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親夜讀先君詩百篇,追懷往事不成眠;春暉未報情何寄?風木蕭蕭涕淚漣!懷鄉生逢離亂出鄕關,海峽風雲人未還;埋骨還須桑梓地,歸根落葉自靑山?高梁讚(吾家昔營槽坊兒時嘗聞酒香懷往回味吟句讚之)系出靑紗帳,開封十里香;杯中稱極品,佳釀世無雙。六十感懷年過六旬志未伸,夕陽無那近黃昏;長江後浪推前浪,大器焉能望晚成?和漢章族弟寄語原韻椰風蕉雨叩齋窗,萬縷鄕思驛夢長;返里有期會手足,報親無路慰高堂;身同勞燕心交瘁,情勝慈烏夜未央;翹首故園懷往事,靈犀飛渡聚重陽。
-
高粱又名蜀黍,亦称蜀秫,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稞高八九尺,叶濶大,长二尺余,茎十二节,茎稍抽拔生大穗开花,圆锥花序,实多赤褐色,为谷类之一,收获量极高,我国北方到处均产,尤以黄河流域的中下游中原地区种植最为普遍,产量最丰,品质特佳,为其他地区所罕见。高粱的种类甚多,大别分为黄罗伞、黎母鸡及米谷朵三种,实色以赤褐为多,并有赤黄、粉红、白带轻微红晕及浅红灰白相间的黎色多种。不论实色若何,而其外壳多系赤红,中原农村谚谜:「一根竹杆十二节;顶上坐个红关爷。」就是
-
联合报七月三日:现年八十四岁的叶华成老先生是金门高酒的鼻祖,他在民国三十九年自酿硏发高粱酒技术,受到当时金防部司令官胡琏将军的赏识为「好酒」,而命令筹建「九龙江酒厂」(即金门酒厂前身)生产高梁酒发展出今天驰名的金门高粱酒,叶华成功劳最大。叶华成老先生现居台北市石牌,昨天受文艺季「高粱、酒鄕、金门城」活动邀请返回金门城故里,参加这项以「高粱酒」为主轴的文艺季活动,昨天回到他的老宅古厝前,述说他硏发制造高粱酒的过程。叶华成是金门高粱酒硏发酿造的鼻祖,三十八
-
想起家鄕福建沿現在正是花蠘來臨的季節,眞使人口水欲滴。(蠘,福州業舘寫作通)蠘有花蠘、靑蠘、石蠘、九斗蠘等四種,各有其盛產的季節。花蠘生長在深海,每屆農曆十月初旬就大量出產。牠們公母一樣大,顏色相同,分別要看肚臍;在十一、二月爲最肥的期間,至初春生了「蠘花」(蠘黃由肚臍發花)以後就沒有了。花蠘生長在內海,盛產在秋季。公的靑花色,前兩脚長至盈尺;母的小一半,黃褐色,很好識別。牠們出來覓食時,大都母蠘由公蠘挾着,構成一對同游。石蠘盛產在夏季,黃灰色,比前者略...
-
酒为江津县主要特产之一,著名产区为白沙鎭。白沙鎭在江津上游九十里,滨大江南岸,水运一日可达重庆,民国初年,商务之繁盛,远过于江津县城,考其原因,即系产酒之故。缘该鎭有小溪名驴溪,经科学化验,认为系软水,所含矿质极微,最宜酿造。凡驴溪水所酿之酒,以同容量之缶盛之,其比重恒轻于长江水所酿者,且淸可见底。长江水则虽经沙滤,亦不能见底,此为白沙产酒地理上之优点。其次该处农产物除谷米外,高粱为农人所极重视之农产物,每年出产,白沙鎭约在二万石以上。因水运之便,上自朱
-
筵两天四餐,都市酒楼无法承办,孩童们最高兴这个像过新年一样的好日子。为了体面,有新衣服可穿着赴宴。酒宴进行中,看着提大铜壶的人来囘穿梭于酒席间,将大壶热酒添注于酒桌上的细酒壶中,使壶中热酒常满。而今日我们在此地酒楼宴酬,擧步就会踢倒满地放置叮咚响的空酒瓶。如有月夜携酒院中独酌,要改说:「花间一瓶酒」才适景。北地用高粱酿制无色透明烈酒,有人称曰:北酒。南方产稻米,其中糯米除了用于制糕、制团等食品用外,没有家庭会一日三餐每天都吃糯米饭,因而糯米就大量地酿酒了。江南
-
注:名闻中外的金门高梁酒。(图台湾立报社提供))联合报七月三日报导:八十五年全国文艺季金门县「高粱、酒鄕、金门城」活动,在金门酒厂的发源地金门城按钮揭幕,超级大酒瓶悬空汨汨的流出,「高粱酒从天上来」酒香四溢,酒厂并在老街酒坊推出「陈年老酒」大卖,引发抢购热潮,老街旁的茅草屋陈列酒瓮,并当场进行原始柴窑的「坑烧」陶酒瓮制作,总归金门文艺季一个「酒」字。金门县县文艺季日前在金门城街头揭幕文建会主秘黄振隆、金防部司令官陈鎭湘、金门县长陈水在、议长王水彰
-
这是风靡海内外的电影「红高粱内的一首「酒神歌」。这种粗犷豪放,富有浓郁中国北方色彩的歌曲目前正唱遍大陆各地,取代了前一阵子港、台的酥软、缠绵的歌曲。由于新流行的歌曲多半源自西北,因而被称为「西北风」。目前的西北风歌曲是指传统或创作而带有中国北方(尤其西北)风格的歌曲,但都被加上了「现代」式的伴奏。对这一点,赵季平认为不伤大雅,反而引起了一般不喜欢本土音乐的年轻一代的兴趣。西北风歌曲现在在大陆电台和电视频频出现,卡式录音带如「中国西部歌曲大回响」「红高粱
-
秦腔是我國最古老戲劇,亦是戲劇老祖宗,今天在海峽兩岸看秦腔表演的人數約四億多,包括陝、甘、靑、寧、新各省,蒙古、西藏地方,在民間迎神賽會,紀念節日秦腔列爲主要活動節目,秦腔在大陸經常有全國性的巡迴演出,前幾年西安秦腔界組團曾到日本演出,受到熱烈歡迎,可見其影響之大。平劇在台灣定名國劇,有關單位大力提倡,其實平劇是由秦腔結合華北各省地方戲曲改良發展而來,平劇之劇情故事、劇本、文武場,均爲秦腔之翻版,就連大陸各省之地方戲曲,亦無一不是秦腔化身,例如「王寶川、...
-
黍。又因黍有黏性,秫也有黏性,因为两性相同,又认为是一物了。现在有人以为稷与穄同音,遂推断稷就是穄。考汪氏昻注本草云:「穄乃黍类,似粟而粒大,疏散。」此穄就是糜子,为嫩江一带农民之主要食品,可知穄非高粱。现在一般人统称高粱米为秫米,就说文解释,是以别名为通名,名虽不同,其实则是一物。那么我们可以证明秫就是稷,秫米就是高粱米,所以高粱就是稷。我国以前一般文人学士多是「五谷不分」,往往用「似乎」「差不多」「音相近」这类的词句,去推断实际事物,所以常常弄错,岂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