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雪文化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与厌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0期  作者:許金亭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文化 咏雪诗 时代更迭

    中华民族是个喜爱的民族,不管是文人雅士,或是乡佬村农,提到莫不眉飞色舞。歌颂的诗篇,何止千万。中国以农立国,来年农业收成,全看今冬下量的多寡,如果在冬天降下几场尺许深的大,来年大小麦及禾稻定会丰收,所以有「兆年丰」之农谚。水可灌溉农田,也能冻死田中害虫,田不缺水,又无害虫,丰收在望。文人雅士,一生吟不出几首咏诗,则枉负诗人之名。中国诗人不仅要看花飞六出,还要跑到郊外来个踏寻梅,脚踏洁白的,发出沙沙音响,眞是有声有色,还要嗅嗅梅花

  • 文章程门,游氏早享盛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彭桂芳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区域文化 姓氏研究 程门立雪

    朱子语录:「游、杨二子,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待,既觉曰:『尙在此乎?且休矣!』出门,门外深一尺。」谢应芳「杨龟山祠诗」:「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程门立」的著名典故,相信只要是读过书的中国人,就很少有不知道的。这个典故的创造人,是宋代的两位大学者游酢和杨时,其中的游酢,是当时的福建建阳人,则随着这个典故而被争相传诵,一千年来福建游氏家族声名的远播,实在是可想而知。自唐末的五代时期以降,游氏家族在我国南方的福建地区,的确是兴盛无比。这番盛况

  • 文章成立「堰粥会」的意义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50期  作者:周振華  出版时间:2006-07-25
    关键字: 堰桥镇 吴文化 吴门氏 吴稚晖 粥会

    堰桥鎭原系常州府阳湖县之重鎭滨临太湖之北,与无锡市一河一桥之隔,并入武进县后乃为武进之南疆,为吴文化之根脉所在地。所称地灵人杰者,堰鎭吴门氏,于诞生吴稚晖敬恒和吴伯超二位鄕贤。吴稚晖是清季举人,为维新派,入同盟会认同孙中山,参加国民革命,共同创建民国,致力教育,参与北伐抗战,功在史册。其次吴伯超者为一民族音乐家,有「民族音乐之父」雅称,二者皆为「堰之光」的历史人物。吴稚晖深受吴文化的熏陶,学贯中西,喜爱书法,淡于名利,从政而不参政,也就是关爱国事而

  • 文章霸国家公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7卷 第11期  作者:夏漢容 出版时间:2015-11-10
    关键字: 霸国家公园 张学良文化园区 泰安温泉 客家文化

    山巅,令人惊艳。张学良文化园区次日下山顺道参观座落于新竹县五峰乡桃山村张学良文化园区,一九四六年,张学良与时任秘书的赵一荻被秘密送到这里,直到一九五七年才奉命离开。二〇一四年,为重现张学良幽禁清泉时期的历史意义,在原址重建张学良故居,并将二〇〇八年所建的馆舍改为「原住民族馆」,二馆整合命名为「张学良文化园区」。如今纪念馆内透过照片手稿及解密档案的公开展示,终于得以重现他们于五峰清泉时的生活点滴,为这段鲜为人知的幽禁岁月揭开神秘面纱。一九九三年,张学良偕同赵一荻远赴

  • 文章大同百花烧麦及金凤卧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鄧和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百花烧麦 金凤卧 饮食文化 慈禧

    深感惊讶。从此,凤临阁的百花烧麦便名扬国内,远播海外。如今,烧麦的制法已不断改进并普及全国,不但城鎭的一般饭店、酒楼都有出售,民间待客、婚丧嫁娶,餐桌上也少不了烧麦。「金凤卧」原名凤爬窝,是大同地区的一道名菜,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那么,凤爬窝为何又叫「金凤卧」呢?原来这和慈禧太后来大同有关。据传说当年慈禧太后为躱「庚子之乱」而逃到大同,当地官员为讨好慈禧专门制作了「凤爬窝」这道名菜,其时正赶上下大,为了使慈禧太后喜欢,于是将菜名改为「金凤卧」。此菜以

  • 文章《红楼梦》性文化之研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張訓 趙目成  出版时间:1999-03-01
    关键字: 《红楼梦》 性文化 曹雪芹 性景恋 人物描写

    食色,人之大欲也」。色者,性也。性乃本能,何需论哉?缘性之所涵内容丰富—生理科学、道德人伦、男女心理等—谓之性文化。文学作品亦多涉及。清代人情小说《红楼梦》,于性文化有较全面、真实的反映。研究《红楼梦》性文化,于充分体察作者曹芹之感情世界,洞烛红尘男女幽情,理喻小说人物关系,颇有价值。谨撰此文,对《红楼梦》的性文化现象略作归结。谈言微中,亦可以发噱。(一)性景恋和性物恋一、秦可卿卧室景物的性诱惑力。在「红楼十二钗」里,秦可卿是一个婀娜多姿、温柔可爱

  • 文章吴稚晖与堰中心小学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5期  作者:秦勇  出版时间:2008-04-30
    关键字: 吴稚晖 堰中心小学 新文化运动 程门立雪 勤朴

    南街梢创办「三等学堂」(今堰中心小学前身),设一个夏式班,招收学生四十余人,由吴稚晖担任名誉校长。一九〇二年,因三等学堂新生骤然增多,经鎭人商定,将学堂迁至北街,设两个复式班,学生八十余人,改名「道南小学堂」,由吴宪成、钱铁生任正副校长。良工有道,大化其南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吴稚晖回鄕,在道南小学召开大会,向教师和鄕人发表演说,宣传「废文言、行白话,推广拼音字母」,有三〇〇多人参加听讲,这是全国新文化运动在我鄕的一次行动。会后,他环顾学校,针对

  • 文章吴理事长山返鄕探亲思明区少儿文化艺术节应邀颁奖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9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吴雪山 厦门探亲 思明区少儿文化艺术节 颁奖仪式

    本刊讯)吴理事长山偕同夫人周永丽女士,于四月间返回厦门探亲,适逢厦门市思明区少儿文化艺术节热烈庆祝活动期间,曾有艺术团演出,现场绘画邀请赛、电子琴比赛、合唱比赛、校园集体舞表演赛……多彩多姿,历时一个月之久。吴理事长山除抽空陪同夫人参观外,并应主办单位之邀于闭幕典礼会中颁奖。九月间吴理事长接获厦门市思明少年宫主任林梅瑛、副主任黄掌珍两位小姐的来函,除对吴理事长亲临艺术节颁奖表示感谢外,亦提及一九九三年九月思明区少儿艺术作为福建省第一个少儿歌舞团来台

  • 文章曼先生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贡献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9期  作者:談士華 出版时间:1978-12-31
    关键字: 中国文化艺术 书法范本 泼墨山水 诗文书画选集

    他讨厌懒惰,对淸寒优秀的在学靑年,特为喜爱。当主持南洋大学中国文学系时,曾擧行一书画展,得新加坡币二万元,全数捐作奖学金,说帮助他们,是同情他们,同情他们,亦即同情他自己,因为在大学时,和他们一样,穷得没有书读的。一九四九年夏,南来香港,看见中小学生所用的字格、字帖,粗陋不堪,准备出一本标准楷帖。马鉴敎授很赞成,说这种大众化的出版物,有助于基层文化敎育的发展,値得提倡,因而写印了不少字帖,对王义之、颜眞卿、柳公权的法帖,㸃画使转,字形结构,进行整理,想出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