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海州共返回16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勘誤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4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92-03-01
    关键字:海州文献》 勘误表

    (一)39頁詩一第四字傅及詩六第十字傅,均爲傳字之誤。又詩八第十字二爲四字之誤,實爲七十四師。(二)95頁上排16行第五字拳,爲掌字之誤。(三)96頁下排5行第一字皆,爲靜字之誤;又影印之挺身十段錦上排一至五行第四字,製版模糊不清,依序爲天、胃、尾、拳、身五字,請自行塡正。

  • 文章勉海屬子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4卷 第2期  作者:陳兆爽  出版时间:1992-06-01
    关键字: 海州同乡 勉励诗文

    一、海屬子弟要爭氣,長輩來台爲正義;珍惜時光多讀書,勿爲暴徒助聲勢。二、時代接近新世紀,一切全賴高科技;胸懷大陸更努力,充實學問靠自己。

  • 文章海州「司马六」盛名的由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王光祀 王壽明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海州京剧戏班 海州音乐会 演出趣事 “司马六”由来

    乡土掌故淸末明初,海州的京剧戏班已见雏形。学唱京剧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是商家、小手工业者和一些小业主。乘着晚间或经营淡季,聚集在一起,能者为师,互相学习。二十年代后期,原东海县政府的役吏班头王卓之(后通称王卓),因在当地官府当差,大家就荐举他为玩友头目,成立「海州音乐会」,下设音乐、曲艺、京剧戏班等群艺组织。每逢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便举行公演,无偿为海州城内鄕亲演出一两场大戏(即京剧),以充实鄕亲文化生活,并为地方增添一些年节的热闹气氛。约在

  • 文章撫今思昔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1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89-03-01
    关键字: 海州风貌 白虎山景区 照片 海州师范 新浦车站

    注:张秋泉鄕长提供 今日的新浦车站)(注:海州城内东大街的古楼近貌)(注:在东海师范原址的「海州师范」)(注:白虎山仍是风景区)

  • 文章海州人也唱「走西口」小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走西口 歌词介绍 海州 小调

    一般人总认为小调「走西口」是晋、陕、内蒙一带的民谣,今翻阅辛子方先生所著之「海州童谣民歌小调集锦」,其中竟也有「走西口」小调,与山西流行之「走西口」歌词大致相同,只是偶有一二相异者,按海州是指今之江苏北部之连云港市、赣榆县、东海县、沭阳县、灌云县、灌南县、向水县等。其流行之「走西口」歌词如下:走西口哥哥走西口呐哎嗨唷,小妹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呐哎嗨唷。哥哥走西口,小妹妹送你走,怀抱你那梳头匣,两眼泪双流。送哥送到大门口,小妹妹我不丢手

  • 文章來函照登、本刊敬謝指敎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4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92-09-01
    关键字: 海州文献社 读者来鸿 勘误表

    景德社长鄕兄道鉴:久未晤敎,常念贤劳,谨祝康乐。承寄「海州文献」,无任心感,每期必读,贵刊无论在内容上、编排上,均称一流,可读性极高,至深钦佩!六月出版之「海州文献」第十四卷第二期,刊有马春鹏先生之大作「杂记三则」,其第二记「海州窦娥祠易君左题咏」一则,其中一段云:「……海州城南有一系列之山岭,如锦屛、朐山等,西北与山东之界上有羽山,相传为『大禹殛鲧』于此地。」——据古史载称,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鲧禹神话是夏民族的始祖神话,正史中

  • 文章本刋啓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4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92-09-01
    关键字:海州文献》 通知启事 同乡动态

    一)本刊第十四卷第三期之所以延误出版日期,原因有三:⑴本社辛副社长于九月份回海州各县市搜集鄕土资料。⑵梁副社长上燕不幸母丧,料理丧葬事宜。⑶汤社长景德夫人身体欠安,隔日皆要赴医院治疗,家累特重。因此工作进度失常,敬请谅。(二)近年来邮资、什支不断涨价,支出增多;而订费仍有未见划拨者,致本刊准备金逐期减少,殊感忧虑。玆附上邮政划拨单,敬请订户及特别赞助鄕长多加利用为荷。

  • 文章本刊收支徵信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3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91-06-01
    关键字:海州文献》 同乡乐捐 通知启事

    自本(80)年4.月1.日起至同年6.月30.日止,收到诸鄕长慷慨赞助及缴纳订费或购合订本,公布大名曁金额如下,以昭征信。一、周君轸(一人):3,000元。二、孙伯三、汤仪南、杨培、刘光华、徐效峰(五人):各2,000元,小计10,000元。三、王国华、无名氏(因未署名祇写海州文献社请来信赐吿)(二人):各1,300元,小计2,600元。四、秦习斋、蒋雨生、李经华、乔涵光、吴锦川、房行之、李春泰、汤国、孙广超(九人):各1,000元,小计9,000元。五

  • 文章新年新希望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成榘  出版时间:1989-12-01
    关键字: 海州文献 来年期望 运营建议

    我曾经一再的强调「海州文献」,是我海州人所共有的文化资产,不但包括我旅台全体同鄕,也包括在大陆海属五县市全体同鄕。我们不要轻看这一本小册「海州文献」,里面有过去,有现在,也有未来;过去就是历史的记载,现在就是新闻的传播,未来就是前瞻性的展望。它的价値观,是把海州人的心,连系在一起,把海州人的精神,竖立成坚强堡垒,把海州的文化,发扬光大。我们再看一看在台湾所有出版的地方文献,大多数是以省为单位出版的文献,如江苏文献、河南文献、陕西文献等等。而以省内一个

  • 文章咏「海州文献」季刊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朐陽客  出版时间:1992-09-01
    关键字:海州文献》季刊 咏诵诗文

    一、禹璵二公創文獻,不辭辛苦不辭勞,如今相繼留名去!後學群賢蕭步曹。(群策群力)二、文獻獻文文采香,沭東贛灌蓄芬芳,連雲十步皆芳草,十四春秋共日長。三、文獻全依儍勁併!費錢費力費精神,稿源出自衆鄕友,寫作殷勤筆調新。

共161条记录 1/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