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迁移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西客(天增和小喬)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劉德麟 出版时间:1982-06-20
    关键字: 西客 人口迁移 歌谣

    博興近黃河入海之口,河水從上游挾帶泥沙,至此急需沈澱,因而時常決口泛濫成災,數十縣盡成澤國,屋舍無存,人畜死亡不記,農作物一無所有,生存幸免者只好携妻帶子、扶老携幼,肩挑手推到東邊(黃水不及之地)乞討,做傭工以糊口,家鄕管叫他們爲「西客」,因其從西來也。筆者,兒時家中覔漢——長工——一年計資者,高大爺卽其中之一,以高大爺呼之者,乃是一種尊稱之意,因其年齡大於家父,如小於父者則以大叔呼之,與自己年齡相若者——指中年人——則呼之以姓,如老高、老王是,受僱於我...

  • 文章武进县台胞接待站迁移地址展开工作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03期  出版时间:1994-01-10
    关键字: 武进 台胞 接待站 迁移工作

    因應武進縣縣級機關遷址湖塘之情勢,爲更好地組織旅台同鄕回鄕探親的接待工作,武進縣台胞接待站新地的籌備工作已就緖,接待工作亦已展開。地址在常州市關河中路六號大院(原縣政府機關大院)十一號樓三一三室,電話:〇五一九—六二一〇七〇。接待站可爲旅台同鄕及途經本地經商、訪親的台胞提供安排食宿、旅遊、協辦簽證、代購機票、代租交通車輛等各種服務。接待站除週日及夜間外,均有人値班。武進縣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地址:江蘇武進湖塘橋東風路,聯系電話:〇五一九—五五〇七九。

  • 文章45万西民迁移计画迈开步伐响应「一年搬迁、两年定居、三年温饱」口号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38、39期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迁移计划 45万人口迁移工程 新闻报道

    本报香港十七日电】据香港「明报」报导,一个涉及四十五万人的人口迁移工程正在大陆西北地区进行,显示北京高层争论已久的西部人口迁移计画已成定局,至今已有卅二万人从陇中、宁南等贫困山区迁至黄河沿岸及河西、河套地区,以期达到「一年搬迁、两年定居、三年温饱」。报导说,大陆西北部及靑康藏高原一带,历史上人口密度一直很低,尤其至近代大陆工农及商业主要分布东南沿海,西部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东南部。以甘肃定西为代表的陇中、宁夏西海及河西走廊,均属著名贫困区,共四十七个县一千

  • 文章从故乡人口迁移 看大陆社会的今昔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91期  作者:王亞哲 出版时间:1989-04-10
    关键字: 宗族 海峡两岸 安土重迁 人口迁移

    不足以形容。中国人安土重迁,人口迁移,在民主自由社会,并非易事,迁村、在台湾实行起来,常是枝节横生,困难重重,可是在大陆推行,似乎并非难事,为了开发鑛产,数十户乃至百户大村,说迁便迁,为适应辟湖成田的劳力需要,一个个原住山头的大村庄,一声令下,全村迁往平地,世代故居算什么?祖先庐基算什么?来自大陆彼岸的鄕亲都知道,故鄕传统习惯上,都是一姓一村村,小者三五户或十余户,大者数十户或数百户,鸡犬相闻,成为团结个体,但今天大擧人口迁移后,社会结构,发生下列明显的今昔

  • 文章七七抗战随校迁移日记摘要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王鴻堯  出版时间:1983-03-20
    关键字: 随校迁移 抗日战争 日记摘要

    作者臨沂人,省立臨沂中學學生,美國留學,現服務於臺灣肥料總公司。

  • 文章广西省会迁移史话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9期  作者:黃崑山 出版时间:1983-01-10
    关键字: 省会城市 历史变革 变革背景 省会迁移

    愤激不可制止,全国终必一致奋起抵抗,中日大战势难避免。为应付将来抗战军事上需要,他提议:省会应由南宁迁往桂林。他说:这样,一可避免由钦廉海上登陆日军威胁,二可与中央取得更密切的联系,加以桂林岩洞多,是最好的天然防空设备,讨论结果,一致赞成,过了十多天有十多位南宁地方人士向省政府陈请勿将省会迁移,但经省主席当面解释后也就没事。迁省案通过后,第二天省府即借调总司令部副官处长吕竞存为桂林市筹备处处长,令其先回桂林整理市容,配合进行迁省筹备工作。省政府十月五日已在

  • 文章大槐樹和老鸛窩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0期  作者:劉明哲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大槐树 洪洞县志 老鹳窝 广济寺院 明代大迁移

    此地建立驿站,办理来往的公差事务。寺旁有株「树身数围,荫蔽数亩」的汉槐,乃方圆百里,独一无二的奇树,阳关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水滩上的老鹳,并在树杈间构筑窝巢,星罗棋布,黑压压的一片鸣声,吱吱查查,甚为壮观噪耳。洪洞地处交通要道,当时迁移出境的人们,虽然不是专迁洪洞县的人,但山西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把洪洞作为迁徙的重点,明朝政府更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管理移民,编排队伍,发放「凭照」、「川资」等项,广济寺旁的大槐树,就成为移民外迁的集合之地。临行之际,人们

  • 文章定都遷都還都到再遷都——蔣介石長繫胸中的不忍與不捨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8、79期  作者:馬凱南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蒋介石 政府迁移 迁都还都 逃亡台湾

    可说都是由蒋介石在主导。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日军借端挑衅,突袭上海,首都南京面临威胁。当晚,国民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作了定都后首度迁都的决定:「立即迁都洛阳,积极备战。」而这项决定的幕后推手却是蒋介石。他1月29日写道:「余决心迁移政府于洛阳与之决战,将来迁移结果不良时必归罪于余一人。」值得注意的是,他此刻的职称已非「国府主席」,而只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委」。翌日,中央各院部会即在国府主席林森的带领下,除何应钦留守南京维持治安、外长罗文干在京负责外交

  • 文章續氏源流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續八寶 苗文源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续氏 姓氏考证 人口迁移 数据统计

    定襄宏道鎭西社村,村民大部爲續姓。西社村續氏,是清光緒版《山西通志》所載雁門郡十六望姓之一(西社舊屬雁門郡崞縣)。據不完全統計:清代時,西社續氏有舉人十五名、太學生十七名、貢生十二名、庠生一〇四官任都諭、縣丞、知縣、學正、州同、知州者二十一人,封贈修職郎、文林郎、儒林郎、奉直大夫者三十一人。有代表性的是續昑、續承家父子倆:前者是乾隆時晉北名士,其詩作至今留在忻州元好問野史亭後青來軒正壁上;後者是對「近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拓荒者」徐繼畬的思想形成產生過重大影...

  • 文章曾為廣東省政府所在地的—大柘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2期  作者:藍育輝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大柘 抗日战争中期 广东省政府迁移

    當七七事變中日戰起,華南局勢緊張之際,粤省政府由廣州內遷,初至連縣,繼轉遷曲江(韶關)。曲江是粤北重鎭,扼粤漢鐵路及湘粤贛連絡孔道,在抗戰中期滇緬公路被敵切斷,對外物資輸進,多賴香港為進口,而經由粤東之韶興公路(由興寧至曲江)源源運濟,其裨益抗戰全局關係甚大,人皆知之。迨日軍南進,粤省所處之地位形勢日亟,其欲佔據沿海地區,切斷粤漢鐵路,使我粤湘鄂贛四省軍事受困至為明顯,因此粤省政府為配合軍事轉進,不能不計畫作東遷之擧。乃於民國三十三年夏初,先籌設廣東省政...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