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刻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书法艺术的瑰宝——伊芦山石刻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彭增玉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伊庐山 石刻 书法

    云洞」,每逢天气变化,远望峰顶,云从洞出,天必降雨,每试不舛。洞分两层,上层洞壁上,有王同题刻的「云洞」两个行楷大字。除了中庵,伊芦山的石刻多在西峰。到山的西麓,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悬崖上坚书的「龙神岩」三个楷书大字。这是清光緖年间地方宿儒陈开山的手笔,落款为「大清光緖廿二年雨会公立」。是年旱魃为虐,鄕民雨会祈雨灵验,刻石纪念。龙神岩的南侧,有「月泉」两个篆书大字,北侧有「更衣处」、「御杯处」题刻。不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也仿元稹、白居易「啣杯于花下」、「聊把

  • 文章走訪盧溝橋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4期  作者:吳文彬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北京 卢沟桥 石刻艺术 石狮子

    不过四十多元。这一天是星期一「中日战争纪念馆」休馆,我们的目的是看卢沟桥,临近桥头增设了铁栏杆,上桥需买票,每张二十元,老人免费,我们父子二人买一张票就上桥了。我对这座桥感兴趣的既不是抗战历史,也不是石桥建筑工程,而是石刻艺术,两边桥栏望柱上的石狮彫刻,我策杖步行,沿桥栏走到尽头,再从另外一端走回全长约计有两百六十多公尺,这是据我每天晨夕散步的步数计算的。北京有句俗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是指桥面边望柱上彫刻的石狮子,有的只有一只,有的大狮子带着小狮子

  • 文章一扇歷史之窗東漢畫像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翟羽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石刻 东汉 画像石 文物 考古

    图」、「羽人寻灵芝图」、「玉兔捣药图」等。在河南省的南阳,设有汉代画像石刻艺术馆,是目前大陆具中国特色的专业博物馆之一。南阳在西汉时期是重要商业城巿,东汉光武帝刘秀于此起家,自是皇亲国戚、豪门巨富麕集所在,他们死后的厚葬,造致石刻画像,成为历史文物的瑰宝,汉代画像博物馆便在考古发掘绩效上,专门收藏、陈列、硏究这里的画像石。展品出现的天文图象,有「日月同辉」、「日月合壁」、「牛郎织女」等。音乐、歌舞、武术、杂技高度技巧的画像石,有:「打鼎蹴鞠」、「飞剑弄瓦

  • 文章古刻薈萃郁林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郁林观 埋云石 狮子崖 石刻 名胜古迹

    年),在这里建郁林观,从而成为道敎的活动圣地,与其北面不远的老君堂一样,供奉道敎鼻祖李耳的。看其周围磨崖石刻,想其规模非同一般,古木荫森,名花交映,为一些文人墨客咸集处。唐朝诗人钱起有《雨中望海上怀郁林观中道侣》(当时整个云台山都在海中)一诗:山观海头雨,悬沫动烟树。只疑苍茫里,郁岛欲飞去。大块怒天吴,惊涛荡云路。群眞俨盈想,一苇不可渡。惆怅赤诚期,愿假轻鸿驭。可见这里唐时道侣群集之盛况,经宋、元、明三代,雅士游客,来这里虽有渡海之劳,但亦络绎不绝,常无虚

  • 文章后大门石刻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劉兆元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墟沟镇 后大门 云水荡胸 石刻 龚守业

    墟沟鎭北边的西墅与海棠之间,严严实实横著一条玉枕山,它如天墙一般,把陆地同大海隔成互不相见的两个世界。然而,就在玉枕的东半截处,突如鬼斧神工,拦腰剁断,形成垂直的宽三四十米、深五六十米的槽,使山前山后透了亮,很像晚清文学巨著《镜花缘》中所说的大禹治水时所开之门户山。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后大门,又叫龙门。在后大门西石壁中间,有一方高一百五十厘米、宽二五〇厘米的摩崖石刻,隶书四个大字:「云水荡胸」。下有楷书跋文:「大清光緖己亥季春下澣,海州里人黄道传登此山观海

  • 文章三峡大坝 石刻壁画 台湾不缺席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1期  作者:羅際鴻  出版时间:2006-10-10
    关键字: 石刻壁画 台湾画家 洪耀

    全球耗資最大的三峽大壩工程甫隆重慶祝,在最後一次灌漿後宣告完工。世人可能只見它的硬體建設。忽略它背後也有文化建設;中共結合百餘位當代主要華人畫家分別創作,在背對三峽山壁上刻石永存,參與這項浩大的藝術工程當中不乏居住在臺灣的畫家。定居臺灣今年剛滿廿年的畫家洪耀(全名洪耀華)指出,一九九七年因大壩工程第一次長江截流期間,當時中共相關部門即開始運作,由領導全中國畫壇的中國畫研究院、廣東畫院和湖北省美術院合作,邀集海內外具貢獻和代表性的畫家分別創作作品。起初取「...

  • 文章裝點此關山 明朝更好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王孝松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河南大学 校庆 碑林 石刻 文化艺术 李公涛

    在隆重慶祝國立河南大學校慶八十周年之際,爲配合這一重要活動,以盧團長博文先生,彭副團長全德先生、楊副團長月明女士爲首的河南兩岸同鄕書畫展出團,征集了呂佛庭先生等七十餘位著名書畫家的百餘幅精品,於民國八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在河南大學校長靳德行先生和開封巿人民政府官員劉福興先生、王惠先生、馬林先生等人士的熱情接見並與展出團團長盧博文先生一起爲展覽開幕式剪了綵。九月二十三上午,盧團長率團到中國翰園碑林實地參觀,受到了碑林創建人李公濤先生的熱情接待並引導參觀碑廊,...

  • 文章伏波山與山西書畫大師米芾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2期  作者:呂耀忠 出版时间:2008-07-01
    关键字: 桂林伏波山 还珠洞 石刻壁画 米芾 书画成就

    看着这尊雕塑使人联想起当年马援将军浴血疆场,拼死厮杀的情景。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四十一年),刘秀封屡立战功的马援为伏波将军,命其率兵南征交趾,此役大获全胜,并立铜柱为界,奠定了东汉在南疆的版图。如今伏波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伏波山下,有一巨大的岩洞,名曰还珠洞。还珠洞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这里暂不赘述。还珠洞前,流水潺潺,景色秀美,空气清爽。此洞玲珑剔透,洞中有洞。进入洞中,只见洞壁布满了摩岩造像和精美的石刻,据统计有三百余件。其中有

  • 文章大足北山石刻之一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4期  出版时间:1967-12-01
    关键字: 大足北山石刻 石恪 文殊诣维摩问病图

    文殊詣維摩問病圖,原為惠惠因院壁畫,石恪作。宋紹興四年重九日李大郞重摹,羅復明鐫。

  • 文章「齊梁故里」今安在?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54期  作者:錢月航  出版时间:2006-12-31
    关键字: 文物遣产 齐梁故里 季子庙 齐梁文化 南朝石刻

    井腾泉」的记载,果眞,在季子庙大门外不远处,有数口紧挨着的老井,井中有水珠翻腾,尝之类似汽水。当地人有「上茅山,下九里」之说,意思是两地一个山多,一个水多,可以进行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李子是常州的人先祖,目前在人民公园有季子碑,在红梅公园有「嘉贤坊」牌坊。据说,在江阳还留有季子祠。齐梁文化是此次考察的重点。在丹阳,委员们来到了早在六十年代即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南朝石刻」遗迹。齐梁十三位皇帝驾崩后安葬于此,历经一五〇〇多年风雨侵蚀,这里奇迹般地存留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