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韩江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韩江韩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9期  作者:邱漢章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见闻感谢 韩江

    不久前,我进入长龙似的双坑村,从村尾走上山路,发现了写着「恭洲公路」的路碑。但由于时己近傍晚,我没有继续前行。恭洲公路,就是通向恭洲的路。在我的印象中,大麻镇的韩江渡口,搭渡船过江去,就是南坑(兰坑)和恭洲。所以,我知道,沿着恭洲公路走下去,可到达大麻镇的韩江边。那时,我心想:要找个时间,走进恭洲公路,去看大麻镇那边的韩江翠竹、绿水和白沙滩。我心里一直记挂著韩江,记挂著韩江边如诗如梦的白如雪的沙滩。上午9点钟左右,我还在床上躺着。因怕冷,卷缩著身子,不敢

  • 文章潮汕風采錄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4卷 第3期  作者:劉百忠  出版时间:2006-04-30
    关键字: 梅州大埔 潮州平原 韩江源石雕 韩江 三河坝

    我国大陆的地势是自西北逐渐向东南倾斜,河流流经广东较大的有:珠江、西江、东江、韩江四大河流。现在广东省终于有第一座母亲河的源头标志了。韩江母亲河源头标志现已座立于韩江上游的汀江、梅江、梅潭河三河相交汇处的韩江江畔大埔县三河埧地方。该地原属于潮州辖地,现在已改隶于梅州。最近作者有机会参加一次潮梅旅游团,短暂游览过潮汕风采的旅游新景点大埔县三河埧。根据导游一路介绍:使大家都了解发生于三河埧地方有不少历史事件和人文景观,且在当地政府的不断开发和修建下,现已

  • 文章滚滚韩江水 多少离鄕泪

    来源期刊:《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1期  作者:鍾治華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韩江 来台经过 投考军校 两岸关系

    家鄕五华在韩江之上游,在抗战时有一首歌,青山下,流水长,我在河边洗衣裳,心头碎,话儿长,滴滴眼泪掉韩江,但愿情哥打败鬼子早还鄕!八年抗战离乱的悲情慢慢的过去了!想不到四年后又发生同样的悲情,一九四九年我在五华中学高中毕业时,家鄕烽火满天,我只身从韩江上游五华河乘船至汕头而经香港到达广州,又是心头碎,话儿长!滴滴眼泪掉韩江。我的二叔、三叔当时都在广州!我的三叔对我说,当年我的爸爸对他很好,兄弟手足之情他应回报!因抗战时物质缺乏,家庭穷苦,一切均由我父亲设法

  • 文章美丽的韩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韩江 自然风景 发源地 水运历史

    民船,乘风破浪,十分壮观。随着粤东铁路、公路的发展,今日的韩江已显得冷冷清清。近年来韩江出现飞艇运输,从潮州到高陂、三河、茶阳等地,一般2-4小时即可到达,快速无比。韩江还是一条尙未受到严重污染的河流,广东省政府已经立法保护韩江,让她永远以洁净清甜的江水,哺育两岸的潮、客人民。

  • 文章韩江水是潮汕人民的母亲河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李偉誠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韩江 母亲河 历史地理 《潮州志》

    一切活动都与其息息相关。韩江活水源流,余少年时,常听老一辈人的谚语:「九河归三河、三河归一江」的典故。记忆猷新。一、梅江河:纳(1)紫金县、白山东琴江北,经五华县、兴宁县、水口到梅州。(2)从平远县石堀、蕉岭、白渡到梅州。(3)由驼饶、松源、松口合梅江到大埔三河为梅江河。二、汀江河:(1)由福建省的闽西长汀、宁化交界的冶平、木马山北坡经永定流入广东大埔县的石市、茶阳(老县城)后又接(2)大宁河、及(3)西门河,经安乐到三河,此为汀江河。三、梅潭河:(1)由

