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故居共返回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探親雜感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9期  作者:汪仰先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归乡 探亲 故居

    访故居有感:世乱时艰离别多,别来不觉廿廿年过,相逢怕话家乡事,避语思亲免涕沱。廿廿十离家七四回,乡音如故貌全非,村南堆北难分辨,默默追思泪暗垂。廿载旅羁一梦中,归来复去日匆匆,今朝流尽思亲泪,扫墓嚎咷痛哭兄。梦临堂兄府,一律志之:夜梦登临府,厅堂备酒来,庶羞排满桌,忙碌畅开怀;容貌仍如昔,精神亦不衰,惜兄未讲话,令我费疑猜!?归途占句:念念心随归路远,寥寥坐恨天明迟,谁怜我为婵媛瘦,慰语何时会有期?恨事常教内若焚,饱经忧患过终生,明知此去永难见,无限哀思欲断魂

  • 文章鄕園紀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故乡 同乡 回忆 探亲 故居

    一、沿村故居在故鄕—河南省伊川县沿村,我总共住了十九年,其后,我在台北巿的南港区住了三十多年,比在故鄕要长久得多,但在我的心目中,沿村的记忆要深刻的多,难然故居已不存在,可是我脑海中,却留有故居的完整图像。提起沿村,就要先提白杨鎭,附近的人都称它为白杨树街,白杨鎭据说在陇海铁路未开通以前是河南通往陕西的交通要道中的一个大站,因而白杨鎭的东西大街长约五里,而南北不过二里,且东西大道上的桥梁都修的很坚固,几十年甚或上百年都完好无损,同时东大街在抗战以前尙

  • 文章重聚·探亲·故居·扫墓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4期  作者:靜琴  出版时间:1991-08-10
    关键字: 探亲 故居 扫墓 诗词

    重聚雁聋四散各西东,圆缺阴晴自古同。柳浪闻莺歌团聚,相看七个白头翁。探亲望断云天四十载,堪庆罗湖桥已开.相逢均是他乡客,驻杖夕阳忆少年.故居池枯柳败草青,小楼无复请书声.唯有溶溶坝桥月,曾照居易轩中人。扫墓别时容易见时难,乌哺无年空自怅。海角天涯泪己尽,且登柿岭献心香。

  • 文章品重醴泉萬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2-10-31
    关键字: 华侨 张弼士 故居 随感

    「漳水向西流,霞映山丘。圍龍古屋歷春秋。張家宅第留業績,光祿堪謳。 艱苦展鴻猷,愛國情稠。振興產業壯神州。品重醴泉金獎獲,名貫環球」。(調寄《浪淘沙》)

  • 文章遊莫愁湖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栗由思  出版时间:1990-12-20
    关键字: 莫愁湖 游览 雨花石 莫愁故居

    胜棋,朱元璋赠楼,故名胜棋楼,实则莫愁故居也。胜棋楼楹联很多,其中以庐陵江壁撰的:「粉黛江山亦是英雄亦儿女,楼台烟雨半含水色半天光」最佳。楼上悬有明太祖画像,楼下雨花石收藏展览,参观门票四角;雨花石的由来,据传说是南朝梁武帝好佛,云光法师说法,天雨花而成石;郭沫若、徐悲鸿都极爱此石。楼内悬有咏「雨花石」诗二首为:㈠叠叠高峰映碧流,烟岚水色石中收;人能悟得其中趣,确胜寻山万里游。㈡说法高僧静不譁,缤纷天上雨奇花;至今台畔灵岩石,犹作斑灿五彩霞。因其石甚美

  • 文章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來雙峰參觀考察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7期  作者:吳長江、陽永平、劉春桃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鞋业园区 曾国藩故居 两岸交流

    娄底广播电视报新闻周刊二〇〇九年七月十六日出版(注:蒋孝严先生(前排右二)在副省长郭开朗(前排右一),市领导林武、张硕辅等陪同下参观曾国藩故居富厚堂。)七月十二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中国台商发展促进协会理事长蒋孝严先生专程来曾国藩故里——双峰县参观考察。副省长郭开朗,市领导林武、张硕辅、姚兵、萧新桃以及双峰县五大家领导陪同参观考察。双峰县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人文资源积淀深厚,被誉为「名人故里」、「湘军摇篮」、「女杰之乡」。近年来,双峰县抢抓机遇

  • 文章探親記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3期  作者:喻伯福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两岸医疗差异 探亲之旅 沈从文故居

    步行至安江市区,搭公车回家。沈从文故居—凤凰城一日游我们到达怀化当天,便托人购妥六日回长沙的软卧车票,因而五日那天有了一天空档。孙女婿殷军遂提议去凤凰城一游。他说那里是文学家沈从文的故居,城内都是古老建筑,石板街道,可以尽览湘西风情。附近有处名为奇梁洞的钟乳石洞,更是奇景无双,尤值得一看。我因病后不堪劳累,本拟予婉谢;但转念一想:此次返乡,意外生病,除曾去岳麓山一游外,其他哪儿也没去,对妻来说,未免有点遗憾,所以当她听了殷军的提议后,立即脸露喜色,我怎好再扫

  • 文章孝親與思賢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1期  作者:柳立生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两岸亲人团圆 返乡探亲 曾国藩故居

    一、孝親我與胞兄福生先後於民國三十六、三十八年來台,服務軍旅數十年,歷盡險阻艱辛自不待言,自此以後,因兩岸對峙,音訊隔絕;雙親居婁底老街,兩子外出,乏人侍奉,眞是不孝至甚;每每思之,愧感交集,寢食難安。遭逢亂世,烽火彌天,社會不安,人民流離失所,親人天各一方;吾人雖有心繫念,但關山遠隔,也只有徒喚奈何!時光易逝,我在台轉瞬由少年、中年、而至老年,說來眞是感慨萬千,書不盡言。所幸承祖宗之庇佑,自身之奮發向上,兄長福生於五十五年中結婚,現有二子、一女、一孫,...

  • 文章新建縣修復汪山土庫、再現江南豪園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4期  作者:方南萍 出版时间:2003-11-01
    关键字: 汪山土库 新建县 程天放故居 修复重建

    气势恢宏,东西长三三七米,南北宽一八〇米,砖木结构的青砖大瓦房有25栋,座北朝南,每栋房屋多的七进、少的也有五进,每进都有天井,共有大小天井五七二个,房间一四四三间。汪山土库是国民党要员程天放的故居。程天放先生出身官宦世家,程氏家族受儒家思想的薰陶,自古学风淳厚,名流辈出,造就了一时大塘「一门三督抚、五里六翰林」的辉煌,而「一门三督抚」,即是指程天放的曾祖父程矞采、曾祖叔程焕采、程懋采三兄弟,三兄弟都是清朝嘉庆年间的进士,官居一、二品大员,汪山土库就是他们三兄弟

  • 文章曾國藩事迹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23期  出版时间:1995-01-25
    关键字: 曾国藩 学术研讨会 故居维修基金会 筹备 捐款

    键钧理事长转贵会全体理监事暨全体旅台诸乡亲大鉴:久慕盛名,藉悉阁下推崇先贤,弘扬传统文化,不遗余力,景仰殊深。兹谫陋简陈曾国藩学术硏讨会及曾国藩故居维修基金会之筹备事宜,敢请赐阅。曾国藩系清末第一名臣,我县荷叶乡人,其治学、治家之道,有口皆碑,历奉典范;用人、行政之术,承古启今,影响深远。当此改革开放之际,积极开展曾国藩学术硏究工作,保护、维修好曾国藩故居,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扩大对外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

共36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