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陶瓷共返回3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广东省第一间陶瓷学校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9期  作者:張乃焯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广东省 陶瓷学校 陶瓷业 丘渊

    广东省大埔陶瓷业,是粤东人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而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直停滞在古老、落后、保守的手工业状态,其手工制作,靠天吃饭(太阳晒坯),技术设备落后,生产发展缓慢,早期深受吾埔各界人士和旅外乡贤丘誉,刘禹轮等人的关注。一九四二年,成立筹建陶瓷专科学校的委员会,推举热心教育的丘启明先生为主任。一九四三年(民国三十二年),省府在大埔县高陂创办《广东省高陂陶瓷职业学校》,这是广东省第一间陶瓷学校。首任校长丘渊,字退庵,梅县人氏,曾留学日本,攻读陶瓷专科。学校

  • 文章王修功瓷藝作品觀後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4、35期  作者:黄祖蔭  出版时间:1990-09-01
    关键字: 王修功 陶瓷艺术 王修功陶瓷 观后感

    二十九年前,我国故宫国宝应邀赴美国巡廻展览,英国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id陶瓷专家,一九三五年中国古艺术品伦敦展览的主要策划人)闻讯,再三连络,不惜衰年扶疾,万里迢迢飞往纽约,以老得发抖的手抚摸了一下宋汝窑粉青华奉尊,然后称心如意的宣布:今生可以说毋负泰为中国瓷器专家之名了。我对陶瓷艺术是绝对的门外汉,在国立历史博物舘主办「王修功陶瓷展」结束的那天(六月十二日),我特地去观赏了一个上午,不禁对陶瓷艺术萌发了欢喜赞叹,生为瓷国子民

  • 文章近代山东陶瓷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莊維民  出版时间:1999-03-20
    关键字: 山东陶瓷业 历史沿革 传统手工陶瓷烧制方法 博山陶瓷业改进

    山东陶瓷业起源于北宋,产地集中于博山、淄川等地。当时在博山等地开采的煤层下发现陶土,当地人即设土窑以制造缸罐碗盆,销售鄕间。后来又用「药土」(俗称「黑药」)作瓷釉,制作黑盆、黑碗等器皿。明末,淄川人发现当地白石碾细可作白釉,于是又发展出白陶制作。淸代,博山陶瓷业已具规模,产品行销省内外。民国初年,博山及其周邻地区共有陶瓷工场一〇六户、窑一〇九座,工人约二、〇〇〇人,陶瓷年产量约一万余吨,产値约五〇万元,产品销路遍及本省各地以及河北、山西和东三省。但是

  • 文章吉州古窯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2期  作者:聶志剛  出版时间:2000-11-01
    关键字: 景德镇 古窑 瓷器产品 陶瓷

    星罗棋布。我在窑包旁俯下腰去,极力寻觅当年工匠劳作的场景。那在陶瓷艺苑中竟放异彩的黑彩瓷是出自哪位巧匠之手呢?那兔毫斑、玳瑁斑、鹧鸪斑、虎皮纹是怎样烧造出来的呢?那木叶纹和剪纸花又是怎样贴上去的呢?想着想着,人们传说中的能工巧匠舒翁、舒娇的形象,竟栩栩如生地涌现在我的脑际。吉州窑产品如此精湛绝伦,无怪乎封建帝王、文人学士都击节赞赏。「盏色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这是宋徽宗对茶具兔毫盏的评价。「道人晩出南屛山,来试点茶三味手,忽惊午盏兔毛斑,打开春瓷鹅儿酒」「石开

  • 文章古陶瑣語——對中國民窯發展上的幾點看法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6、57期  作者:王修功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民窑艺术国际研讨会 中国陶瓷发展史 古代民窑 陶瓷演变进步原因 景德镇

    为参加「民窑艺术国际研讨会」而作(二〇〇〇年十月十一—十四日在景德镇国际陶瓷节期间举行)提要:1.「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是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部份,可惜在中国历史进入夏王朝后,竟而失传,何以会形成传承历史上的断层?2.民间的陶瓷作坊,约当周代末期,奴隶制度将崩解,奴隶在追求他们自己审美的需要下兴起。3.唐代除了著名的「唐三彩」外,在长沙的铜官窑,也有了初期并不怎么成熟的「釉下彩绘」技艺的诞生。4.历代相传的柴窑、东窑,至今仍没有它的蛛丝马迹。5.从河南宝丰

