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西厢记》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西厢记」谜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庸民  出版时间:1989-12-01
    关键字: 西厢记 谜语 谜底

    弁言」在同鄕处,偶然见到西厢记一书,遂借回重阅。此书在六十年前,曾细读数遍,内中警句,尙能记忆若干。二十年前在白河荣家,也曾重温一遍!此书堪称百读不厌!今将书中能塡入谜语句,撰成若干,以供同好!并乞予以指正是幸!1.「太空访嫦娥」:(阿姆斯壮语)不见月中人。2.「嫦娥罢奕」:围(棋)住广寒宫。3.「人造雨」:疑是银河落九天。4.「黄河之水天上来」:高源云外悬。5.「尽人调戏」:卖笑倚门儿。6.「少年子弟江湖老」:游艺中原。7.「哑女情深」:尽在不言中

  • 文章秦腔拷红(西厢记之一折)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9期  作者:秦腔戲劇學會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秦腔 西厢记 唱词

    拷红一剧,本为西厢记中一大关键,亦一大结束。至其情节,不过为老夫人得悉莺莺每夜往园中烧香,近日又神思困懒,知必有异。因即拷问红娘,红娘始而狡赖,继则渐渐供出实情。老夫人闻言,则始而怒,继而不得不从红娘之言,将张生莺莺一齐唤至,当面许婚,以了结此段公案。此戏虽极简单,然实可称为全本西厢记之最精华处,盖拷红以后,皆余波而已。人物 夫人—老旦莺莺—红娘—张生—小生夫人:(上)翠柏苍松岁月长,孤身晚景叹凄凉。(坐)一周复过又一周,人生在世有几秋,日月不催人自老

  • 文章普救寺與鶯鶯塔——西廂風韻重現人間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張善之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普救寺 莺莺塔 相关简介 史料记载 西厢记

    普救寺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位于山西省西南边陲永济县境内的峨嵋塬头。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宽阔,南望巍巍中条山,翠若屛障;西眺滔滔黄河水,白如银带。寺前坡底即为长安通往北京的古驿道。东距县城约十二公里,因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而闻名中外。西距古蒲州城遗址仅二·五公里的「鹳雀楼」遗址,「蒲津古渡」遗址及唐开元年间铸造的维桥铁牛也近在咫尺。我国古典戏曲名董《西厢记》的动人故事也发生在这里,所以,这座千年古刹早已成为旅游胜地

  • 文章崔鶯鶯婉拒張生求見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文榮子 出版时间:1979-01-25
    关键字:西厢记 元代戏曲 戏文简介

    小浮梅间话』中曾有记载:『西厢记传奇,本于会眞记,人皆知之。所谓郑恒者,据唐宰相世系表,乃郑允伯之后,实有其人』。『旷园杂志』一书,记述郑太常恒曁夫人崔莺莺合袝墓在淇县淇水河畔。明宪宗成化年间,县人曾在河畔发现其墓碑,墓志铭系唐给事中、衞州司法参军秦贯撰。撰文称:府君讳恒,高祖世斌,曾祖元嘉,祖有常,考探贤。恒享年六十。崔夫人莺莺于唐宣宗大中九年正月病卒,享年七十有六;女一,适范阳卢损元;子六,名顼、珮、瑾、玨、璿、琬。淇县县志对郑妻崔莺莺,亦有记载

  • 文章《西廂》成書 寧波人一趣説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6期  作者:張雄琴 出版时间:2004-06-10
    关键字: 童年往事 听说书 西厢记

    天一阁楼上去窃秘笈天书,还有那些老成的吃过点墨水的半吊子文人,一开口便是《海公大红袍》,还说文书最好要算《倭袍》(此仅以读音记),我也算读过部完整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却怎么也找不到这本叫《襦袍》的书,又有人说叫《襦袍》,还不知是否是那本《绣榻野史》?总之,只要一说起那书,便不仅说得有板有眼,天花乱坠,讲那主人公女子如糯米团捏出一样软柔美甜。然于此书文的诸多众说纷纭中,最有趣也是最使人难以忘怀的却是角人对《西厢记》成书作出的妙解。《西厢记》确是本好书,这也是我们

  • 文章戲劇與史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6期  作者:王立忠 出版时间:1977-06-25
    关键字: 豫剧改进会 戏剧 教育 史实 西厢记

    中,蔡邕之坏,可比之于陈世美;水浒传中之武大郞,曾为知府,并非卖烧饼的三寸钉,戯剧中把武大郞描绘得不像个玩艺;再谈到西厢记,崔莺莺是位四德兼备的夫人,可是,因为戯剧的刻画,她在世人的心目中又是甚么?戯剧是社会敎育的良好工具,敎忠敎孝,功不可没;但是,如果硬于一个实有其人的人,编入剧中,把好人说为坏人,把善人演成恶人,在编写剧的人说,确实是缺德坏良心的事;所以我主张,看戯是一囘事,对于剧中人其眞人的善恶,每一分了解,总是好的。张理事长指示笔者,把崔莺莺寃遭

  • 文章琵琶記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7期  作者:石谷 出版时间:1971-07-30
    关键字: 《琵琶记》 西厢记 高明 《留靑日札》

    琵琶记」和「西厢记」二大曲本,传诵我国民间数百年,在文学上极擧崇高不朽的价値。尤以「琵琶记」蕴有孝、义、贞节等意义,更较仅乎两情相悦的西厢为不凡。「琵琶记」的作者为我邑高则诚(明),这是每位浙江同鄕引以为荣的,但其内容既乏历史依据,又失事实确证,数百年来为此问题,聚讼纷纭,带给后人不少困惑,始终存为悬案,这是作者本身始料所不及的!现在让我们来共同硏究一下—△明史:高明,字则诚,永嘉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处州录事,辟行省掾,方国珍叛,省臣以明谙海滨事,择以

  • 文章江南彈詞的演變

    来源期刊:《浦東》 第15期  作者:黃禮科 出版时间:1979-01-15
    关键字: 弹词 地方曲艺 西厢记 珍珠塔 说书人

    彈詞的直接的淵源,該爲宋金元的諸宮調。董解元的西廂,一名西廂犓彈詞,可見確是彈唱的。不過諸宮調有南北曲之分,南曲有張協狀元戲文的開端;北曲有劉知遠傳、董西廂等。彈詞亦爲南方的敍事詩,可說是由南諸宮調的系統下來的(也有的受北諸宮調的影響)。北方的敍事詩,則爲鼓詞,當係北諸宮調的系統連繫下來的。據說,最早的彈詞,首推明代蜀人楊愼的二十一史彈詞,究竟韻味與後來的彈詞不類,倒與歸莊的萬古愁曲有些相近。「珍珠塔」彈詞的開篇說:「彈詞南詞昔未聞,始於南宋小朝廷。幸而...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