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印章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許大鈞篆刻專頁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94-08-01
    关键字: 许大钧 篆刻 印章

    (注:人到無求品自高)(注:小橋流水人家)(注:瑞安人)(注:將門之豫)(注:甲戌)(注:人生七十稀我年幸過之)

  • 文章論篆刻藝術的線條美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3期  作者:李光啓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篆刻 印章 线条

    的变化。不管在线条或字的结构上,如果「同」的成份太多,会变得呆板、机械、索然无味。如果「异」的成份太多,会变成杂乱无章,不协调,甚至于刺目,要能把握著恰到好处,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三、线条的曲与直印章中的线条,究竟是用曲线还是用直线好呢?这也是大家常讨论的问题,主张用曲线的理由:认为曲线富有变化,柔和而优美,笔划圆颈而委婉,古代彩陶文化的装饰,大部份以曲线为主,中国建筑的飞簷,也是曲线的实现,况且篆字是一种优美

  • 文章瑞安風灮印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92-08-01
    关键字: 瑞安 书法 印章

  • 文章周亮工先生篆刻書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1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82-11-30
    关键字: 金石篆刻 印章 周亮工

    余前誌中州印人傳,曾記述櫟園先生事蹟,茲不贅。近檢舊譜得先生篆刻自用印凡十一方,爲後人所罕見者,敬爲集彙藉以闡揚吾豫先賢對篆刻之鑽硏之深邃、足爲吾輩後學之式範,實較江、浙、徽各派無多讓焉,願吾豫各界有志斯道者共勉之。俟日後再輯夏邑先賢李樹穀先生篆刻拓片俾供參閱。

  • 文章李振華治印釋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李振华 印章 刻字 释文 书法

    作之君作之師庶有善俗弘乃德弘乃智庸造大邦。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奚用選辭師左氏卻于孝義祖東萊。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儘多豪氣特有文心。大孝同于萊子至德莫若周王。盡其在我。耆頤之壽。以介眉壽。東西京都賦辭工義左右門省陡降率從。芥子納須彌。遊于藝。人之患在好爲人師。用正在于敎戰爲邦有若稽田。心師造化。求也可事從政也與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興之所至。歡天喜地。明月清風眞我友人生此外何求。秋至滿山多秀色春來無處不花...

  • 文章篆印及扇面

    来源期刊:《同安》 第30期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篆刻印章 扇面题字 书法作品

    釋文五月初吉甲申懋父賞正衛馬匹自王用乍父戊寳尊彝

  • 文章才氣橫溢的壺翁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李朝林乡长 治印造诣 印章作品

    沭城李朝林鄕長,筆名壺翁,才氣橫溢,詩書兼工,尤擅治印,其作品備獲肯定。本刊上期報導方璧成鄕長籌劃之「問津堂」書局開幕,朝林鄕長當即以其蒼勁之筆,寫下「問津堂」三字堂號,致贈於璧成鄕長,下面就是該三字堂號的原件縮影,以及其擅長的治印部份作品。(注:長河落日圓)(注:李朝林印)(注:鴻爪廬)(注:大漠孤煙直)(注:王登祥印)(注:壺翁)(注:李氏)(注:黃氏藏書)(注:黃小布印)(注:國會二員)(注:萬印樓主)

  • 文章南陽黃柄光擅畫工刻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5期  作者:黃士清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篆刻印章 黄柄光与潘愚君 屈原周旦 公孙鞅 陈平魏征 令尹子文五毂大夫

    篆刻在艺术上的地位并不大,它是中国人特有的艺术。古代的篆刻多表现在钟鼎及碑碣上,今则随时可以看到的,是公私文书及书画上的印章。因为印是时常要与人们视官接触,所以,它对于人,美与恶的观感,是非常重要。在人际间使用它作为「信用」的凭借,书画上用它作为增加典雅的补白,可惜今人的书画对于题词印章未能重视,实为艺术上之一缺失。柄光先生擅画工刻,早岁从黄君璧国画大师廿年之久,间亦涉猎花卉,均有可观。篆刻为其好而自习,但与金石大师王王孙笃交数十载,柄光先生之作,不无

  • 文章從篆刻藝術談西冷印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9期  作者:王杰謀 出版时间:1969-07-31
    关键字: 篆刻 印章 戳子 名家书画 韵石斋笔谈云 和氏璧 金印 铜印 银印 印鉴 西冷印社 宝印山房

    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自明代文三桥、何雪渔等倡导之后,这种独特的艺术,大有横掩一代,与书画并驾齐躯之势。淸代尙小学,重考古,文人墨客以古相矜夸,印章勃兴矣己。其流风余緖,影向至今。名家书画,皆欲得名印人之刻以相映发,对斯艺之重视,虽时代演变,亦不能废。这实在是因印章具有艺术,实用两种性质,所以能够长期开展下去,而未受到多大的影响。印章,古称印绶(帝王所用曰蠒),今简称印或章,又俗叫戳子。周礼地官掌节:「货贿用蠒节」注:「蠒节者,今之印章也。」春秋以后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