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特点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梨圓奇葩——内鄉宛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李強 范應龍 羅其書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宛梆 渊源及历史 艺术特点 艺术成就

    府志》增编本上批注:南阳梆子起于明末清初,这与戏剧硏究专家周怡白《中国戏曲史发展纲要》对宛梆的渊源考证吻合。据此推算,宛梆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至清代中叶,宛梆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剧种。清道光元年至民国20年(1821—1931年),是宛梆的鼎盛时期,班社遍及南阳各地,据老艺人回忆,当时多达36个专业和业余演出团体,主要活动范围以南阳盆地为中心,东至沙河流域的漯河、周口,西至陕西的商洛、西安,北至洛阳的灵宝、卢氏一带,南至湖北的襄樊、老河口,享誉四方

  • 文章讚淮海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韓杰民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淮海戏 戏曲特点 历史渊源 赞美诗词

    沭陽曲藝史悠長,綿邈淸新唱四方。下里巴人歌黎庶,陽春白雪頌賢良。刀槍亮相武姿美,生旦登台韻藝芳。淮海明珠蜚遠近,京都載譽更輝煌。

  • 文章激昂慷慨不尋常——簡述北路梆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武兆鵬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北路梆子 历史渊源 主要特点 传统剧目 兴衰变化

    普及样板戏」时又加入西洋管弦乐器,至八〇年代,有的剧团还因戏制宜地加入新潮的电子琴以至爵士鼓,大大丰富了北路梆子乐曲的表现力。北路梆子的传统剧目,现存抄本达四百多个。其中一部分源于元明戏曲,如《血手印》、《火焰驹》、《一捧雪》、《李三娘》等。大部分取材于历史演义和章回小说,如「三国戏」、「水浒戏」、「列国戏」、「隋唐戏」、「西游戏」等,分「本戏」、「回戏」、「出戏」。本戏,即演一个晩会的整本大戏,如《八义图》、《凤仪亭》、《春秋配》等;回戏,指演一两个小时

  • 文章古海州部份聞人二、三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葛智昌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地方志 历史名人 平仄特点 五大姓 人物轶事

    泱泱华夏,历史闻人,车载斗量,非小我所可列举。仅就清末民初海州城内几位知名人士鲜为人知的轶事,追记二、三,即小见大,藉以宏扬善美。笔者年衰愚拙,自当力戒「为尊者讳」和「美不加恶,毁不加誉」之讹,诚盼海属袍泽,赐以指正!古海州向有「南城江、杨、武」,板浦汪、程、许,「海州沈、杨、谢」,后增为「殷、葛、沈、杨、谢」等地方大姓之说。看来,殷、葛二姓发蹟较晚,应无庸议。或谓既然如此,殷、葛二姓,何以列于沈、杨、谢之先?原因之一,是古汉语口语的平仄特点。一般有特殊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