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回乡共返回20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思親留長恨 報恩空無人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1期  作者:姚建業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思亲 回乡 探亲

    建業於民八十五年仲夏,三度攜眷專程返鄕探親,此行重要的大事,立碑祭祖。次要的責任讓妻子兒女,知道根在何處?勿忘先祖。回台灣迄今一十二載,未再成行,愧對親人思念兩地,心中依戀,尤於近年來家人再三催促,限定近期內攜眷一同回家親情團聚,天倫再享。農曆三月十一日,是母親逝世紀念日,同爲清明掃墓節,緬懷往事,慎思當前,身爲兒女者,如何面對父母養育大恩大德?生未能奉孝堂前,殁又未隨侍在側,每念劬勞之恩,春暉未報,痛不欲生,奈何?思父母已遠、懷念長無限!埋藏在內心的思...

  • 文章回故鄉訪親友隨感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4期  作者:謝芬德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探亲 回乡 亲友

    一九七九年秋,我依依不捨告別了執敎多年的講壇,再也不和天眞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朝夕與共歡聚一堂了。退休後的心裡,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對以後漫長的歲月將不知如何度過?于是,產生了旅遊、探親、訪友的念頭。一九八〇年夏天,我先到武漢看望了兩位高齡舅父,(陳季民、陳化貞)以及其他的親朋好友。和舅父們歡聚一段時間後,我便迫不及待的奔赴離別卅三年的故鄉—棗陽。火車,飛馳電掣般駛向前方。坐在車廂裡的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興奮得像個孩子。故鄉猶如母親,我朝思暮想投入她的懷...

  • 文章謝函(一)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6期  出版时间:2003-06-15
    关键字: 谢函 回乡 常州

    臺北武進同鄕會陸觀沂先生及各位鄕長:最近赴臺,承蒙您及您的同仁的盛情款待,不勝感激,在此表示由衷的謝意!我們眞誠地邀請您和您的同仁在方便時來常州走走看看,叙叙友情。屆時我們定會盡地主之誼,爲您們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謹頌鈞安!中共常州市委副書記常州市臺辦副主任二〇〇〇三年四月十六日

  • 文章旅台乡亲回乡定居条件及办理手续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1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95-02-01
    关键字: 回乡 定居 手续

    旅台同胞大陸家鄉定居條件有三:⑴在台孤身一人,無人贍養;⑵在大陸擬定居地有直系親屬,該親屬有能力贍養並保證贍養;⑶生活費用及住房能夠自理。辦理手續:⒈由要求定居本人向當地統戰部或台辦申請:⑴書面申請報告。⑵填寫《台灣同胞回大陸定居申請表》。⑶提交直系親屬簽署並經鄉、鎮街道辦事處的《贍養保證書》。⑷提交大陸口岸衛生檢疫所簽發的《檢驗報告單》或《國際旅行健康證明書》。⑸提交台灣同胞旅行證(明),護照或者入出境證。⒉統戰部或台辦受理申請後,按規定進行調查審核,...

  • 文章徐家的姊弟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2期  作者:梅自芳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回乡 扫墓 徐维芬 徐维雄

    于民国七十一年台湾省北区六县市孝悌楷模大会上获表为孝悌楷模。维雄先生在省立桃园武陵高级中学服务,为人诚恳,乐善助人,尤重家庭教育,于八十年当选模范父亲,八十一年获模范征属,两度接受省府表扬,以其育子有成,允文允武,皆大专院校毕业。妻曲秀贞女士相夫教子,是一位好妈妈。在米珠薪桂的二十几年前,以公务员微薄薪津收入,供给七子上学,其辛劳艰难,想像得知,曲女士克劝克俭,任劳任怨,诚値得人敬佩。探亲开放以后,其姊弟相偕回乡扫墓,照顾诸弟妹,维雄先生为了修墓,为了修理

  • 文章二次回乡探亲扫墓有感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9期  作者:梁俊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扫墓 清明 回乡 探亲

