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教育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胞捐资助学·振兴家乡教育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9期  作者:宋勤實 出版时间:2004-01-20
    关键字: 金沙县 台湾同胞 家乡教育

    之情溢于言表,家乡子弟受益不浅,父老乡亲亦深受鼓舞!为此,鄙人特赋古风一首,以志纪念:重教尊师新地天,育才兴邦忆当年;厚德载物地势坤,自强不息天行健;道德文章承先圣,人品学识启后贤;地厚天高乡情重,水远山长青史绵;人生易老天难老,古稀犹记乡国篇;团结统一精神在,夕阳红遍万重山。撰写上文的宋勤实先生,系贵州省金沙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他是少数民族—彝族的菁英分子,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学识渊博,对中国的传统教育和彝族文化,均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曾撰

  • 文章故鄉情懷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乡亲捐资 家乡教育 捐资建设 公益事业

    珍女士,近年来先后慷慨捐资二百多万元,兴办了“上 小学”等数项公益事业。“尙威学校”为朱尙威先生捐资十一万五千元兴建,“吴秀珍福利院”总投资五十多万元,其中吴秀珍女士捐资二十六万元。(淡阳 增城)罗新权捐建枫朗勤石小学最近,由大埔县枫朗鎭旅外侨胞罗新权捐资四十多万元兴建的该鎭芹彩洋村勤石小学工程竣工交付使用,解决了该鎭一百多名适龄儿童上学困难的问题。(何建尉 何凯涛)卓济民捐资改造西河公路大埔县西河缜鎭八十多岁高龄的旅外侨领卓济民先生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最近

  • 文章射陽河畔的壯舉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4期  作者:左其沛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顾怀祖 顾建东 顾怀祐 兴办家乡教育 建设明达大学

    我們小時生長在射陽河畔,射陽河水的甘甜和苦澀,都在幼小的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1990年春,表哥顧懷祖一家人回大陸探親,在大陸的兄弟姐妹也從江南塞北回來,歡聚在闊別四十多年的射陽河畔。家鄕的變化令人鼓舞,但也看到敎育滯后,人才緊缺,已成爲開發蘇北的一大障礙。以〞平民敎育家〞著稱的怀祖表哥,下了在故鄕興辦敎育的決心。籌辦未久,表哥不幸以心臟病猝發辭世。建東、懷祐二弟(均台灣敎育界、實業界著名人士)秉承大哥遺愿,捐資一千餘萬,在家鄕陸續辦八所中小學幼稚園。接著...

  • 文章憶往事二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2期  作者:王廣亞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教育建设 教育经费 家乡教育 海峡两岸

    一、教育之外一九九三年我决定在故乡河南郑州创办「升达大学」时,外面不断有传言说,我把台北育达所「赚」的钱,「搬」到大陆去发展;这种声音甚至在北育校园里也听闻得到。我不否认台北育达在经费上是有点结余,但每年结余都转入学校基金户头里,依规定动用基金得向台北市教育局报准方可。我一向不回应流言,即使和自己有切身关系的也一样不回应。一来我口才不好,耽心会愈描愈黑,二来我相信「谣言止于智者」,对那些性嗜「八卦」话题的人,多说无益,何况弘一大师李叔同说过,止谤的良方

  • 文章情系家乡花开故土 热爱梓里游子赤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朱尚威 上磜小学 捐建学校 家乡教育 幼儿教育

    新建上磜小学朱尚威先生情系家乡,捐建上磜小学一所及其全部教学设备,另加建慈恩楼一栋,造福梓里,令人感佩。古城幼儿园设备完善罗绍新、罗南健、罗伟青三先生,心爱梓里,在湖寮古城捐建幼儿园,设备完善,二百多个幼儿们活泼快乐,接受现代化幼童教育

  • 文章梓箴教學樓捐建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湯宜諧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同乡动态 海峡两岸 家乡教育 招商热潮 家乡旅游

    (注:筆者夫婦與湯溝鎮負责人在新建落成的「梓箴樓」前合影留念。)先父梓箴公,又名子貞(一八九四—一九七七),生長在淸末與民初兩個時代,旣未趕上淸廷的傳統科舉考試,也未能進入民國初年的新式學堂,畢生引爲憾事。因此,在進入社會,服務地方時,非常關懷鄕里子弟敎育問題,首先聯合族人將湯溝鎭上的火神廟改爲湯溝小學,又在湯圩自宅旁,與魁理家叔共有的土地上,創辦了湯圩小學,因此鄰近數里內,各族群的學童,幾乎全在此兩校接受基礎敎育,也有部份遠地親友的孩子來此寄讀者。對啓...

  • 文章張訓強構築精彩人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管慶蓉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张训强 人物事略 家乡教育 文学写作 公益办学

    眠,不仅仅是狂欢》在训强师的精心辅导后,在山西省的《作文周刊》头版刊载。为了文学幼苗而孜孜不倦,为了文学创作而呕心沥血,训强师是铺路人,是搭桥人,也是文学殿堂的指引人。赤心如蚕,奉献教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训强师是春蚕,为了家乡教育事业的崛起而不断的吐丝结茧,他又是蜡炬,为了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光发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他深知这个道理。热爱故土的一颗拳拳之心也决心为家乡教育尽绵薄之力。大麻中学七十周年校庆:训强师主持深圳校友大会

  • 文章鄉誼簡訊 獎助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1卷 第3、4期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颜集中学 吴以平伉俪奖学金 同乡动态 家乡教育

    ▲沭阳吴治海、治洋昆仲,为纪念其尊翁关怀鄕梓教育之夙愿,自二〇〇四年在「颜集中学」设置吴以平伉俪奖学金,奖励考取大学青年,每届每人奖助人民币一千元正。二〇〇九年考入大学者,申请资料尙在审查中。沭阳颜集初级中学,在前任袁校长及师生共同努力下,升学率逐年增高,已被列为模范初中,二〇〇九年即有二十六名考进重点高中。吴治海昆仲,应现任校长周浩之请求,增加人民币一万余元,以奖励升高中的该二十六名学子每人四百元。(吴国全)

  • 文章功在教育流芳杏坛——王创办人广亚博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王广亚 教育家 家乡教育 教育建设 教育研究 人物生平

    王广亚先生,河南巩义巿人,一九二二年生,毕业于日本亚细亚大学经济系,美国联合大学荣誉教育学博士、韩国清州大学校名誉经营学博士。曾任中学校长、主任、兼任教授。奠定育达基础一九四七年来台,任职审计处佐理员。感于当时商业会计人才缺乏,一九四九年创设私立育达会计补习学校于台北巿,筚路蓝缕,几经困顿播迁,一九五三年觅得宁安街现址,兴建校舍,奠立初基,并改制为育达商业职业学校。扩展育达体系一九五五年设分部于桃园县平鎭巿,一九七六年分部奉准独立为桃园县

  • 文章台灣大埔同鄕會四十周年感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田家炳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台湾大埔同乡会 四十周年庆 家乡发展 改革开放 家乡教育

    问题所阻不果。对同乡子弟教育问题,特在本会设立「田家炳先生奖学金」,由台北「田家炳文教基金会」自一九八五年起每年专拨奖学金新台币二十万元,一九九一年起增至二十五万元。至二〇〇三年止共拨助四二〇万元,受惠学子达一九五人,其中博士生十人、硕士生五十五人、学士一〇九人、专科生二十一人;除仍在校继续深造十八人外(九十一年统计),其余从事个人事业发展或出任工商机构要职,或服务教育机构及公职,均各有杰出成就,深具成效,至感欣慰。兹为扩大奖学金功能,继续激励同乡学子,特将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