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革命共返回77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晩鐘搖落讀書燈——悲小恨海話田桐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71期  作者:張過 出版时间:1984-04-10
    关键字: 田桐 辛亥革命

    一八月十五日,中秋。月明天上,秋气淸爽,湖水满盈。采菱角,吃月饼,赏秋月,在蕲春算得是贫贱生活中一个平淡的生活节拍,纵无欢乐,却能觅得片刻闲适。淸朝专制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寻觅这点闲适,原非易事。一九〇五年十一月,在东瀛日本,淸廷因不满留日中国学生藉留学机会,在日本滥搞革命,频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日本文部省乃励行取缔中国留学生,强迫其归国,湖南新化陈天华,愤不可抑,作万言「绝命书」,投身入日本大森海湾自杀抗议,田桐偕其他留学生多人,毅然归国。秋瑾回到绍兴

  • 文章记初次参加革命行列之一段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期  作者:朱懷冰  出版时间:1967-04-01
    关键字: 朱怀冰 辛亥革命

    淸季已酉庚戍之交(公元一九一一——一二年间),我这时年刚十六、七岁,在汉阳凤山之农工专校肄业,与同学李诚(汉川籍)相友善,李年长于余。课业之余暇,辄以孙中山先生手创革命之理论相灌输。时余年稚,仅知埋首课本,对革命理论,固盲无所知。经李同学之多次启发,始了解政治改革之重要性,相与讨论,并参读新民丛报、中国魂、仁学等书,偷阅大江报言论(校方禁阅),革命思潮,于焉勃发。适向少蒨(汉川籍)先生至汉,李约余往见。向先生为四十余岁之长者,温文和善,首先即云:「得李诚

  • 文章于右任與劉守中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7期  作者:符有堂  出版时间:1993-05-20
    关键字: 于右任 刘守中 民主革命 革命友谊

    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杰出的诗人、新闻记者、书法家于右任(一八七九—一九六四)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字右任,别署刘学裕,笔名有神州旧主、骚心、太平老人等等。于右任自靑年时代,从事反满革命活动。一九〇三年在东京经胡汉民、康心孚介绍加入同盟会。嗣后,一直坚持爱国主义立场,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晚年孑然一身,跼处台湾,怀着对大陆深切的眷恋奋志而殁,终年八十六岁。另一位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于右任的同志和战友刘守中(一八八二—一九四一

  • 文章先烈陵園,鐵血精神永不朽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5期  作者:張劍  出版时间:2007-10-10
    关键字: 先烈陵园 辛亥革命 革命烈士

    在武汉,和辛亥革命志士相关的陵墓,主要是洪山区伏虎山上的辛亥烈士墓群,江岸区球场街、礄口区利济北路和汉阳区扁担山的三处辛亥首义烈士公墓,洪山区省林勘院内的黎元洪墓,洪山东北麓的庚子革命烈士墓及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内的田桐墓等。伏虎山辛亥烈士墓群起义时并肩作战而今共话沧桑初秋时节,冷雨纷纷,几经周折找到武昌伏虎山,凭吊先烈志士。伏虎山位于省林科院后面,山不大,甚至在地图上都没有标注它的位置,很多人不知道武昌有一座伏虎山,伏虎山上有辛亥首义烈士墓。沿着省林科院

  • 文章文藝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2期  作者:姚蒸民  出版时间:1962-10-01
    关键字: 革命纪念 辛亥革命 诗词

    壬寅秋四川旅臺同鄉集臺北實踐堂紀念辛亥四川首義首義頻仍獨立先,事功空有蜀人傳。豹皮此日低身價,鴻爪何年印史編。一瞬滄桑悲故土,八方風雨泣重泉。龍蛇起陸今猶昔,海外追思總惘然。同題江漢炳英靈,風雷復夏庭。景從傾九服,紀念集重溟。有作傷零雨,經天亙彗星。誰傳千載事,花鳥力能勝。中園夜話淸談一夜轉蒼凉,鄕國關懷互歎傷。人世幾回開笑口,黃花今日又重陽。

  • 文章浙江辛亥革命纪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5卷 第10期  作者:褚輔成 出版时间:1983-10-10
    关键字: 浙江革命 历史发展 辛亥革命

