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讨袁运动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四川护国讨袁记(下)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1期  作者:孫震 出版时间:1981-12-25
    关键字: 四川战役 讨袁运动 护国战役 人物感言 《护国岩词》

    护国作战中同时由民军起义之各路护国军,石靑阳军驻川东涪陵一带,黄复生军驻荣昌隆昌一带,颜德基驻军绥定渠县一带,此为谨国战役后川中一般情势。(六)后言①当袁氏叛国进行帝制,全国酝酿护国讨袁之初,滇、黔、川、粤、桂,各省领导此一运动诸先进,不惜牺牲一己名位生命,冒险犯难,以促成反帝作战。其间蔡松坡先生定大策,决大计,及云南诸贤首先发难,并数道出兵,供备军实,以支持川、黯、粤、桂、前线,至足钦佩。尤以四川刘积之(存厚)先生在十万客军监视之下,拒袁氏封爵命令,加盟

  • 文章护国讨袁幕后人物王伯羣与王文华(下)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1期  作者:何輯五 出版时间:1981-12-25
    关键字: 黔军入川 讨袁运动 北伐战争 航空事业 创办学校

    黔軍入川兩大目的黔軍之入川,有兩大因素:其一,段祺瑞畢竟組成所謂督軍團,壓迫黎元洪(時己繼袁世凱爲總統),解散國會,國父南下號召護法,就軍政府大元帥職,出師北伐,文華響應之,此爲入川之主要因素。其二,駐川滇軍旣被迫撤離成都,向滇督唐繼堯求援,而唐亦求貴州派兵入川。熊克武時任重慶鎭守使,段祺瑞已派其得力心腹吳光新入川。克武對吳光新屈意逢迎,時有傳其變節事敵者,文華以其爲革命老同志,應不至變節,當係兵力不足,爲求生存之故,黔軍有援助他的責任,同時這也是響應護...

  • 文章陳英士先生革命小史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4期  作者:邵元冲先生 出版时间:1977-04-06
    关键字: 人物生平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讨袁运动

    英士先生以努力侦缉的结果,在刺宋的第二天,就获到各要犯及主使者的姓名。二次革命失败以后,亡命东京,其时各重要同志,以为袁世凯势力方张,多主张缓进,独有英士先生赞助孙先生的主张,并助孙先生组织中华革命党,计划革命方略,分遣各省同志囘国作革命运动。后来袁世凯的帝制运动发生,英士就首先在上海肇和军舰发难,为全国创,虽然因海陆军当时未能同时响应,遂致失败,然袁世凯受了这重大的打击,帝制进行因而停顿,各省遂因此纷纷起义,推倒袁氏,这也是英士先生维持民国的伟绩,永永

  • 文章李烈鈞傳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1期  作者:熊公哲 出版时间:1981-12-25
    关键字: 李烈钧生平 留学日本 武昌起义 讨袁运动 护法运动

    事起,民党者持之尤激,世凯畏恶民党。蓄憾既久,乃免钓及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职,杨赓笙所撰事略加谭延闿为四都督,云三都督,总理年谱及十五年前之蒋介石先生皆令从之。民党由是滋愤,罪状世凯,奋起致讨,烈钧受代已去矣。比是,奉国父命,自沪囘湖口,被推为七省讨袁联军总司令,时纪元二年七月十二日也。七省者,宁沪则黄兴陈其美,安庆则柏文蔚,广州陈炯明,福州许崇智,长沙谭延闿,重庆熊克武,皆与烈钧援桴相应。江西自光复聚兵至七八万,冗滥已甚,烈钧为都督,整汰为两师

  • 文章雲南起義眞相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2期  作者:邱開基 出版时间:1982-12-25
    关键字: 云南护国起义 邓元忠 讨袁运动 唐继尧祖母 诗词 策反陈宦

    旅美学人靑年史学家邓元忠博士研究中国近代史,颇有心得。他认为现代中国有三个省区,对于中国革命和创建中华民国,关系至为重大,他说:「广东为国民革命的大本营,也是中国国民革命的圣地。湖北为中华民国的诞生地,也是中华民国的助产士。云南为中国自由民主革命的『监护人』,也是埋葬袁世凯帝制自为的急先锋。」邓元忠博士他把云南指认为中国自由民主的「监护人」,埋葬帝制的急先锋,平心而论,不无道理。唐继尧起义第一功云南起义,声讨袁世凯帝制自为而拥护民国,云南同胞付出的代价

  • 文章雲南起義前後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2期  作者:閻錫山 出版时间:1982-12-25
    关键字: 筹安会六君子 来往电文 云南起义内幕 讨袁运动

    帝制运动最热閙的时候是民国四年(公历一九一五年)的后半年,八月古德诺的民主不适于中国论在亚细亚报发表后,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所谓六君子,即组成筹安会,大为鼓吹君主立宪,此为帝制运动的正式开始。杨度是个反对满淸的人,他在日本时曾有两句名诗:「仗剑西望泪滂沱,胡运炎炎可奈何!」但他是一向主张君主立宪的。远在筹安会成立之前三月,他就撰有君宪救国论。刘师培是个左倾学者,他参与筹安会,并非主动,他有一次曾到山西,但始终未劝我赞成帝制,因他与我

  • 文章十月三慶懷 領袖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12期  作者:馬定康 出版时间:1977-10-01
    关键字: 双十节 武昌举事 应运而生 留学日本 入同盟会 讨袁运动 北伐革命 悲痛丧母 创办黄埔 承志奋发

    赴日再奉国父令赴哈尔滨考察东北形势,书吿国父,并述欧战趋势(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倒袁计划,返日本覆命。是年七月在东京协助国父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㈣二次革命失益友民国四年领袖二十九岁。袁世凯推翻中华共和,在北京称帝。国父令陈其美就任凇沪司令,领袖囘国担任机密,运动肇和舰袭取应瑞舰以攻击陆地各官署,未成。领袖卅岁春,率杨虎等攻取江阴要塞,是年夏初,陈其美被刺于上海殉国,革命党丧失重要干部。领袖失去良师益友,丧葬撰文哭之。此时民国五年,袁氏已受云南起义压迫

  • 文章同安城廂鐘樓

    来源期刊:《同安》 第28期  作者:會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9-08-01
    关键字: 同新路钟楼 烈士事迹 讨袁战争 护国运动 铁枝墓

    法。武昌起义后,庄尊贤率领灌口革命军,光复泉州和漳州。革命成功后,解甲归里。北洋军阀袁世凯篡权后,庄尊贤义愤塡膺,响应孙中山护国运动,召集旧部在灌口寨仔湖,蜘蛛湖、白虎岩等地,聘请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生潘节文为敎练,训练军队,进迫岩溪,林墩等处。民国五年五月五日夜,庄尊贤率领革命军一百八十多人进攻同安城,不幸牺牲,年四十一岁。潘节文(一八九〇——一九一六),字奕敬,号离恨,福建永春人,小时有大志,常以班超策励自己,十八岁入福建陆军小学,二十一岁入南京陆军第四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