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迁居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更改住址」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6期  出版时间:1970-10-15
    关键字: 同乡 住址 迁居

    李芸生鄕長住址更改爲木柵區埤腹路八十四巷七號。卞克安鄕長住址更改爲南投中興新村光華四路一街十七號。

  • 文章「更改住址」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4期  出版时间:1970-08-15
    关键字: 同乡 住址 迁居

    ㈠朱元琦鄕长现迁居台南县永康网寮四分子一一二九号之十一。邮递区711㈡柏耸然鄕长现迁居左营果贸新村五九八号。邮递区813㈢壮佩琳鄕长现迁居台北市基隆路二段一七七号之一。邮递区106㈣吴奉生鄕长现迁移至台北市临沂街五号上海印刷厂。

  • 文章琵琶記作者高則誠後裔今何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9卷 第1期  作者:陳牧野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高则诚 琵琶记 高则诚后裔 迁居

    高明(一三〇五—一三七五?),字则诚,一字晦叔,号菜根道人,以字行,元末明初大戏剧家,浙江瑞安崇儒里(今阁巷柏树村)人。他所创作的《琵琶记》为中国戏剧名著,誉称为中国南戏的鼻祖,受到世人崇敬。高明嫡孙高可逊,为建文帝重臣,自然会成为朱棣镇压对象。高可逊不是逃(藏匿)就是被杀,下落不明。高氏后裔为避「瓜蔓抄」,只有背井离乡四处逃亡。今经高圻祥查考,高氏后裔就近迁至湖岭南川,文成县玉壶、青田山垉,远迁至青田等地。

  • 文章「更改住址」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5期  出版时间:1970-09-15
    关键字: 同乡 住址 迁居 李焕之 狄天靑

    一、李焕之鄕长,迁居北投长春路一街九号。二、狄天靑鄕长,迁居屛东市忠孝路协和司法新村十九号之四。三、陈则东鄕长,迁居土林文林路五八七巷九弄二号之二。四、朱春荣鄕长,迁居北市长兴街六巷九号。五、蔡成健鄕长,迁居北市信义路二段一五三号之十一,中央印制厂。

  • 文章同鄕動態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22期  出版时间:1974-01-01
    关键字: 同乡动态 文定之喜 同乡会月会 迁居台中

    融融洽洽,令人羡慕。最近由周道如鄕长之介,老大德馨与杨惠英小姐于去年十二月十六日订婚,杨小姐是无锡人,中国文化学院音乐系毕业,现执敎弘道国中,郎才女貌,一对佳偶,是日中午设宴本市天福楼,宴请亲友,席开五桌,欢庆文定之喜。陆震廷荣获荣誉奖状陆震廷鄕长,因在最近本党中央及地方各项选举中,担任宣导及辅选工作,成绩优异,荣获省党部颁发荣誉奖状一纸。沈品荣由澎迁居台中同鄕沈品荣女士,最近已从澎湖举家迁来台湾台中居住,其外子准备从事美术设计工作。陆企老患脑充血逝世陆企云鄕长

  • 文章八秩有五懷母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7期  作者:楊衍藩 出版时间:2014-11-15
    关键字: 家族迁居 相夫教子 节俭辛劳 绣花精美 未得送终 愧疚怀念

    余出生於民國十八年己巳三月初九,(依據族譜所載),在台身分證誤為二十年四月五日,為先慈朱太夫人在瑞金凌霄鄉(後鄉鎮合併為象湖鎮)溪背村所生,今適逄八秩有五,兒孫祝嘏,因感係母難之日,豈敢言壽,乃撰文悼念宣揚,以略表孝忱。祖居原在象湖鎮珠蘭廈,珠蘭廈係吾西楊氏十八世祖兆佶府君系下,族人群居坐北朝南之連棟古宅,鍾靈毓秀,子孫繁衍。清末時,先祖父奏廷公以丁口日繁,珠蘭廈房屋不敷居住,乃另創新廈於溪背村。先慈楊母朱氏,諱淑卿,世居瑞金縣壬田區灣子塘村,考多樾公、...

  • 文章大眼雞紅頭飄洋過海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客家人迁徙 迁居台湾 历史记载 红头船 清朝时期

    埔人迁居台湾始于明末清初,据记载,明末时有不少原籍大埔的起义军,跟随郑成功到了台湾。清初许多不服满清统治的埔人,也纷纷迁渡台湾,致使大埔全县人口,从明崇祯五年(一六三二年)的四万多人,到清顺治八年(一六五九年)减少到一万两千多人。廿年间减少了近三万人。这三万人口中,可能有一半迁居台湾,另一部份可能迁潮汕各县及南洋一带。清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海禁大开,允许男女到台湾开垦荒地,许多广东客家人便渡过海峡去开发台湾。众多的前辈在二百多年前是如何飘洋过海到台湾

  • 文章簡爾康先生生平事略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4期  作者:治喪委員會 出版时间:1994-12-25
    关键字: 人物生平 台湾邮政管理局 纪念邮票 萧书瑞 迁居加拿大

    先生一再慰留,但先生久思归隐林泉,故恳辞连部长之美意,退休后转任交通部及台湾警备总司令部顾问,旋因夫人萧书瑞女士重病须送国外就医,故于七十四年迁居加拿大,照顾夫人沉疴,夫人于八十年九月十六日不幸病逝后,先生因伉俪情深,顿失所依,虽常寄情于山水,优游于台、港、大陆及欧美各国之间,但终难掩心境之寂寥。先生早岁就读北京师范时即向往国民革命,弱冠从戎后,加入中国国民党,从此即以忠党、革命救国为职志,学生时代即加入复兴社,为党务工作奉献,抗日期间,更在后方发展组织,并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