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篆刻艺术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篆刻艺术概述及现代水墨画的精神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1期  作者:蕭建軍 出版时间:2006-01-28
    关键字: 篆刻艺术 现代水墨画 艺术精神

    湄潭 萧建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大约三千八百余年前,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遗鈢、古代称「印」为鈢,即是现代的「玺」字,官印民章,以昭信守。流传至今,亦是我民族重视印章的特性,渐而发展成为篆刻艺术。古印种类繁多,构意严谨美而朴实:一、「肖形印」:印中的肖像图形,有神奇的龙凤、虎、麋、鱼、鹤等,用于木简竹册袋封口上的泥丸,铃印之用。肖形图案反映战国时期的狩猎、作战、生产劳动,其结构是精美的,刀法是活泼自然的,且印钮以铜铸制,恰如肖形图案形,很有特色。(图一、二

  • 文章徐汉升先生荣获世界铜奖艺术家 授子国际书画家篆刻艺术名人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徐汉升 世界铜奖艺术家 篆刻艺术 荣誉成就

    今年十月间,大埔籍国际一级书法师徐汉升的书法作品入编世界书画家认定委员会核发的《世界书画铭录》第一卷。并颁发了证书。徐汉升出生于七代书香教师世家,从教十年,退休后潜心研习篆书,作品曾先后入选赴日本展出并为日本收藏。九二一九三年苦心孤诣将《孙子兵法》篆书写成超级长卷。世界书画家协会授于书艺理事,篆书《蓝亭集序》入编《二十世纪国际现代书法篆刻名家作品荟萃》,简历传略入编《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国际名人版),获国际书画篆刻艺术名人

  • 文章李光啓的方寸天地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1期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李光启 名人档案 篆刻艺术 作品欣赏

    在方寸中营造天地达五十余年的李光启,他的篆刻作品,刀法老练,但给人的感觉则是温柔敦厚。已近七十的李光启敎授,目力仍是那么好。他善书法、绘画、因而他金石篆刻的作品,虽在方寸之中,在字的安排上,有绘画的布局,有书法的布白。李光启曾执敎于台湾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八〇年应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之聘,讲授中国书法史及篆刻源流。他在金石篆刻中享有声名,在于他综合书法、文字、金石等学问,藉线条之美,呈现出一种动人心絃的造型艺术。李光启敎授的金石作品、工整、精细、正统。他

  • 文章篆刻章法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2期  作者:李光啓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篆刻艺术 章法讲授 作品鉴赏

    十二十二、有巧有拙印之巧拙乃篆刻较高境界,非有多年经验与学识无法体会,有些字本身即巧,要设法使之拙,本身即拙,设法使之巧,要看整体组合而决定、太巧则流于纤媚,太拙则变成板滞。如图二十三「高邕之」,三字都拙,惟邕上三点颇具巧意,图二十四「子厚金石」,子厚二字为巧,则金石二字较拙。图二十三图二十四章法的安排要有长时间的经验与学识,必须要对文字学金石学有很深的硏究,从前人留下来的作品中,加以分析硏究。提出以上浅见,是否有当,尙祈高明贤达加以指正。

  • 文章書畫名家陳力堂先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李萬興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陈力堂 人物简传 书画造诣 篆刻艺术

    陈力堂(一八八〇—一九六〇)字其礼,别号懵僧,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村人。其生于世代书香的家庭,曾祖光韶,是道光十二年的举人:祖父虞封,是咸丰十一年的副贡生;父亲瑜瑛,是同治十二年的举人。(二十三岁中十八名举人),故其屋名为「世魁第」。因其祖父及父亲曾任湖北宜都、竹山的知县。其自幼随父至湖北读书,为人聪敏,过目成诵,十一岁便熟读四书五经,博览群书,旁及六书金石文字,精书法绘画,通篆刻,多才多艺,颇得当时名流梁鼎芬的赏识。并介绍其表妹张小姐与陈为妻,因陈的书法好

  • 文章一藝之成 良工心苦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韓城明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丁伯令 人物事略 篆刻艺术 艺术作品

    尤其不易取得有关书籍。丁先生却时常往返数百里之远向师友借来一些印谱和汉印资料,随后日夜勾摹、拟刻;缺少印材,就以质细的砖瓦代之。如此不间断地刻印,经年之后,即刻成千余之印,勾摹过的印谱装订成册的也有十余种。近年来,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大陆出版的资料也较前为多,他更节衣缩食,将有限的收入用来购置书籍及治印所需的印材,精力完全用于硏究和治印上了,他从临摹汉印及明淸各家的作品中,增长了见识,开濶了视野,提高了篆刻艺术水准。皇天不负苦心人,多年的刻苦自学,使他熟悉

  • 文章端莊平和嶺南風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馮寶麟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篆刻艺术 廖富翔 艺术风格 人物事略

    协会会员。艺术评论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珠海印社创办人、社长。廖富翔先生篆刻艺术见彩色13页

  • 文章国立台湾艺术学院谭兴萍敎授书画篆刻集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0期  作者:鍾克豪  出版时间:2000-05-01
    关键字: 台湾艺术学院 谭兴萍 书画篆刻艺术 书法教学 人物事略

    宜春 钟克豪国立台湾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谭兴萍先生展出书画篆刻作品集,乐为序之。盖书画篆刻为中华民族特有之艺术,西方国家虽亦有文字,至今仍祇以为纪录之工具,未有艺术境界和价値的表现;中国文字以书写演进而得法,故称之为书法,不仅保有纪录之功能,更进而表现出高度艺之境界,由书写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韵味特质,可以看出书写之人性格品德,甚至富贵寿夭的象征,可云:出神入化矣!惟科举不行,科学日昌,少有人对书法一途以著全力而行堕弛。即日常书写工具以硬笔为便,其神化境界之功

  • 文章篆刻艺术的线条美(续)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4期  作者:李光啓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篆刻 线条 艺术 书法

    的整体观。美国艺术家苏珊朗格也说过,一件艺术品能激发人的美感,必须要艺术本身具有一种生命意味或相类似的逻辑形式。苏氏的观念也是这样,例如白石老人曾刻「杜门」(图一)一印,「门」字的上面约三分之二连在一起,特别要说明的是「门」字的右下方和「杜」字的左下方这两笔合并,很清楚地可以看出「门」字的那一笔稍长而细锐,「杜」字的那一笔稍短而粗钝,是两笔相合并不是重叠,「杜」字的上部又在下方与木部相连,使整方印从左到右彼此有关连。又如邓散木为画家吴作人刻「作人」(图二)一印

  • 文章篆刻大家方介堪先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6期  作者:旭翁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方介堪 篆刻家 书法 艺术

    方介堪先生(一九〇一一一九八七)名岩,元明文渠,字介庵,别署玉篆楼,蝉园、晚香堂。浙江温州人,青年时代勤奋好学,拜温州著名篆刻家谢磊明先生为师,一九二五年春到上海拜访吴昌硕先生,深受赞赏,同年应刘海粟教授聘请任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同年加入西冷印社,任西冷印社木板部主任,又与柳亚子、何香凝等人,创办「寒之友社」研讨艺术。曾与张大千长期合作「张画方印」珠联璧合,传为美谈。一九三七年在北京举办「张大千方介堪金石书画联展」,一九四六年篆刻作品荣获第二届全国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