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相声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三句土話·二個問題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8期  作者:杭鐵頭  出版时间:1975-06-30
    关键字: 相声 演出 相声演员 杭州土话

    本文用相声演出:董姐,江生一同上台鞠躬。董:江生你在上次的广播中,谈方言,只说了一个广东字「泵」使人听得不过瘾。您今天能不能说几句,精采的杭州土话来着?江:离开家鄕已四十多年,说话已变得南腔北调,眞正的杭州话,只记得三句不离本杭。董:是那三句?江:这些话说出来,还得先加上解释,才能使人听得懂。董:那您就连说带解释,一齐上场罢!江:这是有腔调的。董:那一定更有趣了。江:第一句是:『风干甜番藷,吃!五勾儿买块。』董:好像是小贩的叫卖声?江:对的,我老家在杭州

  • 文章相声——文字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4期  作者:陶士珍 出版时间:2003-10-01
    关键字: 对口相声 文字学 台词

    对口相声—文字学㈠陶士珍甲:直横点撇捺挑勾弯,串插并列成为方块。乙:你讲的啥?什么直横点撇捺挑勾弯,串插并列成为方块?甲:俺说的是中国字,中国字是方块字,是世界上最特殊的一种文字,是用直横点撇捺挑勾弯等笔划、以串插并列的方法、所组成的方块字。乙:这样来说,你还是个文字学的专家?甲:不敢!不敢!俺对于文字的音形意、略知一二。乙:那么我们这会说话的动物为何叫「人」呢?甲:人字的发音是「忍」,就是说人的本性必须忍,才能和谐相处、故称人为忍;其他动物都是以声音

  • 文章張家口雜耍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7期  作者:張國柱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杂技 大鼓 河南坠子 相声 魔术

    张家口的民众游乐场所,在抗日战争以前,除了上堡的大兴茶园,下堡东关的吉庆戏园上演晋剧(俗称山西梆子),怡安街的庆丰戏园,南市场的文明舞台表演平剧,中央路的中央影剧院专演电影外,则为绝大多数人热中的杂耍。杂耍,简而言之,为杂剧与杂技,顾名思义,就是百艺杂陈,也就是多种游乐玩艺项目,聚于一地的意思。张家口的杂耍,分演于南北两市场及小河套。项目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各种:大鼓(有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八角大鼓),河南坠子,唐山落子,相声(双簧),变戏法(魔术),耍

  • 文章相声包袱儿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0期  作者:龍吟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相声包袱 侯宝林 醉酒段子 八扇屏片段 林语堂

    相声是笑的艺术。一个段子若一温到底无笑,无笑就不是相声了。相声能招人笑,因它有逗人笑的包袱。无论是讽刺类或谐趣类的相声段子,都要组织一个或几个包袱。包袱要「舖平、垫稳」掌握时机抖得响,方能致笑。相声前辈都把相声包袱看成命根子。由是相声作者或相声演员对包袱组织过程及技巧,就不得不认眞深入探讨了。甚么是包袱?包袱是笑料的替身。北京人叫「哏」。俗称笑点、趣味。南方叫噱头。相声界尽管叫它为包袱或包袱儿。包袱的组成是招致笑的五个基本原则:一、不协调、二、丑的暴露

  • 文章如何写相声角本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王汝松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相声脚本 经典选段 说唱研习社 王汝松 脚本结构

    王汝松鄉長自教育界退休後,大力推廣中國傳統說唱藝術,去年七月間邀請大陸國家一級演員劉慧琴女士,來台演出河南墜子、西河大鼓、山東琴書等技藝,對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貢獻良多。—編者按—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