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画像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謝前院長忠信夫人吳素華女士肖像

    来源期刊:《連聲》 第2期  作者:林致勳 出版时间:1982-02-01
    关键字: 吴素华 乡友画作 夫人画像 中景画像

    林致勋鄕亲画像技艺高超,上系民国三十二年为前衞生院长谢忠信夫人吴素华女士之画像,神情逼眞。

  • 文章蒋兆和为李时珍画像揭秘存疑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8期  作者:童德彥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蒋兆和 李时珍画像 李时珍

    古今中外,为医圣李时珍画像的画家不少,为什么惟独国画大师蒋兆和给他的画像能流传于世呢?带着这一问题,我走访了蒋兆和的胞妹蒋万琦老人。她是辛亥革命先驱,蕲春人蔡达生儿子蔡继德的遗孀,住在李时珍故里蕲州鎭仿明代建筑一条街,租赁了一间宽大的民房。室内放有一乘床,一张画桌,一台电子琴,一套煤气炉子。墙上挂著蒋万琦临摹蒋兆和画的李时珍像与花鸟画条屛。房址离李时珍原来看病的地方玄妙观不远。她年近八十,童颜鸡发,精神矍铄,神智淸晰,记忆力强。自炊自食,每天作画不止,还

  • 文章一扇历史之窗东汉画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翟羽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石刻 东汉 画像石 文物 考古

    宋书礼志二记有:「汉以后天下送死者靡,多作石室、石壁、碑铭等物。」寥寥数语的记载,说明中国陵墓由秦及汉建构完美,且装饰华丽,厚葬的风尙普遍,不仅是帝王如此,贵卿、富室、官吏也就效法。从考古发掘显示汉代墓葬的遗存,使古代艺术得以重现,成为后世社会的无穷宝藏,具有无上的价値。尤其绘画方面至为显著。例如漆器及陶器上装饰的图画与纹样;许多石室或砖室装饰著各种壁画;石或砖用浅浮雕刻着画像,形成硏究汉代造型艺术的丰富材料。在中国美术史上値得称道的名词术语,有「画像

  • 文章愛的昇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5期  作者:方剛生  出版时间:1999-05-10
    关键字: 心灵 画像 灵魂 爱与人生 甘露 花朵

    他、当生命的花朵将迟暮的时候,她、悄悄地闯进他的心扉;——映入心灵的画像,时隐时现,笑靥迎盈。在他灵魂,切切私语、呼唤……她为他俩谱好了共鸣的曲儿,像一首生命的乐章,爱与人生。心絃跳跃是美的旋律。☆ ☆ ☆宁谧地相知,娓娓地低语,甜甜地回响,绵绵密密的情丝,甘露润滑了他;发出生命之热、灵魂之光;开出璀灿的花朶,结实累累,美不胜收。

  • 文章張我佛兄得名畫鍾馗像記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95期  作者:錢汝侃  出版时间:1986-01-20
    关键字: 钟馗画像 佛系兄弟 人物事迹

    筆者有三位佛兄,一位是家兄汝軾,佛蘇,一位是憲兵第四團團長,後任第二綏淸區司令張慕陶將軍,世佛,一位是中原大戰隨 委座擔任報務員的張祖鴻我佛,那次在彰德車站被孫連仲部騎兵鄭大章師所圍,經奉高秘書長凌百叔之命,隨侍 委座身側,危急時以身掩護委座,激戰澈夜,死傷累累,天明黃杰率旅趕達馳援,得以解圍。黃上將年前閱讀無錫鄕訊後,重溫往事,經贈我佛兄七言詩曰:「陣雲高壓憶當年,勇士爭看負羽先,翊護元戎功不朽,秋風鐵甲抗前賢。」跋曰:我佛志兄與余共參中原大戰,侍 蔣公...

  • 文章母亲的油画像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2期  作者:羋復培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曹太夫人 画像 思念母亲

    百秩晋五冥寿纪念先母曹太夫人(生于淸光绪十六年,卒于民国二十年)。当百年诞辰时,曾画像刊于本文献第七期。迄今倏已五载,然人子思亲之情,常萦于怀,供奉瞻仰,深温儿心。所绘画像,虽曰理想,然双目描绘最难神似。今逢先母百秩晋五冥寿前夕,承文宝画廊(19059 E.Colima Rd.RowlandH eights.C A.91748.U.S.A.)推介曾任广州画院副院长西方学院访问艺术家享有盛名之周树桥(Zhou Shuqiao)先生在美国洛杉矶画室,为先

  • 文章文友画像及其他王琰如新著出版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35期  出版时间:1996-09-15
    关键字: 王琰如 新著 文友画像 出版社

    老作家王琰如乡长新著「文友画像及其他」出版。王琰如女士求学过程备尝艰辛,但凭其开阔的襟怀,坚定的毅力,终能破茧而出。曾任妇女写作协会首届总干事多年,散文写作卓然有成,深获文坛前辈苏雪林教授的赏识。作者待人以诚,交游之广,遍及海内外。本书第一辑,作者以其生花妙笔,为近三十位文友画像,篇篇精采,可读性甚高。第二辑系作者个人的自画像,以其惊人的记忆力,细数前尘往事。第三辑则为附录,系作者亲人、戚友所撰所绘其一生为人处世之道,对于此书诚有画龙点睛之妙。新著由大地

  • 文章觀賞范曾楊健健畫展記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6期  作者:麟選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范曾 杨健健 墨彩人物画展 国父画像 王广亚

    中心之「世界名人录」中,一九九〇年新加坡画展后,发表「辞国声明」,为追逐心灵之自由,同情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民运而去巴黎。范曾集诗、书、画于一身,画中有诗有书,最难得的,在他画中,涵泳出中华民族不朽的气脉,化为丹心耿耿的形象,从许多历史人物故事中,表现山正义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国父画像,绝大皆以油画制作,范曾先生以中国传统的宣纸与画法,别开生面将 国父深沉蔼然的情态,雄健魁伟的精神,博大慈悲的胸怀,力透纸背,表露无遗。其他如蔑视鬼 的钟馗,抱石怀沙的屈原,目送

  • 文章臨池誰道我非魚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1、2期  作者:包立民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命题画像 封奇苍 人物介绍 人物回忆

    庄子与惠子相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以上一段对话,出自〈庄子·秋水〉篇中的故事,也是千古以来脍炙人口的审美移情说的名例。我抄录了这段对话,寄呈台北画鱼高手封奇苍先生,请苦于作自画像的他参考。封先生心领神会,先后绘制了两幅观鱼自画像。第一幅头像较大,平视小河鱼,鱼似属柳叶穿条鱼,也许正是当年庄子所说的儵鱼;第二幅,头像较小,含笑俯视,一池秋水,龙井鱼悠哉游哉

  • 文章我的自画像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32期  出版时间:1979-08-15
    关键字: 自画像 社员信息 稿件 同乡会 青年联谊社

    靑年联谊社为了使社员间增加了解,沟通感情,自上期起,在鄕讯辟「我的自画像」专栏,希望社友踊跃投稿。李兆新(男)年龄:二十一岁。就读学校:龙华工专(二年制)电机二年级。兴趣爱好:桥牌、游泳、钓鱼、爬山、绘画。自画像:带起眼镜,彬彬有礼;打起桥牌,头脑灵光;唸起书来,糊里糊涂;酷爱画画,当个艺术家,吃不饱,饿不死。李兆玲(女)年龄:十九岁。就读学校:中山女高三年级。兴趣爱好:看书、书法、象棋。自画像:我是同学的「百灵庙」,有求必应。我是班上的「冒牌代书」,专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