故居 战争遗迹 风景物产

    在融水、柳州等地有朋友,平時大家各忙各的,僅僅是通通電話,多年沒見過面了,產生了在一起聚一聚的想法,這樣就決定都到融水去。我們自駕車從桂林出發,經兩江鎭、李宗仁先生故居、金竹坳、百壽到了融水城。趕了古龍坡會後到柳州,在柳州玩後,乘車回桂林,花了幾天時間,轉了一個圈。每年的農曆正月十六和八月十六,是趕古龍坡會的時間,我們是趕八月十六的坡會,這時候,不冷不熱氣候好。現在,旅遊部門對外推出有桂林—三江—融水—柳州這樣一條旅遊線路。兩江鎭與李宗仁先生故居李宗仁先...

  • 文章尋訪先賢黃遵憲歷史遺蹤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26期  作者:曾克平  出版时间:2012-02-11
    关键字: 黄遵宪 人境庐 人物传略 历史遗迹 返乡寻根

    前年,筆者感懷來台從事台灣光復後重建警政工作,居台已六十六年,雖曾數度返鄉,為了卻率子女返鄉「尋根溯源」之願,旨在「慎終追遠」,俾使子女們能認識故鄉梅縣(今為梅州市,早年為嘉應州)。梅州是客家人大本營,人文鼎盛之地,其人文歷史國人眾多稱讚,特於同年春率子女四人作「來去梅州尋根」之行。除參訪母校—私立東山中學(是華僑投資興學,師資學生素質極優),對其現代化教學軟硬體設施、圖書儀器等均留有深刻印象外,還特別著重深入尋訪「人境廬」瞭解先賢黃遵憲(字公度)一生事...

  • 文章絲之路 新疆發現古絲織物可追溯到春秋以前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5期  出版时间:1988-09-20
    关键字: 丝绸之路 古丝织物 新疆考古工作者 春秋时代 中原丝绸物遗迹

    中央社台北二十日电】大陆新疆的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天山腹地古墓中发现中原地区春秋时代丝织物,证实丝路的开创可追溯到春秋以前。据中共「光明日报」报导,天山腹地「乌鲁木齐」(廸化)市南山矿区阿拉沟二十八处古墓中,发现一件保存良好的凤鸟纹绿色丝绒刺绣绢,经专家鉴定,为中原地区春秋时代产品,它传入新疆的时间,比张骞通西域时间早五百年左右。消息指出,在附近其他墓葬中,还发现中原丝绸物遗迹,以及中原风格的各种漆器、铜镜等,进一步反映张骞通西域前,中原地区和西藏即有

  • 文章结伴還鄉行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4期  作者:王景明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丽江风光 滇池大观楼 石林奇景 桂林山水 汉皇遗迹 徐州师范大学

    研究所,是在该校图书馆的三楼,占地约百坪,登楼立即看到醒目的两个招牌:「高本钊先生捐赠书室」及「新文丰出版文献研究所」,并排张挂,正对面墙上写着「高本钊先生小传」,介绍其创业经过,并推崇其慷慨解囊设立奖学金及其他公益事业,并为此次捐书申致感谢之忱。十、浏览汉皇遗迹三十日是在家乡停留的最后一天,理事长倡议至沛县浏览汉皇遗迹,由杜朝斌会长调度车辆陪同前往。丰、沛、徐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历史遗迹极为丰富,丰县是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地,一般传说丰生沛养,赵庄鎭金刘寨,是刘邦

  • 文章靈山秀水翰墨香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9期  作者:周長忽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石刻书画 五指山 文化遗迹 书画艺术

    观日出。去年中秋,当我旧地重游,不由得使我惊叹。近年来,在大埔县政府关怀下,在以释惟华师傅为首的管理小组的精心策划下,把部份的「无情山变成有情山,无情水变成有情水」,使万福寺焕发了青春,正汇集著七彩祥云,成为新的旅游景点。几年来,我游览过许许多多的名山大川,那无数的刻石书画,在千年古刹中无不凝聚著中国文化的遗迹,许多古老的吟咏,新清的歌唱,在在记录著中国人民高度的智慧,记录著时代的变迁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所以,我乘着在香港大会堂艺术大展圆满成功的东风,在数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