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道德思想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湯顯祖的四香戒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2期  作者:楊友祥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汤显祖 《四香戒》 道德思想 人品情操 金钱观

    汤显祖不但是个才华横溢的戏曲家,文学家,而且他的人品道德也有许多堪为人称赞的地方。汤显祖的人品道德,集中表现在他本人提出的《四香戒》中,其文曰:「不乱财,手香;不淫色,体香;不诳讼,口香;不嫉害,心香。常奉四香戒,于世得安乐。」汤显祖还一生身体力行,完全按照《四香戒》的要求去为人处世,终于把自己锤炼成为「文章超海内,品节冠临川」的优秀人物。谁都知道,金钱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且往往居于人们的生活要素之首。因此,对金钱的态度,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重要的反映

  • 文章省思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2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道德 行为 规范 儒家 思想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思者,乃指審度之意。論語: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家語:「君子有三思:少思其長則務學;老思其死則務教;有思其窮則務施。」以上所述,全屬省思之道理。列子書中有一段寓言;有個人掉了一把斧頭,懷疑是鄰居小孩偷的,他觀察那小孩走路、臉色、説話、動作、態度無一不像小偷。不久,他找到了斧頭,回頭再看那小孩,他的動作態度怎看都不像小偷。這是「疑心生暗鬼」的故事。無論對人對事產生懷...

  • 文章我读道德经认识与浅见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2期  作者:李經漢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道德经 老子思想 道德经影响 道德经由来

    不变的道理与法则。非常道是无时无刻都在变化,而变化无常道理。(二)德:「上德」有博爱精神的人,不求有形式的德。「不德」是不觉得有德,不欺暗室,自己不觉得有德,无意为德。「有德」就是上德了。符合德的标准,以谦虚服务的品德,利他为目的,所以有德。二、道德经的伟大:老子将其思想归纳,著上下两篇言道德之意,古今中外学者对该书著述,历代评论不乏其人,哲学家胡汝章先生曾说:「道德经是老子根据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生活体验,而发现最适合人类共同生存与平等幸福的法则,乃创造出

  • 文章孙中山先生重视道德与知识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3期  作者:劉眞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孙中山 思想学说 道德与知识

    完全不同。同时,中山思想是集中外思想之结晶,完全基于道德与知识,确认民生为历史重心,极富前瞻性与可行性,而以实现「大同世界」为终极目标,不仅为我国治国的宝典,亦为世界臻于大同境地的指针。所以中华民国宪法序言中特别说明宪法之制定,系「依据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华民国之遗教」,及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而我国所订「国家统一纲领」之目标为:「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国」,实即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

  • 文章推廣「守平之道」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王衡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守平之道” 思想推广 社会文化 道德伦理

    雩都 王衡凡天下事守平則安,不平則鳴,推而廣之,妙趣多方,總而言之,姑名之曰「守平之道」:身心要平衡,勸人要平和,處世要平穩,氣候要平常,環境要平靜,人人要平安,利益要平均,分攤要平分,建造要平準,管理要平治,表面要平凡,心理要平淡,做事要平實,人權要平等,車軌要平行,起立要平身,冤屈要平反,大衆叫平民,一生叫平生;自乘叫平方,平地叫平原,國劇叫平劇,同輩叫平輩,普通叫平平;處人要和平,處事要公平,自我要心平,批評要持平,起步要氣平,測量要水平,行船要風...

  • 文章发扬儒家与佛学思想促进世界和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孔德成 出版时间:1987-03-02
    关键字: 儒家思想 佛学思想 伦理道德 世界和平 学者观点

    似为东晋安帝隆安三年(也就是在公元三九九年)从长安出发寻求戒律的法显,他冒着生命危险,历经艰难从陆路到达印度,求得汉土所未有的经典,在安帝义熙八年(也就是在公元四一二年)由海路囘到中国靑州。在他之后,仍不断有前往印度求法以及自印度来华的僧人,为佛学的东传,贡献心力。佛敎的东来,对中国的文化发生激荡的作用,经过长时间与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的涵融,渐渐产生了中国的佛学。因而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儒家的中心思想注重「人」和「道德」,是敎人如何树立

  • 文章從孔子言「信」,談兩岸關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2期  作者:齊衛國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孔子 儒家思想 传统道德 两岸关系 政治理念

    壹、前言《三字经》中有「赵中令,读鲁论,被既仕,学且勤。」此事系叙述宋朝时的赵普,他已做了宋太祖的「中书令」(宰相),太祖问他所读何书?赵普对曰:「读鲁论。」太祖曰:「这书幼年所习,如今看它何用?」普对曰:「若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尽在这鲁论中矣!」查《论语》一书,乃孔子传道之书,和他的弟子论学问、论治道、论礼乐等等,分为二十篇,是孔子中心思想之所在,对「信」字非常讲求,在这二十篇中,竟有十篇讲到「信」字,可见其重视之程度了。至于讲「信」的篇章及其文句为何

  • 文章四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管仲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四维 道德标准 道德规范 传统规范 国家根本 儒家思想 治国理念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則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附: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爲。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

  • 文章人格建构的终极目标——从孔孟思想谈人格建构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梁尚勇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孔孟思想 人格建构 终极目标 道德建立 自觉与反省

    基督教与回教之间,或非无据,但与传统儒家思想国家旳冲突,则未必尽然。这主要由于杭廷顿不了解儒家思想虽有宗教精神,但在本质上并非宗教。儒家思想之有宗教精神,在其能安身立命,作用与宗教相同。儒家思想不是宗教,在其没有构成宗教的一些必要条件。儒家思想没有一空悬在外的上帝,待人追求,因此并不强调绝对价値。儒家也有上帝,但其上帝却自存于心,待人之主体自觉而显现。所谓主体自觉,简单地说,就是道德心的体认与实践。中国人的道德心主要出于忧患意识与感恩情怀,更由感恩情怀而自觉到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