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縣蘄春,曾有一種民謠叫「十二月之標」。標者,指標也。它應該指的是景物,也可以說是一種特色。按十二月之標,卽指農曆一年十二個月之景物。不知是那一位作者,早把故鄕十二個月的景物,按月作成歌謠十二首,廣爲流傳熟唱。筆者在十一二歲時,亦能朗朗上口,唱得津津有味,隨後年事漸長,重在讀書,就沒有再唱,現又離家三十餘年,根本把它忘得乾乾淨淨,連一首完整的句子,也唱不出來。但每首的形式與詞意,都還記得。它的詞意,是把吾鄕一年十二個月景物的特色,介紹得淸淸楚楚,這是多麽...
-
「江流曲似九廻腸。」故鄕蘄春,縣城雖然貼近長江,那裡的江流,沒有九廻腸那麼曲折,但也不像「千里江陵一日還」般的水流急迅輕快,因爲長江的形勢,出了三峽,直到湖北東部入安徽省境,除了田家鎭,再看不到甚麼奇巖險隘,水流一直平緩,可以航行各種式樣的木船。到達蘄春,江形雖然也是曲曲折折的,因爲水平面寬廣,兩岸距離有四、五公里,從南岸到達北岸,木船渡江來往一趟,常需航行一個上午,江面九廻,流速並不怎麼迅急。走出縣城南門,步抵江沿,一塊巨石,方圓數十丈,橫磊江心,形成...
-
木有根、根深則枝繁葉茂;水有源,源遠則川大流長。氏有譜,國有史,其理與木根水源同,氏譜敍述宗支繁衍,旨在激發後代子孫,啓孝敬之思,繼志承烈、光宗耀祖;國史記載隆替分合,砥勵全體同胞,秉忠貞之志,犧牲奉獻,衞國安邦。氏譜乃國史之基石,國史乃氏譜之大成,兩者一體兩面,密不可分。我弘農郡楊氏,在地緣上,追溯到中原地區的河南、山西,乃至陝西、山東一帶;在血緣上,則出自姬周、聖君文王的後裔,當然更是中華民國共同始祖,軒轅黃帝的嫡傳。周宣王之子尙父杼公,受封楊侯(唐...
-
夫水有源,無源則流不遠;木有根,無根則枝不茂。在家族言,要維持水、源遠流長,枝繁葉茂,惟有勤修家乘不爲功也!宗族之有譜牒,猶國家之有史册。國史載治亂興衰,宗譜記世序昭穆,無家族不足以成國家,無國家不足以保宗族,由來宗譜與國史並重,有宗譜,俾先祖至後裔皆朗朗在目矣。據族史源流記載,高氏系出齊太公六世孫文公公子高之孫徯苗裔,徯公爲齊上卿,與管仲會合諸侯作戰有功,齊桓公命徯以王父之字爲氏,自此吾族奉徯公爲高氏始祖。徯公食祿於盧地(卽今山東省長淸縣西南),世爲齊...
-
在我启蒙的时代,科举早已废除;但新式学校尚未普及,大概在民国二十年前后,我们乡下一般学生仍在读私塾。私塾只读经书,吟诗作文,和练习写字。没有课外读物,只好自己抄些文章来读,使我较为深刻的,便是那篇《不进学赋》。在清朝末年,我们蕲春县中乡,有位读书人绰号叫陈细怪的。人聪明伶俐,风趣滑稽,文章写得很好,就是进不了学。因此,他写了一篇《不进学赋》,来发泄胸中的怨气。在民国初年,凡是本县的读书人,没有人不知道陈细怪,也很少人没有读过那篇《不进学赋》的;至于陈细怪的真名
-
本县土壤肥沃,常年日照充足,气候温暖,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适宜于苎麻生长。现主要种植大叶青、黄尖、红荪子等深根型中熟品种,年收三季;高产麻地全年亩产可逾五〇〇斤。蕲春苎麻具有纤维支数高,拉力强,色泽光洁,斑疵少等特点,原料麻及加工制品历来行销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市场。八十年代影响更趋扩大。日本大仓商事株式会社指名订购蕲州南门纤维厂加工出口的麻条,并订有长期供货合同。二、水葡萄米在繁荣的稻米家族中,蕲春县出产一种稀有珍贵的水稻品种,名曰:「水葡萄米」。经湖北省
-
湖北是個多湖的地方,蘄春是個蕩泊縱橫的水鄕。我家張高灣,一名延壽村,在蘄春縣境東端,過河卽屬於廣濟縣。河面不寬,約十餘公尺距離,兩縣交通,全賴一道狹窄的木板橋。奇怪的是,一水之隔,兩岸風俗人情,大異其趣,廣濟縣的人性格開朗,喜歡交朋友,熱情而且文風很甚,蘄春人個性樸拙,守舊缺乏開拓精神,故有「蘄州儍」之稱,我們村莊雖然也有讀書的,比較對河的讀書風氣,總有遜色。河之兩岸,說話的聲調,也逈不相同,河西蘄春縣境,村人說話音調粗重笨濁,全無一點美感,河東廣濟縣境...
-
拜读靑年日报六月八日,第十二版好家庭陈皇仁先生「蕲艾改善虚冷体质」大作,因蕲艾是笔者故鄕(湖北省蕲春县)三宝之一(另二宝为蕲蛇、蕲竹),故倍感亲切,唯陈先生大作有谓「台湾各地均可采集新鲜蕲艾,亦可向中药舖购买干燥艾叶应用………」则不敢苟同。我们试看下列文献有关记载吧:㈠三民书局之大辞典〔蕲艾〕「湖北」「蕲春」出产的艾草。㈡中华文化学院之中文大辞典〔蕲艾〕蕲州所产之艾也。㈢中华学术院之中华大辞典亦作同样之记载。㈣辞海〔艾〕植物名、菊科多年生草本高二三尺,叶
-
人多出韩信』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成语,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这证实在人们心目中,韩信和诸葛亮一样,被视为了不起的智囊人物和杰出的军事家!韩信在秦末汉初,群雄并起,军阀混战的局面中,『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扫秦、定魏、掠赵、降燕、破齐、灭项兴刘、统一中国、安定汉室,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在公元前一九六年(汉高祖十一年(,被吕后萧何以谋反罪,斩于京师长乐钟室,夷三族。世人以为韩信无后。可在韩信死后两千多年的今天,其后裔竟奇迹般地在湖北蕲春县发现
-
明代大藥物學家李時珍,以三十餘年的時間,著「本草綱目」、「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書,至今世界各國,如美、俄、日本,都是有專人硏究他的著作。蘇俄莫斯科大學,塑造李氏大理石像,置於殿堂。這位一代藥物學大師,出生地爲我國湖北省蘄春縣城區,東門外瓦硝壩,在蘄春,李時珍没有像在其他國家那樣,享有盛名,而得到應有的尊敬。如果說,地靈然後人傑,那麼,李時珍的誕生地,蘄春縣城區瓦硝壩的「瓦硝壩」這個地名,看起來並不怎麼雅緻,一點不具備學術氣息,也不知道其名之所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