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解释共返回3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民間慣用成語廣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8期  作者:念棠 出版时间:1979-08-06
    关键字: 成语 俗话 解释

    这里所说的成语,就是俗话,也称为谚语。和经典文学上所用成语的意义,是略有界限的。既然是俗话,本来是尽人皆知的,那又何必解释?可是有些入世不深的从字义上去寻求,就只能得到浅近的了解,不能领会较深的涵义。也不相信有眞实不虚的意义存在。不佞个人的感觉如此。从前听到前辈先生们说:「凡事若要淸淸白白,除非马马虎虎」。那时认为是不负责任的滑头哲学,明哲保身的鄕愿态度,对社会是有害的;还有句「不得了的事,还是以『不得了』了之」。不佞也颇不同意。既然「不得了」总应该寻求

  • 文章巧對集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27期  作者:王遐齡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集萃 对联 解释

    新月如弓,殘月如弓,上絃弓,下絃弓。朝霞似錦,晚霞似錦,東山錦,西山錦。此對爲天文氣象成之,與其他之巧對迥異。※※※※※天作棋盤星作子,誰敢動手。地是琵琶路是弦,那個能彈。解縉,明,江西吉水,縉一日退朝悠閑在朝房中,一太監欺其年幼,出句囑答,即爲縉所對成之巧對。※※※※※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今夕年尾,明朝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澄海姑娘,腳踏香山,手捧蓮花朝南海。雲霄公子,頭頂金門,身隨鼓浪上東山。此爲恰好之地名對,前句屬廣東省,...

  • 文章三北的俚語㈦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7期  作者:黄影帆 出版时间:1979-12-01
    关键字: 慈溪俚语 名词 代名词 来源解释

    名詞及代名詞(續上期)95、長生果:卽落花生。96、天羅:卽絲瓜。97、睏晝覺:午睡。98、離銹(寫音):鄕人稱人身上搓出來的膚泥。99、麻將:鄕人稱麻雀爲麻將,方城戯謂之搓麻將。100、白鴿:鄕人稱鴿子不論何種顏色均叫「白鴿」。101、奶名:人的乳名鄕人稱「奶名」。102、水門汀:鄕人對水泥之土稱,cement之譯音。103、退管 退是寫音,漂的意思,卽釣魚竿上的浮瓢。104、流河 實際上之游河,游泳鄕人說成「流河」。105、河手板 鄕人稱手掌般大的鯽魚爲「河手板」。106、外鵝 鄕人管...

  • 文章家鄕俗話選註㈧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5期  作者:金溪翁 出版时间:1979-10-01
    关键字: 浙江宁波 宁波俗语 来历解释

    街頭老鴉:烏鴉家鄕叫老鴉。其實烏和鴉是兩種同類科而不同種的鳥。烏又叫慈烏。比鴉稍小形極相似。烏鳥幼時,烏母哺育牠,等烏長大了,會找食物反哺母烏。是鳥類中孝子。奉化縣共分八區有一區叫禽孝。就由慈烏營巢孵育小烏,長大後覓食反哺老烏,而爲區名。(區,淸及民初稱鄕,後實行鄕鎭保甲制改稱爲區)溪口一帶鄕鎭屬之。鴉鳴聲煩人,被認爲不祥之鳥,而且啄食田園間瓜果豆類,是有害農作物之鳥。是家鄕鄕間常見的鳥。飛來飛去在田園間覓食。有種人得祖上餘蔭,沒有做事,在家守產。終日閒...

  • 文章故鄕俗語(續一)

    来源期刊:《同安》 第19期  作者:童叟  出版时间:1987-04-01
    关键字: 俗语集锦 注音解释 恳请指正

    表三代无了了 时间冲激变化无希鲁(那样)脚仓(屁股)也敢吃泻药 没有本事就不要勉强担当色的(聪吃)吃孔戆,孔戆的吃天公 上天有好生之德姑疼孙同字写,姨疼孙用目脱(斜视)妗疼孙无搭挖(不得已) 姑姨妗疼孙的比较,显示血缘最重要故鄕俗语集锦前篇(第十五期会讯特刊中)中,曾经说明,为求保留俗语鄕音,上列俗语中部份字或句,特地借用字音,然后在字音下面,用括弧加注解释字或句的意义,以求增加亲切感,提高亲和力,特地再一次提出说明,敬祈不吝惠赐指正,至所企祷!