  • 文章韩江源石雕像碑文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李萬興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韩江源头 标志建筑 雕像碑文 母亲石雕

    位于梅江、汀江、海潭河交汇处的韩江源头标志建筑,意为世界客都的人文秀区梅州大埔与潮汕平原一衣带水,客潮两地人同飮母亲河水成长,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携手共建美好明天。该标志建筑分基底平台和石雕母亲像两部分,基底为九环石砌平台,每环内侧栽种四时花木,置石雕母亲于花团锦簇之中,边沿用石雕栏杆环护,三条呈光芒状石级台阶直达亲水平台,石雕母亲为头扎发髻,背男牵女,勤劳善良的客家妇女,与对面远山睡美人遥遥相望,相得益彰。石雕母亲高九点八

  • 文章潮汕母亲河韩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李偉誠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潮汕地区 母亲河 韩江 源头追溯

    韩江处于温暖湿润,雨水充沛的南亚热带,淡绿清澈的江水,蜿蜒的河道,在绵延翠绿的山脉映照下,山清水秀,美不胜收。扑朔迷离,变化多端的流程都是韩江另一番动人景象。它的源头追溯起来有三:一、福建省长汀县和宁化县交界的治平木马山北坡。二、福建有平和博情平岭西端。三、广东省紫金县的白山东。前一者是汀江的源头,二者是梅潭河的源头,三者是梅江上游琴江的源发地。汇众山之水,汀江过长汀、奔上杭出永定,迤逦南来,入广东境石下坝,茶阳(大埔老县城)下三河。二者是梅潭河源头,由

  • 文章韩江盐运的功绩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8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韩江 盐运 盐的产销 历史功绩 经济意义

    盐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如果长期缺盐,或管理不当,该地区社会便会不稳定,甚至发生动乱。由于盐税又是政府的重要财源,故自汉、唐以来,历朝政府对盐的管理都极为严格。千百年来,漫长岁月的韩江盐运,对潮、梅、汀、赣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粤东沿海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产盐区。《新唐书·地理志》称:「天下有产盐之县一百五……岭南道属之东莞、新会、海阳、琼山、宁远、义伦皆有盐。近海百姓煮海水为盐,远近取给」其中海阳所指的,应是韩江入海口及

  • 文章韩江龙舟赛事续貂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陳明節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韩江 端午节 赛龙舟 民俗文化 赛事概况

    韩江端节龙舟竞赛,就幼年在家乡所见,依记忆所及,将民国二十八、九年以前,三河地区情况略予补述。那段期间,三河龙舟计有:汇城城北五显宫(俗称上宫),城南宴公宫(俗称下宫),东文部、旧寨等四艘,参加竞赛。深渡亦有一艘,可能是因人力及经费关系,已不参赛,仅有一年,其龙舟曾划出来亮相一次,赴各宫前水域,礼貌一番后,随即返回。龙舟须于农历四月整修竣事,月抄午后,召集属内青壮年人,扛抬下水。竞赛时间为每日下午二时至傍晚。初一大都无赛事,各龙舟划至他宫水域作礼貌拜访

  • 文章蔡贞人丁亥年办理韩江赈灾经过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林添 出版时间:1989-06-30
    关键字: 蔡贞人 韩江赈灾 灾区视察记 灾区办赈记

    民国三十六年五月间,广东发生水灾,灾情惨重,香港东华三院发动救济,鄕先贤蔡贞人先生时任东华三院总理,于董事局会议时,提议救济范围应包括四江(即东江、西江、北江之外扩及韩江),由是三院特推蔡氏主持韩江区救灾工作,而以秘书韩穗轩为助,蔡氏溽暑就道,费时十余日,行程数百里,办理复堤恤黎,厥功至伟,至今仍为潮人所称颂,蔡氏于韩江赈灾实录中,曾撰灾区视察记与韩江灾区办赈记二文,富有历史文献价値,兹觅得其原文予以刋出,以见其当年办赈经过。——编者志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