  • 文章陽江歷史文物叢談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張希哲 出版时间:1976-12-30
    关键字: 阳江县 清代知县 历史案件 名胜古迹 陶瓷 名贤

    陈献章以前皆采是说。然柯昌封之,吴焕章修之,虽忠臣灵爽,无乎不在,然论从其朔,黄佐著其墓于香山,而指此为疑墓,未确也。厓山志又谓柯昌在阳江实未封赤坎墓,但报书给献章请作记,不知昌建世杰祠,无可疑者。祠既建而墓独不封,以欺贤者,无是理也。兹两墓并存,应仍从大淸一统志为定论焉。五、宋代阳江陶瓷名闻中外余少年居故鄕,曾闻长辈言:我邑阳江出产之陶瓷器,品质精良,名闻全国。余暇时偶至窑厂或陶瓷店参观,见杯、盘、碗、碟、瓶、尊、壶、盂、人物、鸟兽,或钵、埕、甑、、瓮、缸等

  • 文章甌陶情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8卷 第6期  作者:張乘健  出版时间:2012-12-01
    关键字: 东甌 陶瓷之乡 青春悲歌 怀想古今

    一九一二年元旦,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中国成为庄严的国名,中国的外文译名不叫China,而是将”中华“的近乎粤语的国语发音以英语拼法写作Chung Wah,孙中山的翻译有庄严的道理。温州古名东瓯 是陶瓷之乡然而,China在国际似已约定俗成。China,陶瓷,意为陶瓷之乡,东瓯意义也是陶瓷之乡。微妙的是,东瓯的意义居然和中国的意义相契。温州古名东瓯,这名称非常古老,《山海经》:”瓯居海中。“但是,”瓯“字究竟是何意义?这就颇费考辩。从文字学源头考察

  • 文章九次探親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探亲旅游 名胜古迹 历史文化 陶瓷艺术 祭祖

    日本、古城、眞腊、埔甘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贾,他们在「三巿六街七十二巷」的永和巿上,欣赏与购买琳瑯满目驰名中外的珍贵陶瓷。如今这里还留下了二十四座如冈、如阜、如山、如陵的废旧址,现属省文物保护单位,据「中国陶瓷史」载:「吉州陶瓷,其器与柴器宝器相类。」舒翁娇父女窑内的陶瓷「其器所出,与哥窑等价。」这父女两位陶艺大师的事蹟还收入在「辞海」、「辞源」和「中国陶瓷史」、「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中。翻开中国陶瓷史,吉州窑在中国史上,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写下了光辉

  • 文章鄉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1期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景德镇 陶瓷工艺 中国文化 突破进展

    景德鎭永恒的兴旺中华电视台于民国八十年九月三十日晚间播出「元瓷与景德鎭瓷业节目」云:元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此一时期,江西浮梁县景德鎭制瓷工艺,有了新的突破,首先是制胎原料的进步,其次是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结合,更为成熟。最后是颜色釉的成功,而装饰手法,则以绘画居首,运用连续,散点,开光等方法,巧心聚蕴,融汇而精粹,无论是官窑,民窑,都别具风格,这些精纯的瓷器。在景德鎭日益兴旺,成为千年瓷都美名。泱泱瓷国是中华江南的灵秀将珠山

  • 文章中国绘画与传统陶瓷装艺术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6期  作者:余受經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陶瓷装饰 中国绘画 景德镇青花 传统艺术

    陶瓷器物做为某种装饰的载体,已延续了几千年。当今陶瓷装饰品类繁多,不胜枚举。本文所综述的主要从能够体现深邃的中国古老文化传统,审美情趣、思维、观念绘画及装饰技法等要素入手,进行初步探究,所以首先得从中国绘画谈起:中国绘画的起始可谓久远矣!早在远古原始时代,及至夏商周三代,即有记载。直到而今,历数千年形成了一条能够体现前面所述一系列要素的艺术链带。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命的延续,本能的四处寻找食物,于是食物及与其有关的一切活动,被视为对生活的希冀或心中

共35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