    浙江革命势力之分布浙江革命势力之胚胎,远在同盟会成立之前,淸光緖念六年,北方义和团排外运动失败,淸室向各国求和,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国民同深愤慨。余杭章炳麟(太炎)、绍兴蔡元培(锷靑一字孑民)、嘉兴敖嘉熊(梦姜)等,羣集上海,以文字鼓吹革命,发行苏报,并组织光复会,结合同志,共图擧义,两浙闻风兴起者颇众,徐锡麟、陶成章、魏兰、龚宝铨、吕公望、王文卿、屈映光、李组绅、王载卿,叶颂淸、许耀、吴斌、夏超、刘凤威、周六介、周亚衞、周琮、张烈、王一、阙玉琦、张伟

  • 文章甘績熙捨命搶山頭記——附甘候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1期  作者:韻石  出版时间:1971-10-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历史

    辛亥首义期中,当黄总司令克强率队坚守汉阳,十里舖前线危急时,淸军冯国璋部,以压倒之优势兵力,夺去扁担磨子美娘仙女诸山,革命军因伤亡太大,士无鬪志,李书城与杨玺章两位正副参谋长,一主撤退,一主死守,时都督府督战参谋甘绩熙—(号穆卿,湖北利川人)正卧病武昌,闻之顿足奋呼请往督战,十月初四日下午二时,偕蔡济民高尙志同渡江赴汉阳,及至十里舖见黄兴总司令,问曰;「仙女等山失后将如何?」总司令答曰:(死守十里舖以待援军,守一日算一日。」绩熙曰:「敌置砲于扁担磨子二山

  • 文章革命圣地——武昌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18期  作者:張周天  出版时间:1996-01-10
    关键字: 武昌 革命聖地

    所谓「九省通衢」,指的就是隔江鼎立的武汉三鎭:武昌、汉口、汉阳。武汉三鎭位于长江中游、汉水汇入大江处,武昌在长江南岸,汉口在长江北岸,汉阳则在长江和汉水之间。三鎭坐落南北、东西水陆交通要冲,其间江阔水深,又有龟、蛇二山横锁大江,自古就是军事和贸易要地。武汉三鎭历史悠久,公元一世纪初,汉阳、武昌即已建城;汉口在明淸两代,更与江西景德鎭、广东佛山鎭和河南朱仙鎭合称中国四大名鎭。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满淸,创立民国,武昌正是首义之城,留下了不少光辉遗蹟

  • 文章辛亥光復南京史話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22期  作者:蔣鑫  出版时间:1964-10-25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南京 光复

    我在淸末宣统元年入伍,是南洋第九鎭,卅四标的士兵。统制(师长)徐绍祯,下分协统(旅长)标统(团长)管带(营长)队官(连长),虽有一、二、三、四连之编制,但曰前、左、右、后队,如一营前队(即一营一连),个人在三营后队(四连)后排当兵。辛亥起义时,士兵不知,因过去有民立报宣传革命,但被禁止阅读。后革命党派人来拉兵,不论官兵,皆可保持阶级,故士兵纷纷逃亡,我部即调至秣陵关。在赴秣陵关之前,营长宣布出发,我们每人只有五发子弹,并谓是前去接防,不是作战,但已将淸

  • 文章八十感言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期  作者:周維基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八十 感悟 辛亥革命

    ㈠八秩初登髮盡霜,行藏擧止賴康强。生平頑固終頽墮,一事無成倍感傷。㈡三徑早荒無覓處,一門離散已亡家。星移斗轉催時老,國難民艱寄海涯。㈢望斷歸期卅四年,無爭無慾話先賢。囘看弱冠詩書慶,祇重桑蔴不羨仙。感時㈠八十年來似夢中,悠悠歲月倖相逢。遜淸統治惶惶日,洪憲分崩惴惴終。辛亥功成成一統,共和肇慶慶興隆。逆流忽洗承平世,擧國哀黎企大同。㈡洪流氾濫勢空前,華夏昇平卽蕩然。往日堯天曾是夢,一時家室頓成烟。出門掃地遭淸算,去國情懷感慨連。壓榨民脂黑五類,鷄羊犬豕竟無...

共771条记录 1/7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