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词语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胶县千年老祖先的谚、词语——父母常说的乡谚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4期  作者:張甘霖 出版时间:2002-03-20
    关键字: 胶县 谚语 词语

    乡谚是种人生哲理与经验的语言浓缩,尤其在一个知识程度不高的社会,乡谚的传诵,有助观念的端正和行为的辅导,可以说谚语是种社会教育,它能团结族人、凝聚乡心,今分谚语类和词语类纪录父母常说的山东省胶县乡谚如下:(一)谚语类⒈人性·阴天的太阳,独瓣子的蒜;仰脸的老婆,沉头的汉,不要问他就不善。(乡人观察气象、植物和人性的经验。)·蝈子腚上一根毛。(独子受宠)·哑巴叫个驴咬了。(有苦说不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人性喜好扬恶)·枕头旁边的风,一遍不听二遍听

  • 文章胶县词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張林森 出版时间:2002-12-20
    关键字: 胶县 地方词语

    一、天、地、時日頭—太陽。月媽媽—月亮。掃帚星—彗星。絳—虹。賊星—流星。雲彩—雲。霧露—霧。晴天漏—晴天雨。頂頭風—逆風。大霧—海莫。反潮—雨潤。轕邋雲彩—月暈。睒—音「閃」,電光。滲涼—秋氣。攮忽—春氣。冷㵾—冬氣。飯撲刺—大霰。幕落降—濃霧。過堂風—門堂風。埝兒—地方。灣—池塘。旮旯—角落。天井—院子。待霎—稍等。將才—剛才。猛然—突然。一嘟—全部是。「這個糖球一嘟麵!」頭晌午—早上。晌午—中午。過晌午——下午。傍黑—傍晩。前日—前天。夜來—昨天。...

  • 文章牌頭漫談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7期  作者:虞彜 出版时间:1976-08-01
    关键字: 牌头 方言 词语 回忆

    我國各省各地方言,雖然音聲多不相同,但却有個共同有之的特點,那就是句裏話間,莫不帶有排牌頭三種助辭。這三種助辭,在上海話裏,尤爲廣泛,不過上海爲五方雜處都市,本地人不多,寧波人却佔絕大多數,所以上海話,多帶寧波音色,像排牌二個助辭,卽是源出定海船幫土話。如稱棉被爲天牌,愕然相對叫眼睛像地牌,比輸贏叫攤牌,公開秘密叫翻底牌,失面子叫砍招牌,還有音同字不同的,像兩人合揍一人叫排三和土,算命卜卦叫排八字等,這不過擧幾個做做例子,眞要細數,那就難以邏輯了。而事物...

  • 文章閩南語詞考源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3期  作者:陳允洛  出版时间:1968-09-30
    关键字: 闽南语 词语考源 方言

    當今之世,閩南語言,仍在傳播,閩南字音,則漸少人讀。如要將閩南語的源流轉變一談,此時尙有人會心曉悟,互相發明,久而久之,則一般閩南系人士,亦將莫名其妙。只一些偏愛者感興趣,如今之學者,講小學究音韻,去下冷門的功夫而已。何則,現在臺灣有許多外省人士,日與本地人接觸,齊傅楚咻,習與俱化,自然而然兼通臺語。至於少壯輩以及兒童,在學校皆讀國語,閩南音無由學習,自不能讀,只憑聽聞所及,却不準確。因字音與話音不盡相同,其中有音無字者,正是我輩探索對象。就說話中認爲有...

  • 文章談談靈活多變的關中方言詞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90期  作者:景亞鸝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关中方言 词语 学者论述

    『秦中自古帝王州』,漢唐盛世的首都長安,八方輻湊,人文薈萃。作爲交流思想感情的語言,相應地有了充分的發展與應用,自亦是事理之常。流風遠被,關中地區時至今日的方言詞,不僅古樸典雅者多,靈活多變者亦復不少。今謹就其靈活多變談談千慮之一得,希望指正。瓦『ㄨ』,係建築材料,名詞。《正字通》:『瓦以覆屋蔽風雨』。但在關中方言詞裡可以讀去聲『ㄨ(娃)』,活用爲動詞,指在屋頂鋪瓦的行動。如說『把肩瓦好了』。這種鋪瓦的刀也叫『瓦刀』。這裡瓦仍係動詞作刀的定語。爲了和作名...

  • 文章説説『七月流火』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4期  作者:黃鴻森  出版时间:1996-08-01
    关键字: 诗经 七月 赏析 词语解析

    《七月》是《詩經·豳風》中的一首。這首詩反覆用『七月流火』起興,描述了農民全年辛勤勞動,艱難生活的過程。『七月流火』不是表示天氣炎熱。時下有的報刊因為對這句詩的含義不很理解,不妥當地使用了『七月流火』一語。例如:㈠現在七月流火,更冒著攝氏三十五度的酷暑,蒙佛山日報勞爾峰社長邀請,又走訪了佛山市和康有為故居。(香港《鏡報》月刊一九九五年第九期第四十六頁)㈡七月流火。北京城建集團七公司四一〇名青年突擊隊成員在市重點工程——新東安工程建設中展開了勞動競賽……圖...

  • 文章鄉音字解(續)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8期  作者:李曉光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故乡方言 词语注解 收集摘录

    ——用柳條編成的一種用來盛糧食的容器叫笆斗子。——屎、糞便,多用於小兒語,如:㞎㞎、屙㞎㞎。——①一種用牛馬拉著走的木製帶鐵齒的農具,用它在犁過的田裡弄碎土塊。②用䎱弄碎土塊後,再䎱一遍,使田地平坦。——用秫楷織成的帘子叫箔。——用箕顛動米糧,揚去糠秕和灰塵叫簸。如:簸箕。——上衣、長袍、裙子等最下邊的部分,叫下襬、底襬。——鞋的兩邊側面部分,也作「幫」、「縍」,如:鞋䩷。——形容跳動或爆裂的聲音,如:心裡嘣嘣直跳。——原指清末發行的無孔小銅幣,今泛指小...

  • 文章遺存在晉方言中的文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芝麻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方言 文言词语 意义价值

    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加之境内山脉纵横,坡高路险,许多县鄕至今交通不便,十分闭塞。正由于与外界交往少,晋方言的发音和用语相对比较稳定,自古至今许多文言用语得以保存下来。下面是笔者留意到的一些仍然活在晋方言中的文言词语:置:一般是「放在」、「放弃」之意,文言有「购买」之意。两种意思在晋方言中都存在。如:收拾收拾家说:「把东西归置归置吧。」要扔掉某物说:「抛置一边吧!」俩妇女购物,一个劝另一个说

  • 文章煙花二字解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27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67-06-10
    关键字: 烟花 学者观点 词语解释 历史资料

    新生報出版之「古春風樓瑣記」作者高拜石,(芝翁)一再有侮辱我揚人之記述,經戴天球先生提經本會第三屆第二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㈠推請杜召棠(負翁)先生闡明『烟花』之涵義,送由新生報刊載,以正視聽。㈡函新生報及由該報轉原作者高拜石切實答覆。」各在案,除由本會函達該報外,並由杜負翁先生撰寫「烟花二字解」,送由該報刊於五月八日副刊,特再轉載本刊,藉告關心諸同鄕。客有以「煙花三月下揚州」句中烟花二字之含意,及有無輕侮慢之意存乎其問,不恥下問者。就愚所知,淺釋如下...

  • 文章鄉音正字(續)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4期  作者:陳樂天 仇德哉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阜宁县 家乡方言 词语解释

    附註:未完待續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