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自然共返回5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胡華興的鄉土情懷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3卷 第3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15-07-31
    关键字: 胡华兴 绘画 自然主义

    多年来一直坚持创作,深入生活,特别对家乡的人和景充满深厚情感,描绘了一批很有感染力的作品。如对其父亲的描绘,深深地展现出岁月的刻痕,苍白的发丝,皱褶的脸颊,缕缕皱纹,都在他画笔下呈现出来,让人深深体认出老人生命中的苦难岁月,这是画家对现实景物的洞察入微所致。再如农村景物的观察,他不但看见层面,而是深入到里层,也就是哲学家所谓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十九世纪中叶以降出现在西方自然主义(naturalism),就是顺从自然的本能或欲望行为的表现,在哲学上认为自然

  • 文章看到廬山真面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3期  作者:魏仰賢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庐山 旅游 自然风光

    目不暇给。如堆似砌,似人像兽,亦有如凌空突出,下面是巨谷深涧。是庐山精华风景区。其主要景点计有:⑴崖岸断桥:走进锦绣谷不远,右侧即是一深涧,自然形成两岸拱峙,犹为巨石峻峭堆砌,恰似一座桥,又称天桥。据传当年朱元璋曾在此遇难,于千钧一发之际,忽然天降巨龙,横卧此悬崖两端,搭救其越过后,霹雳一声,巨龙升天,石坠桥断,追兵惊吓受阻而退,世人称天佑明朝,「天桥」之名,因此而得。⑵仙人洞:在锦绣谷之另一端,是一处参差如手掌般的佛手崖下方,天然形成一洞穴,高深宽各约卅余尺

  • 文章从转益多师到师法自然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1期  作者:陳縱材  出版时间:1988-07-10
    关键字: 国画 学画历程 名家教诲 师法自然

    這篇文章乃作者自述其三十年來研究國畫之過程,十分虛心詳盡而有趣。行文流暢,不管你是否愛好國畫或不愛好,不管你是否小習繪畫或不學習,我建議你不妨讀一讀,也許有助於你研究其他學問及旅遊之參考。——編者

  • 文章台灣之美溫州之美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9卷 第6期  作者:吳春櫻台北瑞裔  出版时间:2013-12-01
    关键字: 自然雕琢 台湾之美 温州之美

    图/吴春樱文/台北瑞裔这是一幅古木森森、老树苍郁的山水泼墨画?是一幅壁画?还是一幕舞台布景?都是,也都不是。这是大自然的时光碳笔,在温州永嘉丽水街古村景区古厝白墙上,留下的一幅泼墨山水壁画,没有任何一笔人工添加和修饰,只是岁月痕迹斑驳流经的杰作,却显得如此自然、苍劲和有层次。只是,墙它一直静立著,不觉得自己已是幅画,但台湾来的温州乡亲吴春樱女士在旅途中,看出了它是画,是幅美丽的画,透过照相机镜头把它捕捉下来,呈现出来。这好比千里马遇伯乐,又如空灵深山

  • 文章南麂的情和景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3卷 第6期  作者:鄭學友  出版时间:2007-12-01
    关键字: 南麓岛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景点

    南麂岛景观南麂岛至平阳县鳌江三十海哩,南麂列岛古有:「海天拱仰」之称,今有「碧海仙山」之誉,海洋生物品种繁多,素有「贝藻王国」美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早上十点钟,我们准时从鳌江码头出发,汽轮开得很快,南麂岛的影子终于出现,到了南麂阵阵海风夹杂着鱼腥味扑面而来,待安排住宿就绪,我们迫不及待,沿着颠簸的小路,向大沙岙亲身感受贝藻王国的神奇。大沙岙俗语:「不游大沙岙,空来南麂岛」来到大沙岙,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来自内心的赞叹!白色的沙滩,太美了。从山上远望,海水

  • 文章試論林風眠繪畫的創新意識(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0卷 第3期  作者:丘峰 出版时间:2012-07-31
    关键字: 林风眠 绘画 创新意识 自然写实

    夏秋冬这些自然界显而易见的描写,而且描写的背景最主要的是雨和雾,对于色彩复杂、变化万千的阳光描写,是表现不出来的。这里除了技法之外,最重要的是绘画色彩原料的影响所致,因为水墨的色彩,最适宜表现雨和云雾现象的缘故。而西洋的风景画发展较中国迟,自十九世纪以来,经自然派的洗涮,印象派的创造,明了色彩光线的关系之后,在风景画中,时间变化的微妙之处,皆能加以表现,而且更引人注意的是,它充分注意到了空气的颤动、色彩的变化、线条的流动和自然界之中的音乐性的描写了。林风眠不仅

  • 文章試論林風眠繪畫的創新意識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0卷 第2期  作者:丘峰  出版时间:2012-04-30
    关键字: 林风眠 绘画 创新意识 自然写实

    生的见解。因此,绘画艺术首先要在「物象正确」的前提下来展开艺术想像的翅膀,展示自己所憧憬、所追求、所宣示的人生境界。在这一点上,林风眠早在一九三三年一月写的《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2]有一段意义深蕴的话:绘画上的基本练习,应以自然现象为基础,先使物象正确,然后谈到「写意不写形」的问题。我们知道,古人之所以有「写意不写形」之语,大体是对照那些不管情意如何,一味以像不像为第一义的画匠而说的。在我们的时代,这种画匠也并不是没有;不过,他们是早已不为水平线以上的画家所

  • 文章雲南騰沖熱海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7期  作者:張兆興  出版时间:2007-12-25
    关键字: 腾冲 热海 形成条件 自然景观 科学科技

    一〇km2。云南的水热活动区数量为全国之冠,而腾冲又居云南之首,幷且显示类型多样。热海是腾冲「地热之王」,集地热显示大全,凡是火山地热区常见的沸泉、热泉、温泉、冒气地面、喷气孔、沸泥塘、自然硫、硅华、易溶性盐华等在热海均可见到。除此之外,还有使飞鸟坠落的醉鸟井和频频发生的水热爆炸。热海计有水热活动显示区二〇个,即⑴硫磺塘老滚锅。⑵硫磺塘取磺洞。⑶硫磺塘大滚锅。⑷种磺地面。⑸狮子头。⑹眼镜泉。⑺仙人澡塘。⑻大白岩。⑼芭蕉园。⑽狮子塘。⑾小白岩。⑿澡塘

  • 文章山水畫的內涵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范伯洪  出版时间:1983-10-15
    关键字: 中国绘画 山水画 自然思想

    中国绘画的溯源,当在彩陶及三代靑铜器造形及纹饰上,就早具有极佳的美学观点,近代出土的战国飞凤仕女帛画、汉代有武梁祠石刻及马王堆軚候夫人帛画等等较可采信的史蹟,而在当时都是帝王贵族阶层的实用美术。楚辞里虽也涉及图写天地、山川的记载,只不过是山水画的雏形而已。秦、汉铜器、石刻也出现过山岳、田园的图像,已显示古人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即具备了山水画应有的基本条件。延至南北朝时(西元四二〇—五八八年)仍以宗敎人物画为主。当时风景画不过作为人物画背景,后来才渐渐独立

  • 文章夕陽餘暉絲路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楊崇幹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丝绸之路 历史沿革 自然风光

    不憚沙塵與風評,試為迢迢千里行;摯友僉云長程苦,甘作遠行度餘生。冒險犯難心不驚,滿懷新奇赴征程;祖國河山安泰否?造訪旨意輸敬誠。

共57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