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节日风俗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端午即興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朱春哲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端午节 艾草 屈原 节日风俗 格律诗

    一、扦菖插艾過端陽,照眼榴花角黍香;故壤文風醇似酒,天涯遊客戀梓鄉。二、屈子豪情賦楚騷,虔心愛國志昭昭;懷王不納忠諍諫,汨水沉冤起怒濤。

  • 文章藍偉奎詩選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4期  作者:藍偉奎 出版时间:2004-12-01
    关键字: 蓝伟奎 节日风俗 思念故乡 散文诗联

    ㈠恭賀新禧故鄉百事費心裁,春節歡樂笑顏開,乙酉新歲今來到,恭禧鄉親發大財。㈡上元燈節三位尊神奏管弦,全村男女手提燈,迎神繞境風俗大,誠虔焚香拜上天。㈢思鄕淚北雁南飛望衡林,秋高氣爽發長吟,長江三峽水道險,玉尺難量海底深。㈣漁家傲家鄉過年好景緻,焚香拜祖虔誠摯,親朋來訪賀新正,老酒年糕多風味。㈤過新年新廈鱗次櫛比起,環村公路超鎭市,瀝壆風景饒情趣,赤沙路店變村墟。

  • 文章柳州柯苗子與天后宮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3期  作者:柳逸民 出版时间:1981-07-31
    关键字: 柯苗子 天后宫 民间信仰 节日风俗

    柳州城廂人士很愛談柯苗子的掌故,因爲其中有奇緣、有善事,尤其柯氏在柳族大人多,故傳說不休,可惜從未見之於文字,相傳柯苗子的父親是個老好人,但非仕紳,也不富有,乃默默無聞的小康人家,卻極忠厚誠實,樂於助人,而且絲毫不苟,因此過往客商多樂與結交。柳州原是柳江上游產木地區的木材積運地,木材旣多且好,以盛產好棺木馳名全國,故以死在柳州,而與吃在廣州、穿在杭州、玩在蘇州一同成名。這些木材的持有人,多是定居柳江上游廣大林區中的苗族山胞,他們將原木運到柳州後,或就地出...

  • 文章中秋話湖州舊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9期  作者:潘劍倚 出版时间:1985-09-10
    关键字: 湖州中秋 节日风俗 家乡旧事

    家祖母在世之年,每逢中秋節,父親無論怎樣忙,一定會在節前從瀏河鹽厫帶了祖母所愛的幾隻醬腿囘家過節。這些醬腿都用上好醬油浸透,再在三伏炎天烈日下晒够,因之比金華火腿還要味勝一籌。中秋淸晨,祖母親把醬腿的中心加上雞鴨鮮蹄蛋十個,置在家傳點銅錫一品鍋中,用十個炭結爛燉,至晚上家宴上桌。另外必備的是魚腦吉味(吉味是發魚翅別出的殘剩),五油三辣炒田雞(田雞卽靑蛙),炒寒露菌、蓴羹鱸魚、炒蟹粉,都是祖母所愛能吃的菜,全由女眷下厨,煮成四盆八碗。家宴設在我家「潛園」和...

  • 文章金克明述鄉俗記略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期  作者:何定棟  出版时间:1967-04-01
    关键字: 金克明 汉川节日风俗 婚丧生寿传统 乡情

    我漢川旅臺同鄕聯誼會總連絡人金克明先生,平時爲了促進我同鄕們的情誼,眞正是不遺餘力,不惜金錢的爲同鄕服務。每隔六個月至少聚會年長的鄕長們寒暄叙舊的談商同鄕之事一次。同鄕中如有婚、喪、壽辰、或高陞、喬遷等喜慶,金鄕長均以我湖北漢川同鄕聯誼會名義申致賀儀,近年來確實增進了不少同鄕之情感。還有連絡人祁國軒、周大有、許寳初三位鄕長,協助金總連絡人推行鄕誼的進展,亦令人深表敬佩!今(五六)年新春正月初四,金總連絡人等邀集漢川全體旅臺同鄕擧行團拜聚餐,不僅事先籌備週...

  • 文章说二月二——节日风俗钩沉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7期  作者:辛夷 出版时间:2002-01-10
    关键字: 节日风俗 风调雨顺 神话传说 农业文明

    「二月二,龍抬龍,大倉滿,小倉流」、「二月二,吃油炸,犁地不磨鏵」。舊時,人們相信二月二是龍升天的日子。龍能降雨,每年的「皇曆」上都注明有幾龍治水,預示著一年的旱澇,農業的豐歉。對龍的崇拜,折射出農民對「風調雨順」的祈望。龍,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它能飛能走,善變化,興雲雨,身軀巨長似蛇,頭有角,口長鬚,身披鱗,足生爪,是人門崇尙的虛幻之物。經歷史學家考證,龍是圖騰化、神秘化了的蛇。圖騰是原始人的信仰和崇拜,他們相信某種動物、植物或自然現象與本氏族有血緣...

  • 文章中華風情篇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4期  作者:靳愷 出版时间:1999-04-10
    关键字: 诗词 中秋节 节日风俗 春节 节气 谚语 二十四节气 春夏秋冬

    一、節俗譜詩韻春花夏禾,秋雨冬凌,星移斗轉,月落日升。時間的刻刀,鐫刻下歲月的年輪;清明踏青,端午食粽,中秋賞月,除夕熬更。節日的禮俗,展示出人世的風情;祭祀儀禮,頂禮膜拜,追慕前賢,練達人情。珍貴的遺產,鑄塑了民族的精英;回首往昔,立足現在,展望未來,悠悠歲月。文學的殿堂,印記著歷史的足痕。啊,「風俗尙此日,此情安可忘。」節俗,是我國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份。在滔滔如流的歲月中,如一個個湧起的浪峰,顯示出它的不凡;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中,經過沿襲相傳,有的被...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