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俗文化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舞蹈活化石——雞嘴豬嘴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0期  作者:楚南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舞蹈艺术 民俗文化 滚傩神 东湖文化 起源

    樂安 楚南被中國舞蹈硏究會稱爲舞蹈活化石的江西省樂安縣東湖村雞嘴豬嘴舞,日前引起了國內許多相關團體和專家的矚目。東湖雞嘴豬嘴舞,又稱「滾儺神」,是儺舞的一種形式。遠在宋時,東湖便流傳著這種古老的民間藝術。表演時,要戴上貌似雞、豬的木雕面具,其舞姿動作,一直保持著古樸、粗獷、優美的風格,代代相傳,從古到今。有關雞嘴豬嘴舞的起源,樂安縣誌沒有記載,只是在民間流傳著富有神話色彩的傳說。據東湖的百歲老藝人楊演中(生於一九一八年)介紹,不知是那朝那代,樂安境內,災...

  • 文章耕織圖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52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耕织图 民俗文化 陈枚 名画简介

    我國以農立國,所以農民佔了全國百分八十以上,以前的農村社會,大多男耕女織,各司其事,衣食無憂,大家過着安樂的生活。耕與織是農村中的兩件大事,也是立國的基礎。據說最初南宋時樓濤,把鄕間生活中耕與織的步驟,一一描繪下來,繪成了「耕織圖」,使人知道農民的辛苦,同時也描繪了農民的樂趣。以後各代畫家,也都有耕織圖之作,現在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有明仇英款的一本,有淸冷枚、陳枚、焦秉員的各一本。本刊特選鄕先賢陳枚的一本,分兩期刊出,本期刊出耕的部分,共有二十三圖,下期再...

  • 文章推廣家鄕民俗「打歌」紀略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4期  作者:李蔚勳 出版时间:1984-12-25
    关键字: 民俗文化 “打歌” 滇西民俗“打歌促进会” 活动组织

    一、打歌的淵源打歌,是滇西鎭康,耿馬一帶居民的民俗活動,它揉合了各民族山歌的旋律,又包含了各民族土風舞的步伐,歷史淵源流長。據說三國時代,蜀相諸葛武侯率軍南征,進抵雲南鎭康、耿馬邊境時,入夜蠻夷首長率衆偷襲,諸葛亮敵衆我寡,難以相敵,遂下令軍民於各山寨堆積木柴燃燒,沿寨排列戒備,軍民同歌同舞,虛張聲勢,寅夜達旦,敵人都害怕,不敢侵犯,俟後援部隊及時趕到,得解危局。從此相沿習而演變爲現今鎭康,耿馬一帶居民打歌,逢婚、喪、喜、節日慶典之期,晚飯後男女老少歡聚...

  • 文章戩穀堂郭氏鬧元宵紀實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9期  作者:郭成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戬谷堂 郭氏家族 元宵节 民俗文化 同乡捐资

    壬午年元宵佳節,坐落在大埔縣大麻鎭的青里村彰功塘,四處洋溢著節日喜慶詳和氣氛,郭氏宗祠晉穀堂眾裔孫正恭敬地向樸齋公等先祖行香,正月十五日鬧元宵活動就此拉開了序幕。戩穀堂自九世祖樸齋公開基,傳至今已有二十八裔孫,目前在鄉裔孫遍及銀江鎭坪上,小留村磜上、附麻村龍虎崗、儒官第、蓮塘村、菁里村彰功塘、尖山下等地,居人眾多。眞可謂是「血脈相連,並肩攜手。人丁興旺」。一九八一年,後裔的益知、楚隆等十二人連名致函旅馬來西亞華僑郭蒲香先生,倡議籌款買生產隊倉庫爲祠堂。經...

  • 文章山西民俗文化發展概述(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張余 曹振武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山西民俗文化 区域划分 崇尚节俭 重商善贾 胡汉相融 沉稳保守

    三、山西民俗文化的五大区域民俗文化的地域划分,不完全等同于行政区域划分,而是与地理环境、经济生产、方言土语、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等有密切关系,比如晋南的方言土语和民间音乐与晋中就有很大差别,而与陕西关中相近,音乐界称之为「音片」或「音乐色彩区」,民俗界称之为「民俗文化圈」。山西民俗文化可分为五大区域或五大民俗圈,即:晋南地区民俗圈、晋中地区民俗圈、晋北地区民俗圈、上党(晋东南)地区民俗圈和晋西地区民俗圈。晋南民俗圈含今临汾、运城两市,晋中民俗圈含今太原市

