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字体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秦篆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5期  作者:祝祥  出版时间:1992-06-20
    关键字: 秦国文字 小篆 字体特色

    春秋战国时代,政教不一,文俗殊异,所谓:「田畴异畮,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二二一年)灭六国,并兼天下,采丞相李斯意见,将各国不同文字,予以整理统一,依据史籀大篆,略加省改,后世称为「小篆」,或称「秦篆」,是即为秦代的标准字体。按当时所用字体,计有八种,除「大篆」、「小篆」外,尙有刻在符节上的「刻符」,写在匾额上的「署书」,写在旛信上用的「虫书,刻在印章上用的「摹印」,写在兵器上的「殳书」,以及对一般下属

  • 文章我国字体的类别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6期  作者:潘錦夫 出版时间:1993-12-01
    关键字: 字体 甲骨文 钟鼎文 篆书

    我国字体可分甲骨文,钟鼎文,篆,隶,眞,行,草等多种,兹分别简介于下:一、甲骨文,又称契文,盛行于商殷时代,但直到清光绪二十五年才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一带被发现,这种字体的发现,曾惊动考古学家。经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著名考古学家的考释研究和宣扬,奠立了学术上的地位。甲骨文是依照天象、地理、动植物、人类、兵器、刑具、礼器、衣、食、住、行等创造字形的,故极有系统与组织,到目前为止,总数约十万片左右,可惜很多散落在其他国家。不能集中研究

  • 文章無錫鄉訊人事調整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48期  出版时间:1998-10-20
    关键字: 无锡乡讯 人事调整 字体

    本刊讯)台北市无锡同乡会第十二届第十一次理监事会通过无锡乡讯人事调整案,由华有年续任发行人兼社长,李珊玮接任编辑人。无锡乡讯发行人兼社长华有年乡长出国探亲,返期时间未定,行前曾与总干事讨论继任人选,但未定案,此次理监事会讨论后,决定仍由华乡长担任发行人兼社长,并增加编辑人李珊玮乡长,实际负责编务。(本刊讯)台北市无锡同乡会昨日在会中通过临时动议,将无锡乡讯的字体由现行八号字,改为十号,今后乡长们阅读无锡乡讯,会更容易阅读。现行的无锡乡讯是采八号字,字体

  • 文章谈谈书法评奖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4期  作者:董晉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中国书法 书法评奖 尊重传统 时髦字体

    近年来,在中国书法大奖赛中,据说某一位书法家往往连续得奖,特别是颇为「时髦」「创新」的某种字体,竟能连续荣获上十个头、二等奖,真正成为「常胜将军」。各次活动评委为何「英雄所见略同」,这成了当代书坛一个奇特的现象。是该获奖者独具艺术的天才细胞,创造了书法艺术史上的绝妙文本?还是书法评判标准的特殊?抑或「书法」本身性质的因素?我常常百思不得其解。质疑之一是:文化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和创新,比如小说大赛、散文大赛,古今中外基本没有三连冠五连冠出现,更别说十连冠

  • 文章中國文字與書法藝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4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03-10-01
    关键字: 文字探源 文字演变 字体特点 书法展示

    张怀瓘评张芝草书说:「字体之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这与牵丝有莫大关系,牵丝是前一笔和下一笔交接所带出的墨迹线条,这种墨迹是走笔时下意识的带动留下来的线条,所以牵丝在书作中不可粗、不可弱,也不可太多,以免破坏整体书法的美观。笪重光「书筏」称:「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章法中的布白往往关系到「疏密虚实」。布白包括「字中布白」、「逐字布白」、「行间布白」,三者的连系,笔势的张弛起伏、笔势的时开时合、字形的大小变化,皆随势生发,譬如:上字欹左

  • 文章中國書法概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2期  作者:朱光  出版时间:2000-11-01
    关键字: 中国书法 文字渊源 书法演进 字体变化 书法功能

    流畅之势。是以既入书法之门,复得诸碑眞味,六十余年来,大半精神,均消磨于翰墨之中。余之习练书法,纯属爱好与修养,志不在名,更不为利,至今虽无大成,自觉已有小可。兹承各同僚与友好再次敦促,希将学习书法之槪要,为文传介,以供爱好书法者之参考。特就文字渊源、书法演进、书写方法、字体变化、书法功能各节,分别槪述如次:文字渊源人类自有语言后,人与人之关系,日益密切,在文字发明以前,曾以「结绳」与「书契」来帮助记忆事物与印象标志。「结绳」系以事大结大绳,事小结小绳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