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子孙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菲華革命元老陳天從鄉親 今八十二歲愛國有如當年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5期  出版时间:1980-10-01
    关键字: 菲律宾 唐人城 子孙满堂 老人

    □晋江杂志驻岷里拉特派员郑克坚报导□陈天从老鄕亲,旅居菲律宾唐人城,子孙满堂。原籍晋江东门外,今年八十二高龄,为我闽南硕果仅存的一个爱国老人,素以爱国爱党著称,曾任中央救济总会及菲华**抗俄总会顾问。民国元年即参加国民革命行动,嫉恶如仇,历任中国国民党驻菲律宾总支部委员,一生为革命事业而奋鬪,为最资深老党员,民国六十八年间,曾奉中央党部海工会颁发奖状加以鼓励。陈天从鄕亲曾于抗战胜利初期,为了宣扬国民革命,唤醒国人及侨胞爱国运动,特于侨居地创办中正日报于岷

  • 文章血濃於水的民族親情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9期  作者:陳玲美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人口普查 祖籍姓氏 台湾姓氏 炎黄子孙 血缘关系

    日本侵华战败,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初期,台籍人口为六百零五万九千多人,其祖籍多属闽粤两省,民国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国民政府播迁来台,励精图治,台湾人口目前己有两千三百多万人,这确实是中华炎黄子孙瓜瓞绵绵繁衍例证。根据民国十五年(西元一九二六年)底,台湾总督府调查的统计,当时全省三百七十五万一千六百余汉人中,来自福建省者为三、一一六、四〇〇人,占百分之八三点一,来自广东省为五八六、三〇〇人,占百分之一五点六,其他省份为四八、九〇〇人,仅占百分之一点三,以上

  • 文章根的感覺 情的滋味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9期  作者:李秀國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李秀国 枣阳 新年贺词 怀念故土 炎黄子孙

    开太平」的震天呼声。反映了一位苍桑老人对家乡、对历史、对民族高瞻远瞩的智者情怀。伟兮高哉!我们热爱家乡枣阳,我们牵挂生活在各地的枣阳乡亲,我们为海峡两岸炎黄子孙骨肉同胞的太平安宁、福祚祥和而祝福!我们也定将守职尽责,多为家乡的建设事业效力,让枣阳的老百姓过得舒心,也让居住在世界各地的枣阳人对家乡放心。东方风来满眼春,又是一个春暖花开,草长鹰飞的季节,我们热切地期待您们和家人回来一叙。水是家乡甜,月是故乡圆。即颂大安!枣阳市财政局局长 李秀国 敬上二〇一一年二月

  • 文章熟悉的悸動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2期  作者:杜承翰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考入建国中学 心想事成 奖金买书 枣阳子孙 血脉相传

    虽然我生于台湾,长于台湾,但身体也流着枣阳血水脉动,血脉相传,我以身为枣阳的子孙为傲为荣。

  • 文章我國敎育界耆宿 陳敦貞老鄉賢 去冬在岷仙逝 陳守山上將等特致輓軸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4期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岷里拉市乡贤逝世 子孙奔丧 岷市公祭 闽贤名胜诗选及事略 唐韩学士年谱

    □晋江杂志特派员幼竺报导□南安陈鼎炎鄕亲会令 先尊,我国敎育界耆宿,旅东南亚地区老华侨陈铭(敦贞)老鄕贤,于去年十月二日在菲律宾岷里拉市仙逝,享寿八十有四高龄,其在台子孙闻耗匍匐赴岷奔丧,其居台北学生陆军二级上将陈守山、前侨委会副委员长黄干伉俪等,均致挽轴奠仪以祭恩师。陈敦贞鄕先贤之丧,已于上月在岷市擧行公祭,并营葬于华侨新山吉地。出殡之日,我驻菲太平洋文经中心代表刘宗翰、组长刘瑞生以及文经总会诸首长均亲临致祭执绋,白马素车,备极哀荣。陈敦贞先贤一生

  • 文章筹建炎黄子孙宗亲历史博物馆的倡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張秀英·賀維周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炎黄子孙宗亲歷史博物馆 筹建倡议 访祖寻根 中原文化 民俗民风

    炎黄子孙侨居海外的有三千多万人。「寻根热」的发展,海外侨胞怀着对故土的依恋,对祖先的崇敬,纷纷回国访祖寻根,希望了解自己族亲历史和宗亲渊源。笔者在这股热浪中耳濡目染,感受至深,因此,萌发了筹建「炎黄子孙宗亲历史博物馆」的动议,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支持。一、海内外炎黄子孙祖根在中原马来西亚华侨郑威廉先生偕夫人1989年历经艰辛回国寻根,带回了一部比号称中国第一家《孔府家谱》早近千年的《郑氏家谱》。郑先生是其家谱的第114代传人。这部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