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酒糯米做,不祇是吃落閒話多;歷古迄今有關於酒的文字亦多可罄竹,前些日尙於「聯副」中卽曾讀到過一篇梁實秋敎授譯作:「一個酗酒者的自白」,更證酒文、酒話,中、外皆然。酒,叫做「老」酒,是阿拉寧波地區人習尙說法。可能緣由於浙江省舊府制時代之前,寧、紹二府農村裏佃戶人家,他們早就精於以古法用糯米釀造成一種愈經久藏愈醇醪的黃澄色「老」的酒,暱稱成習而名之。寧波有句俚語,所謂:鄕風處處別,喫飯謳「刮吉」。本省臺灣習慣是,不論其酒有多「老」或否,大家都說:「飮燒酒」...
-
緣博物志記杜康造酒,因而有魏武曹操曾吟:「何以解憂!惟有杜康」之句。自從有了酒,人就會有,飮酒作樂,以酒澆愁等事,可也有吁:「酒落愁腸愁更愁!」是體覺出,酒只能迷幻一下人暫短的情緖,所以,古之醫士就曾用酒麻醉人身施術療。世界上有人住的地方就會有酒,雖然有些地方有酒禁,究竟是誰第一個發明酒?杜康會釀酒,不是發明釀酒。看過我國已出土的古器皿,以及知道商紂王曾有過酒池肉林的生活,中國人有酒飮,遠早過耶穌尙未降生,羅馬帝國未建之前,那年代,是否有了洋酒?酒是偉大...
-
茅台酒是我國的名釀之一,味香質醇。這種名酒的產地茅台,是貴州仁懷縣的一個小市鎭,距縣城西北二十餘里,處於赤水河的上游,赤水河河水清冽,是製酒的最好水源。在二百五十年前,茅台只不過是一個僅有幾戶人家的漁村,青葱的山,碧綠的水,豐盛的茅草和夾岸的蘆花,點綴得這裏樸素而又美麗。一七〇四年,陝西鳳翔府歧山縣有一姓郭的鹽商經商到了此地,見這小小漁村依山傍水,風光明媚,於是在此定居下來。並且在這裏招僱工人開了個小糟坊,仿照山西杏花村的汾酒和陝西鳳翔的西鳳酒的釀造方法...
-
酒是用糧食或水果經過發酵之後,製成的飲料。酒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考古發現,至少在五、六千年以前,便有了酒。在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不僅有許多酒字,而且還有許多關於釀酒及與酒有關的事件的記載。在我國,關於酒的發明者有不少民間傳說。其中,最有趣的是「猿猴造酒」。古代打柴的人到大山裡去,偶然在猿猴棲息的洞穴中,發現了許多飲料,喝一口感到香美異常。於是,稱為「猿酒」。原來這些飲料乃是猿猴採集的野果和香花由於發酵而變成了酒。在古籍中明確記載最初始造酒的人...
-
诗酒文化,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份。它形成于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的交互作用,是源远流长的。汾酒历来即被诗人雅士视为生活中的珍品,亦为志士仁人所赞赏。其光辉迄今仍闪耀着不凡的绚丽光彩,为世人所瞩目。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杜牧的脍炙人口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名句里所指的杏花村,即是当今闻名国内外的汾酒之鄕—山西汾阳县的杏花村。汾阳县早在北魏时期即建为汾州,到明代改建为汾州府。汾酒便是因产地而得名的。正如著名的绍酒产于浙江绍兴
-
槪說提起中國的酒,眞是名目繁多,就是愛好吃酒的癮君子,喝上幾十年,也報不淸它的名字。酒的種類固然很多,但是大致可分爲兩種;一種是高梁酒,一種是米酒。造酒所最需要的東西,就是酒母,酒母又叫做麴,麴、又有大麴小麴的分別,用大麴造的酒叫做大麴酒,用小麴造的酒叫做小麴酒。小麴是用螌蝥、蜈蚣、蜷蠍等十八種毒物,碾成細末摻在麪瓜或糯米飯裹,揉成團曬乾所成,這種酒母就叫做十八反小藥子。用小麴造的酒,人喝少了就會頭暈,喝多了更會頭痛。聽說釀米酒者多用之,因爲價錢要比大麴...
-
幼小在家鄕,參加喜宴,時常聽到老一輩人,提到有關酒的話,譬如說:「酒是米做,不喝罪過。」「寧可跌壞手,不願甩掉酒。」「勸人喝酒,並無惡意。」等等,可見對酒的重視一般,鄕下人沒有社交場合,文康活動,惟一能調劑生活,聯絡感情者,就是「酒」。釀酒的原料,不限於米,其他如大麥、小麥、高梁、玉米……等,都可釀酒,釀好的酒,酒精成分自百分之四至百分之四十,採的原料雖不同,釀的過程卻相仿,含酒精少的是軟貨(淡酒),酒精多的是硬貨(烈酒),釀酒的工廠,在北方叫「燒鍋」,...
-
鄕友盛君輔良,去年夏天在臺北寧波同鄕出版廿週年紀念茶會中晤面,可云一見如故,在短短的兩小時中,他以不走樣的鄕音道出許多家鄕諺語典故,娓娓動聽,十分有趣。此兄幽默隨和,如能與之同事,當亦人生樂事,那次我曾問他何時來臺?他竟云臺灣光復之年渡海來到寳島之後,從未囘家鄕過。乖乖,他的人生竟在臺灣過了一大半,閱其文觀其人,十足寧波味道,與之談,如「酌老酒拍鰻鮝」,味道甮派其。輔良兄為文多引經據典,近作「酒話話酒」開頭就引出魏曹短歌行「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句,確實...
-
我曾經去過東北,赴過四川,到過北京、上海,但每次在外鄉喝酒,總覺得氣氛有些不盡如人意,雖頻頻舉杯,但難得盡興,有落寞之感。靜思之時,便每每憶念起濱海的酒席。在濱海的酒席上,總有一條暗線在主宰、組織著一席的始終,使之參差變化、錯落有致;使之高潮迭起,話題連篇。那便是約定俗成、章法明確、套路齊全、富於變化的濱海酒規。酒係人間甘霖,自古以來都是以酒爲宴席之魂。婚嫁喪葬,壽儀遷慶,知己相聚,迎來送往,濱海人是無酒不待客的。作爲全國名酒五醍漿的故鄉,濱海人熱情待客...
-
湯溝集,以釀造大麯酒鳴於世。位在沭陽治東,約七十華里,北六塘河畔。早年亦稱燕和堡,「平墩王孝廉詡,曾作有燕和堡記,失傳」。清同治元年,爲防捻匪之亂,由湯晉明、王兆昌二公籌建湯溝圩,經年始成。周七百八十丈,門四。光緒九年重修,民國北伐以後,曾在舊圩基礎上,加建毛條鋼絲圩,藉防盜匪,維護地方治安。沂水,源出山東沂水縣沂山。支流甚多,一支流經沭陽柴米河東下,分入萬公河及北六塘河,環抱湯溝集於其間。其水源頭大半來自江、湖,至湯溝與柴米河相會合,使山、江、湖三水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