    一重臨杜橋還是我,每逢佳節倍思親。南苑桃李北院杏,花開花落又一春。二英雄莫論當年勇,海市蜃樓化青雲。日正中天能有幾,不獨經過一家門。三人生在世貴兩全,蒼天父母是泉源。立碑銘誌史有記,慎終追遠永相傳。四清明雖過天猶寒,柳蔭麥浪綠無邊。碑前尚留遊子淚,杜鵑聲啼攪人眠。五去年這時在家中,未聞布穀叫一聲。初夏黃鸝何處去,悅耳晨歌未得聽。六拂曉冒露採菜忙,滿籃金針黃花香。偶爾驚起蟬飛去,臨風高歌聲宏亮。七南國風光陶人醉,塞外冰雪不知寒。夜半客來茶當酒,升火取暖勝半...

  • 文章還鄉追記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2期  作者:陳顯秋  出版时间:2002-04-01
    关键字: 大陆探亲 回乡 台湾

    民国卅八年山河易色,不仅造成大环境的变迁,也改变了许多家庭与个人的命运。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我身上做了见证。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屈指一算离乡已四十余载。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人事及环境的变迁,有人飞黄腾达,成为名人钜富;有的没没无闻终老一生。人生际遇不同,其间不可以道里计。古人有云:「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年节最易兴起思亲念头。回忆当年离乡之匆促、无奈多少年来心中始终牵挂著不知

  • 文章回乡探亲记述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2期  作者:吳仁傑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探亲 回乡 人物回忆

    「征夫懷遠路,遊子思故鄉」少小離家,轉瞬四十多年了。五年前得知老母染病,遂排除種種困難,回里探母。因為行期匆匆,沒有充裕的時間遊歷,但與年邁的母親相聚了一個多星期,終算達到遊子思親的心願。民國七十九年端午節,母親去世,自此雙親皆不在人間。回想我弱冠之年即遠離家園,輾轉異地,沒有盡到報養的責任,「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遂出資於雙親墓前建一亭,曰「思親亭」,並撰「思親亭記」鐫刻於石,以爲後輩子孫登臨瞻仰的標幟。亭子於八十二年春造好,係六角形鑽尖頂式,用石柱石...

  • 文章祭弟久隆文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27期  作者:王雪松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弟弟 久隆 悼文 回乡探亲

    嗚呼!吾弟逝矣。慨我輩兄弟姊妹凡八人,吾弟居幼,最爲父母所疼愛。四八年父親去世,吾弟猶在童年,斯時家道中落,又値國事蜩螗,岌岌不可終日,翌年弟與雪兄倉惶辭家,隨軍去台,自此音信隔絕,亙四十年之久,徒勞母氏倚門閭之望,終其身賚恨以歿,言之酸心!天道好還,不容墨守,八八年國策改革,開放海峽兩岸人民交流互訪,喁喁眾生額手稱慶。迄九一年弟與雪兄連袂回鄕探親,吾弟亦由童年漸近老年,乍見疑夢,幾不相識,愕然喜極而泣者久之!入夜剪燭長談,太息人生如白駒過隙,殷殷以積蓄...

  • 文章台灣耄耋三晉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呂耀忠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回乡探亲 思乡 思亲 旅游

    五十年前,妻姐攜帶子女隨丈夫去了台灣,此後一直渺無音訊。八十年代以來通過多種途徑幾經周折,終於取得了聯係。今年七月十六日白髮蒼蒼的妻姐由其大女兒陪同,飛抵太原,多年的骨肉分離終得團聚。親情繫兩岸妻姐剛去台灣時,人地生疏,生活很拮据受儘顚沛流離之苦。妻姐憶道,作爲少婦,“要侍候公婆,順服丈夫,養育兒女,料理家務”,“孩子們要吃早飯上學、先生要吃早點上班”,而那時物資缺乏,燒飯很費時,所以妻姐常常是東方發白就起床做早飯,“樣樣事都得雙手不停,雙腳走動,煞費苦...

共209条记录 1/2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