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间艺术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發揚秦腔藝術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2期  作者:張秦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秦腔 民间艺术 传统文化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由民間曲調、歌謠變成舞台戲劇,流傳至今數千年,秦腔發源西北,因民族發展之源流關係,是由北而南演變發展,隨各地民俗之不同,唱工、音樂、化妝、行頭,均有很大之變化,各省、各地方,就連台灣算起都不一樣,以前多少出名藝人之起伏,都說明了戲劇隨着時代在改變,所以從事戲劇工作者,不必怕變,也不要怕改,最重要的是推廣發揚。大陸地區秦腔腔調都有改變,文武場操作也改進,但爲大衆所極端愛好的却都沿襲下來,保持傳統,推陳出新,是應要硏究的,在台灣秦...

  • 文章浦東游藝

    来源期刊:《浦東》 第14期  作者:張宜宜 出版时间:1978-10-15
    关键字: 沪剧 滩簧班 民间艺术 唱腔派别 弹词

    兰花、陆雅臣、十敎训、小分离、马浪荡、看花灯、黄糠记、游码头等百余出,每出可演唱约一小时,剧情不外乎风花雪月家庭纠纷为背景,中间配合道白,掺以打诨揷科以博听众一笑,由于词句粗俗,敎育水准稍高者皆不屑一顾,而中下阶层甚为喜爱,闻有滩簧班抵达某处时,虽远达数十里,亦不愿错过机会,迷恋之深可见一斑。随着时代之进步,本滩水准亦逐渐改进,演员素质亦稍提高,以往那些不登大雅粗俗唱词都尽量减少,上海人爱好滩簧者越来越多,无形中把它这种民间艺术,作为代表上海的戏剧,于是将

  • 文章福建掌中戲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期  作者:施叔青  出版时间:1982-09-01
    关键字: 木偶戏 掌中戏 民间艺术 传统文化

    的是民间艺术已渐凋零,尙当好自为之。

  • 文章發揚秦腔藝術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8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86-10-31
    关键字: 秦腔艺术 民间艺术 秦腔剧团 演出剧目 剧团人员

    秦腔之艺术成就,在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活动,至今盛行不衰,将近四亿我国同胞,均以此为唯一休闲活动,影响深远,自不待言,目前在台湾在一些热心同鄕倡导下,每年均有多次精彩演出,且靑少年新人陆续加入,演技日新又新,令人感奋,目前活动情形大致如下:秦腔剧团在陕西同鄕会支持下,为恭祝先总统 蒋公百年诞辰,预定十二月中旬演出剧目有大拜寿中之「打金枝」由王银丽、王莺华、葛德芬、姜玛琍演出,另有「斩秦英」由常中蓉、王银丽、张素琴、周陆麟演出

  • 文章賀秦腔敎練張瑞岐榮獲「薪傳奬」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5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秦腔 张瑞崎 获奖报道 “薪传奖” 民间艺术

    剧艺术之被重视,张瑞岐个人获此殊荣,此系热心秦腔同仁以及西北同鄕全体之光荣,谨向秦腔各团体,多年努力之同仁及热心支持者,与张瑞岐本人,致最诚恳之贺忱。秦腔为西北民问艺术,在大陆、陕、甘、靑、宁、新,各省,及晋、察、绥、蒙古、西藏等地均盛大流行,是我国最古老之民间艺术,亦是我国各省地方戏之前身,其特点,是曲调高亢激昂,唱做表情逼眞,曲词通俗易懂,古典声调,悦耳感人,有听者为之动容之魅力,其所演之故事,均以忠、孝、节义为内容,对敎化人心,移风易俗,收很大效果,故能受

  • 文章漢聲百期 剪紙上場“剪花娘子”庫淑蘭月底紙藝大展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3期  作者:文爲群  出版时间:1997-10-30
    关键字: 《汉声》 库淑兰 “剪纸娘子” 民间艺术 工艺美术

    妇女代表参观。「剪花娘子库淑兰大展」将于三月廿九日至四月六日在敦南诚品店展,出四月二日「汉声」还邀请当初发掘库淑兰的大陆学者文为群与本地学者,从库淑兰的剪纸艺术来探讨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地点是诚品教南店视听室。

  • 文章欣見「大鼓」演出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1期  作者:劉昭晴 出版时间:1985-02-20
    关键字: 大鼓书 民间艺术 演出 文化发扬

    笔者于民国三十八年渡海来台后,见及若干平、津商店在此开业,如天津之正兴德茶庄、盛锡福帽店、亨达利表店以及北平之厚德福饭店、鹿鸣春鸭子楼等,虽不一定是该商号之分店,但使我们见到这些字号,却有亲切感。未料一幌三十年之久,这些店有之尙巍然存在,有之则已不再见及,眞使人无限感慨。非仅此也,大家才来台湾的时候,还看到、听到北方民间艺术,除了有「孔雀评剧团」外,还有章翠凤女士之「京韵大鼓」,给人稍慰鄕思;另有「王祥林、侯瑞亭」等人之相声(后为吴兆南、魏龙豪(苏)、陈

  • 文章丰县的民间艺术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8期  作者:王協順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丰县民间艺术 说学逗唱 唱词内容 感怀纪念

    我们丰县境内的民间艺术不少,谈天说地,讲古论今,东拉西扯,南腔北调,应有尽有,种类繁多,却脱不出说,学,逗,唱的范围。笔者童年爱看热闹,跟随长辈,挤在大人堆里,每看一次,也能录它个七八十来句,回来学给玩伴们听,虽然在战乱的环境中成长,迄今仍很怀念不已,兹将那时的见闻,分为说,学,逗,唱,各忆录一则,以愉老怀。说:说武老二。这门玩艺,很受年青人的喜爱。说好汉,道刚强,再说好汉武二郎。武二郎迈步往前走,前行来在庄头上。武老二只把庄来进,跑来个小狗瞎汪汪。武

  • 文章皮影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段雙印 鄭東霞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皮影戏 民间艺术 发展史 享誉国内外

    「莊稼漢耍得樂,扭秧歌鬧社火」。說起鬧社火,很多朋友都觀賞過,也許有人還親自表演過。但是,一兩百年前的社火是什麼樣子?大槪很少有人知道了。幸好,陝西洛川民俗博物館珍藏的一套清代皮影戲《鬧社火》,使我們還能窺視到當時民間社火的一些情景。這套皮影戲《鬧社火》,制作於清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已整整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滄桑歲月。聰明的雕刻藝人匠心獨運,在劇中人劉海手拿著的銅鐵上,有意寫下「光緒拾柒」四個字,巧妙地留下了皮影制作的確切紀年。全套皮影共有各種行當的人...

  • 文章朱門瑣德——「漫話影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2期  作者:詹國祥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民间艺术 戏剧唱词 回忆往事

    遠在六十年前,在我家鄉,有很多不識字的人,卻懂得「歷史」。童年時期,我迷惑不解,後來才恍然大悟他們的常識是看戲得來的,譬喻常演影子戲裡的軍師,或是宰相,登場所唱的詞是故事,有腔有調,又順口,又好記,就是小綱鑑,簡要的歷史。例如魏徵出場,唱道:前三皇後五帝年長久遠 有堯舜和禹湯四大名賢周文王宿靈台飛熊繞殿 訪子牙御駕到渭水河邊姜子牙坐龍車君王拉縴 民坐車君拉縴乾坤倒顚拉八百單八步停車住輦 只累得父子們汗濕龍衫子牙公在龍車八卦來算 此日後保周朝八百八年周赧王坐朝...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