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埔文化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埔荣称『民族民间艺术之鄕』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大埔县 “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大埔文化 汉乐

    被称为「山中山」的大埔县日前举行了「客风·出水莲——广东汉乐大型音乐会」,广东省文化厅同时授予该县「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大埔是广东汉乐的「娘家」,是享誉海内外的「汉乐之乡」。汉乐从中原流传至大埔,有「中州古韵」、「客家音乐」等称谓。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一五五七年)大埔最早的县志记载:「埔之在潮弦诵媲邹鲁」。大埔民间汉乐活动一直盛行,汉乐演奏点遍布城乡,每逢节假日或农闲时节,茶余饭后,汉乐爱好者们聚集在一个个演奏点中,尽兴演奏弹唱,自娱自乐。可见广东

  • 文章南國牡丹古樸典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汉剧 大埔文化 大埔民声汉乐团 文艺演出 演出成就

    汉剧又称外江戯,是我省粤、潮、琼、汉四大地方剧种之一,它在梅州市流行已有二〇〇多年的历史。而该市的大埔县是汉剧之乡,业余汉剧团遍布城乡,出现不少「汉剧世家」,闽粤两省的汉剧团,几乎都有大埔籍的演员,故民间素有「无埔不成汉」之说。它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又吸收粤东民间音乐,使音乐唱腔古朴典雅,激昂悠扬兼备,加上其中州音韵与客家话语系基本相同,又保留有中原的民俗文化特色,因此成为客家人所喜爱乐见的地方剧种。为了继承和发扬大埔的汉剧,一九五〇年该县组织

  • 文章大埔汉乐京城放彩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羅乾禮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大埔文化 汉乐 何育斋 联谊会活动 传统文化艺术

    为张扬民族传统文化,振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乐、纪念广东汉乐大师何育斋先生诞辰一二0周年,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央音乐学院、梅州市政府、大埔县政府、北京梅州人海外联谊会,北京「梅联会」大埔分会主办的系列活动于十月二十一至二十二日在北京举行。这次系列活动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受到北京有关部门和音乐界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二十一日上午,在北京中协宾馆隆重召开「振兴广东汉乐研讨会暨纪念何育斋诞辰一二0周年」,当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由大埔

  • 文章海外傳鄉訊 溫暖遊子心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廖世覺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大埔文化 海外同乡 二十周年纪念 大埔会刊》

    大埔文化积淀深厚,有「文化之乡」美誉,钟灵毓秀,人文鼎盛,近百年来,将领过百,名士风流,工商巨贾甚众,多在异乡或海外发展,成就非凡,大放异彩。大埔人的奋斗进取,是一首高低起伏的组曲,有慷慨激昂的节奏,也有忧愁哀伤的旋律,不管激昂或哀伤,总是带着大埔精神,展现出客家人坚忍不拔超凡气势的光芒!国际编号3611小行星,以「大埔县星」命名,是世界唯一;与2886田家炳星闪耀碧空、光照环宇、日月同辉。廿年前「大埔乡讯」顺应时代潮流而发行,内容简朴,编印精美,为故乡

  • 文章大埔流传的一首客家童谣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1期  作者:楊燕秀 出版时间:2015-03-01
    关键字: 大埔 童谣 地方文化

    昔日,乡间的姊姊们教笔者唱一首道道地地用大埔方言传唱的客家童谣。当时,作为孩提的我,只知跟着唱,至于歌谣什么名称,至今仍不明白。现暂且用开头第一句话命名为《月光光》吧!但与其他各地流传的《月光光》除开头一、二句相似之外,其他部分则完全不同。也可用最后一句《学织布》为题。歌谣易记易诵,每一句都头接尾,尾驳头,朗朗上口,时至今日笔者仍能背诵,童谣曰:月光光,秀才郎。郎屋背,种韭菜。韭菜没结子,先生叫涯作(捉)拐子(小青蛙)。拐子跳入窿(洞),先生叫涯作(捉

  • 文章东势客传承大埔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林淳華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东势 客家文化 大埔 原乡文化 词典编纂

    东势客家庄举办老人客家歌演唱,让下一代重拾客语的兴趣。台中县东势鎭,是台湾高接梨发源地和中横公路的起点。在精致农业高度发展和观光人口大批进入之后,东势鎭面临大埔客家语言的流失,当地一群对于语言有兴趣的小学老师、企业家,为此组成「客家文化协会」,从语言开始,「光复」正在没落的客家文化。四年前,「客家杂志社」中区专员邱民雄,邀集杂志的忠实读者聚会,当时,这些读者相当担忧东势地区客语的流失。东势国小老师徐登志经初步统计,国小高年级一个班级中只有三到四人会讲

  • 文章大埔文艺界雅集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楊燕秀 簫紹彬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大埔文艺 文化交流 两岸文化 文坛集会

    时序已进入深秋的十月廿四日,适逢第二届世界大埔同乡联谊会召开之际。台北市大埔同乡会理事长罗绍新先生及理事兼台北《大埔会刊》主编廖世觉先生等假座大埔县城龙湖大酒店,邀请埔邑文学艺术界同仁雅集餐聚。应邀者有现旅居马来西亚年逾八旬的文坛老前辈、马来西亚专栏作家胡文彪先生。有文坛金凤的大埔文学艺术联合会秘书张红梅小姐。其他有曾参加中国首届世界兰花博览会,今年春又作为中国兰花协会考察团赴日本参加世界兰花博览会、中国兰花文化研究会会长曹展领先生。有中新社广东分社特约

  • 文章石岗文化珠藏泽自媚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廖世覺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石岗 大埔同乡会 文化会馆 馈赠诗联 同乡会参访

    1.本会代表团抵达石冈。2.刘氏祠堂入祀大典。3.本会敬赠「大埔县志」由刘理事长达墩接受。4.本会赠土牛文化馆贺联。5.本会赠刘氏祠堂贺诗。6.全体贵宾合影致敬。

  • 文章大埔首创舞台山歌据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飛虹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大埔县 舞台山歌剧 民俗艺术 客家文化

    广东客家地区侨乡大埔县素有「文化之乡」称誉。人文荟萃,教育发达,汉剧、汉乐、汉曲等地方剧种不少,山歌、五句板、木偶腔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特别是山歌,花繁叶茂,雅俗共赏,老少同唱,千年不衰。大埔县客家山歌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遗产,是中国民歌宝库中一支独秀的灿烂奇葩。喜创东风第一枝客家山歌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地发展。它逐步由山上、田头唱,发展为由文艺团体在舞台上演唱,其形式也越来越多,丰富多彩,由独唱、对唱、小演唱、表演唱发展到山歌轻音乐、山歌剧等

  • 文章大埔是汉乐之鄕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如劍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大埔县 汉乐 民间文化艺术 广东汉剧 发展历史

    粤剧、粤曲、粤菜为广东三宝,粤乐、潮乐、汉乐并称广东三乐。汉乐(剧)源自中原,在客家地区广受欢迎,大埔汉剧(乐)在中国艺苑中,独树一帜,被誉为「南国牡丹」,亦誉为「汉乐之乡」。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