  • 文章雲南民俗話山歌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3期  作者:李蔚勳 出版时间:1983-12-25
    关键字: 云南山歌 风俗地理 民俗文化 山歌内容

    音乐是以声音为介质,表现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云南的传统民俗音乐歌谣中的山歌,自从**祸国河山变色后,逐渐被人淡忘,幸好旅台热爱山歌的同鄕,为了不让祖先遗留的民俗宝贝消失,使之绵延不绝,住在中坜忠贞新村的同鄕,自动组成山歌研习会,利用工作之余三五人(有时二十余人)聚集研习练唱,近几年来在政府大力推行复兴固有民俗文化中,云南山歌已逐渐普及,同时也受到礼遇。保存与光大固有民俗文化,是身为云南人之一分子者所不能忘怀的本份。而蔚勋住在忠贞新村,即默默地在做撒播

  • 文章大埔歌飛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鐘瓏菲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大埔县 汉乐汉剧 客家山歌 民俗文化 精神寄托

    「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未曾謀面的美麗大埔成為我心中割捨不下的一處奇境,幾番夢回,未能一覽花萼樓的風情萬種,卻有幸得聞山歌經盈、漢樂流金…大埔歌飛,風采綽然!曾經總在想,倘若肇慶堂內的雕梁畫棟可以聽得懂中州古樂的百轉千回,倘若三河壩畔攜兒帶女的客家母親可以唱得出客家山歌的情真意切,大埔子民該有多幸福,漸漸才發現,其實,在大埔人的心裡,幸福已經像花兒一樣悄悄地綻放了。對大埔人而言,「大漢天聲」無異於絕世珍寶。那些流傳了數百年的古曲無一不在向大埔人講述著這片...

  • 文章東安縣民間蓮花落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2期  作者:何鑒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民间文学 东安县 莲花落 民俗文化

    人從那裡老嘿!嘿嘿!鼓莫響,鑼莫叫,讓我小子上台把話道,北方人是數來寶,南方人說是蓮花落,不管是數來寶,不管是蓮花落,年青人聽了哈哈笑,年老人聽了很煩惱!嘿!年青人你不要哈哈笑!年老人你也不要很煩惱!讓我來奉告,你們要知道,自古至今人生一定從小要變老!要變老!嘿!嘿嘿!人從那裡老,人從頭腦老!年青時頭腦好,年老時頭腦記憶癡呆了,癡呆了!嘿!嘿嘿!人從那裡老,人從頭髮老!年青時頭髮黑,年老時頭髮變白脫落了,脫落了!嘿!嘿嘿!人從那裡老,人從眼睛老!年青時看...

  • 文章何耀華鄉長台北會鄉親散記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2期  作者:楊德寬 出版时间:1992-12-25
    关键字: 何耀华 台北演讲 云南民俗文化 少数民族 同乡会座谈

    十一月廿八日,同鄉會郭先生來電話說,十二一月一日上午十點鐘有位雲南來的先生,在中央圖書館演講,希望我去參加,我說一定會去。十二月一日上午九點半鐘在中央圖書館走廊遇到申慶璧鄉長,一起找到講演的地方一一八室會議室。不久,講演的人來了,申鄉長和他是舊識,是雲南省社會科學硏究院院長何耀華先生。同鄉會總幹事周爾新、官正啓、石炳銘、李國經等鄉長先後來到,連同其他的約有五十餘人,其中有中央硏究院院士陳奇祿,政大教授王壽南、唐屹等。中央圖書館館長曾濟群主持座談會。原來這...

  • 文章襄汾縣民俗文化藝術(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邱文選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山西襄汾 民俗文化 七十二呆 太平版画 雄狮登天塔 社火焰火

    七十二獃是襄汾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又一奇葩:由中國民間曲藝家劉潤恩先生經多年廢寢忘食、費盡心血,搜集、整理、編寫的七十二獃故事,是襄汾縣現代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產品中的又一枝奇葩,是一部生動活潑、情節感人的「獃」故事集大成,是襄汾縣人民用自己聰明才智,經過漫長歲月的磨礪,千錘百練,集思廣益,提煉開拓出來的民間民俗文化藝術遺產。它—七十二獃故事,既用惇僕、敦厚、通俗、鮮明的語言,平淡、有趣、幽默、沉著的形象,表露出襄汾人的倔強、執著、寬厚、直爽和堅執是非曲直的虎...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