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溯源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五華天柱山傳奇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7卷 第2期  作者:張衍崇  出版时间:2009-04-30
    关键字: 五华 天柱山 溯源

    (注:天柱山上唯一的小石宮—喜雨宮)童年時常隨祖父伴同地理師悠遊於青山綠水間,由我背負茶壺以利止渴,不但盡情欣賞明媚風光,也飽聞長輩研討來龍結穴的堪輿知識,當然天柱山上也留下了無數我們走過的足跡。那時所喝的茶就是天柱山出產的茶葉所泡的,玉液瓊漿味道甘醇,泡過的茶葉還可當作煮糟湯的配料,可見其珍貴程度的一斑。天柱山四週土地肥沃,林茂產豐,除有名的天柱山茗茶外,還有桃駁李、果合柿、小栗子和響水梨,四季飄香。天柱山坐落於五華(原名長樂)縣的東南隅,山之東北爲棉...

  • 文章潮劇的演進和展望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黃宗識 出版时间:1985-09-30
    关键字: 潮剧 溯源演进 曲调特色

    吾潮地處嶺東,禹貢時屬揚州,秦爲南海郡之揭陽,晉南北朝,改置義安郡,迄隋才稱潮州,以僻在海隅,唐代前輒爲達官顯宦遷謫之所。韓文公諫迎佛骨,被貶來潮,文敎日興,且有「海濱邹魯」之譽,自宋室南渡,大擧移民,中原士族貴胄,播遷入潮,更促成文化藝術,較早發達之重要因素。故民間習俗,對於酬神巫祀,演戲飮宴,禮佛課頌,筌簫管絃,多襲古風,很是盛行。就戲典而言,進展頗爲迅速,明清以來,先後相繼的有「紙影戲,「正音戲」,「崑曲」,「漢劇」,……等各類古老劇種流入。至今或...

  • 文章歸鄕感懷——魯南二三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孫鍾城  出版时间:1990-09-20
    关键字: 返乡探亲 鲁南概况 峄县 薛城 追本溯源

    农民这一「买义」之擧,为孟尝君所默认。因而被认为他是古时最开明地主,为了纪念故将临城恢复原孟尝君封地旧名——薛城,是否如此,也只有鲁政当局较为淸楚了?五、追本溯源—鲁南鄕亲先祖何以多来自山西?政府开放大陆探亲后,每年都有数十万计返鄕客络绎于途,其中除一部借机经商旅游外,大部探亲客心情是相同的,初次以亲友重聚,畅敍别情了解生活情况为主,再次返鄕者,除了会亲带去支援财物外,寻根、祭祖、扫墓重续家谱等重建人伦文化工作,也在这些返鄕客中默默进行。笔省世居峄阳,先祖自

  • 文章還原象形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3卷 第2期  作者:林啟明  出版时间:2005-04-30
    关键字: 象形字 文字演进 历史溯源

    今年乙酉、正逢雞年,金雞報喜,四時納福,試將「㚅」字還原爲象形字。說文謂:「㚅,鳥之短尾總名也、象形。」隹字原是短尾鳥類象形演化而來,隹字爲短尾鳥類的總稱,雞亦爲短尾禽,亦爲「隹」類,說文:「雞知時畜也、㚅奚聲、籀文(周朝大篆)從鳥」金雞報曉,一鳴天下白,今將㚅字還原爲雞的象形字,並以書法之筆法以應,企盼先進有以教之。去年甲申爲猴年,說文:「猴夔也,從犬屛聲」、「夔,貪獸也,一曰母猴」把猴併入犬類,猴字在古籀文及金文編,均未列入,在殷商甲骨文字中仍爲象形...

  • 文章滎陽鄭氏遍天下 天下鄭氏會中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4期  作者:鄭親池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荥阳郑氏 郑氏历史 同乡交流 寻根溯源

    一九九一年五月十九日臺灣鄭氏宗親敦睦訪問團一行二十三人,懷著愼終追遠、崇德報恩的心情,到河南省滎陽縣(一九九三年改制爲巿)王村鄕鄭氏宗祠及京襄城鄭氏宗廟祭祖開始,才有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七至九日,世界鄭氏宗親數百人參加之九二祭祖大會。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七至九日世界鄭氏宗親千餘人又會中州,慶祝太始祖鄭桓公受封立國二千八百週年盛典曁世界鄭氏宗親九四祭祖大會,均受到祖地數萬至十餘萬百姓的熱烈歡迎。二千八百年前的西周末期,因幽王無道,貪圖淫逸,重用壞人,不事朝政,加以...

  • 文章吾祖吾宗陳氏初探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0期  作者:陳墉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陈氏宗亲会 祖宗溯源 宗亲大会 陈氏族丁

    吾江蘇省阜寧縣旅台陳氏宗親會,正式成立於民國七十二年四月五日,假台北市中山堂舉行第一次成立大會。旅台宗親有鑑於陳姓來台人數頗眾,平時工作繁瑣,疏於聯繫,若能成立宗親大會,融匯同姓子孫,激發其團結上進、培養愛親助人之美德,實爲當務之急,於是在十八世祖大拔公、韻松公、昌盛公、建武公等人,於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六日藉十六世祖海澄公七十壽誕日發起成立本會。第一任會長公推大拔公擔任。嗣后在歷任會長與諸宗親支持推動下,會務順利推展,迄今不輟。九、十月間接奉阜寧同鄉會來函...

  • 文章廣西粵劇流行往事——中國戲劇成長之源流、粵劇在桂流行盛況、個人涉獵音樂戲劇的追憶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2期  作者:梁宗鯤 出版时间:2001-04-10
    关键字: 中国传统戏剧 元明戏剧成就 京剧溯源 广西粤剧盛行 粤剧泰斗 梅兰芳

    趋于调和融合,而且更有所创新,使得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到了淸代乾隆年间,遂有「梆子」与「皮黄」两大声腔剧种的产生,淸代的戏曲作品,以洪升的「长生殿」与孔尙伍的「桃花扇」最为著名。皮黄唱腔乃由西皮(西腔)与二黄(湖广调)两种唱腔混合而成,为近代中国戏曲歌唱艺术之主流。由此主流演变分化,分途发展,乃产生中国近代多种地方戏剧。京剧与粤剧之溯源及其成立二黄腔发源于湖北黄陂及黄冈二地,故名「二黄」,乃系经由昆山腔与弋阳腔调和融合变化创新而成。为构成汉剧的基本腔调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