  • 文章上海方言(二)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6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0-12-15
    关键字: 方言解释 学者研究 乡土习俗

    布照會。扳面孔,因種種事故發現,嚴辭正色,對於對手人以詰責之謂也,國際法上所謂嚴重交涉者是,揚州人謂之紅臉,以其聲色俱厲也,故扳面孔者,交際上感情上不幸之現象也。扳差頭,故覓謬誤之點,以責難對手人之謂,卽吹毛求疵也。尋求心,調弄對手人,而自引以爲樂者,謂之尋開心。弗識頭,自怨所遇不遂之詞也,北人出遇不祥曰喪氣,南人曰晦氣,弗識頭,亦喪氣晦氣之義也。蹙眉頭,眉皺也,所事不諧狀,不滿意之名詞也。坍台,因種種事實之發覺,致貽笑於他人,或不齒於社會,無面目以對人...

  • 文章家鄉諺語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2期  作者:石清寰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家乡谚语 谚语解释

    一、正月十六走百病。相傳正月十六日這天走親戚,可免一年之內百病不生,尤以小孩們走外婆家爲然。這固然是迷信,但在我鄕已成爲根深蒂固的習俗。二、一年兩個春,黃牛貴似金。一年之中若有兩次立春(年頭和年尾),一般人相信必是豐收之年。例如今年(七十三)就是一年兩個春。年成豐收,農人固然忙碌,而牲口當然也忙。因而農人爭購牛隻,致使黃牛身價高漲。三、二月二、龍抬頭。龍在冬天蟄入地下冬眠,至「驚蟄」時甦醒,俗傳二月初二這天始上天行雨。四、三星對門,門口坐人。當農曆二月中...

  • 文章風木齋隨筆 滋味與氣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00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13-07-25
    关键字: 随笔 滋味 气味 解释 研究

    你一定常會聽到這句話:「這是什麼滋味?」這句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品嚐一樣不常見的食物,警如你剛吃了一盤糖醋蟑螂,有人會問:「什麼滋味」?另一種經歷一段不平常的遭遇,譬如你剛從牢裡出來,也有人會問:「什麼滋味?」這裡我要談的是與口有關的味,別的暫且不提。「滋味」這詞兒,古已有之,《禮》(月令):「薄滋味,毋致和。」可見已深具古味。這「滋」有增長、多樣和厚味之意,那到底有那些味道呢?我們不是常見「五味雜陳」、「調和五味」之類的話嗎?可見大家對「五味」已有了...

  • 文章宋湘「説詩八首」淺釋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9期  作者:陳元淵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宋湘 说诗八首 解释

    芷湾有《红杏山房诗文集》[1],集中《说诗八首》,为谈论诗道之作。此类作品,自来诗人多有之,如杜甫《戏为六绝句》、元遗山《论诗绝句》、王士祯《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等是也。芷湾此作有独特见地,足以为后学南针,爰不揣谫陋,试依次浅释如下:㈠三百诗人岂有师,都成绝唱沁心脾。今人不讲源头水,只问支流派是谁。「三百诗人」,指诗三百篇作者;「岂有师」之「师」,相对于末句的流派而言,应作「师承」讲。案《诗经》[2],是我国最古的诗歌总集,共三百十一篇,其中六篇

  • 文章谚语的解释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秦振華  出版时间:1980-06-20
    关键字: “潍县地瓜差的粗” 谚语解释 乡野趣闻

    我们山东家鄕有句谚语,「潍县地瓜差的粗」,这句谚语,顾名思义是批评一个人的份量还不够的意思,通常用于二人较量或比赛,如甲乙二人较量举重,甲一举而百公斤,乙一举仅伍十公斤,于是甲很幽默的说,您是「潍县地瓜差的粗」,意思就是说您还差的远,应再理头苦练,不要自傲。但有些同鄕,仅把这句谚语上半句「潍县地瓜」记住了,而忘记下半句「差的粗」三个字,和笔者聊起天来,认为潍县的农产品以地瓜最出名,经笔者解释后他始了解这句谚语的由来。地瓜适宜栽培于沙质土壤或地质较为松软

共38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