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埔教育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泗水同鄕槪况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期  作者:劉乃福 出版时间:1967-12-10
    关键字: 印尼泗水 大埔侨胞 生活状况 同乡组织 经济教育

    南区为新区,靠近海边,空气较好,属于住宅区,并有全爪哇最大的动物园。北区为旧区,是银行商店荟萃的地方,昔日年市场近改为入民娱乐场,设备完善,堂皇富丽,金河流贯市中,沿河两岸,都是货仓,和主要商业地区。泗水的港口,称为丹绒啤叻,当印尼各岛的要冲,是印尼第一良港,亦为海洋根据地。船坞完善,出入巨轮颇称稳便,过去有定期来往中国的船,从爪哇海向西行,经耶嘉达转北,过香港,而至中国各口岸,出口以糖为大宗。二、埔人旅泗初期大埔人侨居泗水,起于何年,惜未能详考,大略

  • 文章同鄕會四週年感思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張達騰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台北市大埔同乡会 四周年感言 奖学教育 大埔会刊》 乡亲情谊

    大埔同乡会会所,即迄今在罗斯福路的地址,奠立宏基。同时特别热心呼吁响应,支持照顾的是「印尼侨声」季刊,因侨居地遭印尼排华回国,异乡游子心灵寄托犹切,其中以主编郭汤盛乡亲,劳绩最著,永堪钦仰。二、奖学育才永续发展同乡会建立于台北市后,第二步的大功绩贡献,就是建立奖学基金,首先深蒙香港乡亲大企业家田家炳先生热诚奉献奖学金,接着海内外乡亲亦热心捐助基金,孳息供每年春节联谊会上颁发给优秀的学子,鼓励升学,造就人才,恩德深植于后代。同时教育很有成就的如罗鼎乡亲的公子罗致远获

  • 文章大埔纪行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趙世超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大埔县 田家炳工程 师范大学 参访纪行 教育事业

    了田家炳先生捐资兴建的嘉应大学、梅州教育学院和梅州人民医院等项目后,与在此恭候的田家炳先生一起沿江而下,驱车大埔大埔对我们来说是陌生又亲切的。说陌生是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此前从未涉足此地;说亲切则是因为大埔的山水养育了我们大家共同尊敬的田家炳先生。一到大埔境内,随处可见那些赫然入目的簇新的建筑群落,以众多华侨、港澳台同胞更多主要是田家炳先生名字命名,有桥梁、道路、学校和医院等。这种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田先生及各位侨贤捐建的工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作为一名教育

  • 文章大埔近况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5期  作者:楊培然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探亲互通 大埔现状 经济交通 文化教育 发展见解

    公寓式宿舍,一栋教师用,一栋学生用,当天虽是星期日,仍有数班学生在上课。再至大宗祠中心小学,以前的梅河区署已拨给小学,建了数排楼房供中低年级用,学生共有一千余人。靠近大坟顶地方建了一戏院,旁边是幼儿园、粮所,下祠堂已破烂不堪。大作门和车头(东山)各建一水电厂,电力已有多余了。次日乘车往湖寮参观,大街上行人不多,东风市场比较热閙,卖肉卖菜各营其生,另一条横街机关多,楼房新,如大埔县总工会、大埔影剧院,台胞接待站,教育局、供销社、老干局、虎山中学,虎中外貌如旧

  • 文章台湾大埔同鄕会四十周年感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田家炳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台湾大埔同乡会 四十周年庆 家乡发展 改革开放 家乡教育

    问题所阻不果。对同乡子弟教育问题,特在本会设立「田家炳先生奖学金」,由台北「田家炳文教基金会」自一九八五年起每年专拨奖学金新台币二十万元,一九九一年起增至二十五万元。至二〇〇三年止共拨助四二〇万元,受惠学子达一九五人,其中博士生十人、硕士生五十五人、学士一〇九人、专科生二十一人;除仍在校继续深造十八人外(九十一年统计),其余从事个人事业发展或出任工商机构要职,或服务教育机构及公职,均各有杰出成就,深具成效,至感欣慰。兹为扩大奖学金功能,继续激励同乡学子,特将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