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罗隐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谈罗隐「谶破」

    来源期刊:《同安》 第67期  作者:洪樹勛 出版时间:1999-05-01
    关键字: 同安 农夫 地瓜 肥料

    路远「谶破」在同安有诸多传说,它和朱「文公谶」一样在同安颇有影响,从古至今,流传不绝,还说得有鼻有眼,神乎其神。但路远何许人氏呢?有哪些「谶破」呢?罗隐,唐末余杭人(八三三—九〇九),原名横,因举进士十上不第,改名,字昭谏,由于闽南的谐音还是另有什么缘因,大家叫他「路远」。他擅长于诗文,其诗多讥讽、诙谐,与同县的邮、虬称「三」。著有「谗书六十篇」,「甲乙篇」,「淮海寓言」等。曾为《颖川先生集》写后序,颖川先生即南陈陈黯,他们都是同上殿试的学子

  • 文章罗隐《炀帝陵》诗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秦城  出版时间:1997-06-01
    关键字: 《炀帝陵》 读后感

    唐代诗人数以千计,罗隐乃是其中不太出名的一个,他少有什么烩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可在晚唐诗人当中,却是颇具嘲讪风格的。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评价他:「善属文,诗笔尤俊,……以褊急性能,动必嘲讪,卒成漫作,倾刻相传,……齐东野人,猥巷小子,语及讥诮,必以为首。」近读他的一首《炀帝陵》诗,恰好为辛的评价提供了一个例证。诗曰: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这首诗不仅仅是嘲讪讥诮的谩作,也具有某种政论色彩。隋炀帝并非是一个

  • 文章罗隐与徐渭佚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8期  作者:高越天 出版时间:1977-08-06
    关键字: 科举制 徐渭 书法第一 佚事

    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数株艶拂文君酒。半里红依宋玉墙。尽日无人应怅望。有时经雨倍悽凉。旧山山下还如此,囘首东风一断肠。」意甚哀惋,当系其僬悴京洛时所作。到了黄巢作乱,攻入西京,继以藩鎭跋扈,天下大乱,各州分裂,唐朝旋告灭亡,进入五代,罗隐也就绝了进仕的念头,幕游于强藩豪帅之间,因为罗隐虽不登第,却多识能文,谈言微中,豫测时势,宛若先知,人称之为「罗衣秀才」,名重当时,魏博节度使绍威敬礼之,引为同宗,延致幕府,其子绍威继任节度使,尊为叔,餽遗甚厚。以魏

  • 文章千古奇才罗隐

    来源期刊:《同安》 第20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简介 以貌取人 弃去举业 耿介率真 诗文并重 建庙祀奉

    福建省志、泉州府志,均为罗隐立传,列在寓贤。据同安县志记载:于咸通中,与邑贤陈黯,定交于蒲津秋试之场。嗣黯婿黄滔,亦在吴越,与相交好,并为陈黯遗集作后序。而邑之洪济宫,相传即罗隐庙。之受人景仰,盖有由来矣!罗隐,本名横,后更为,字昭谏,唐文宗太和七年癸丑(公元八三三)正月二十三日,生于浙江之新登(又名新城)。少英敏,善属诗,文笔尤俊拔;且博学广闻,高谈濶论,一座风生,名满天下,人称江东。顾赋性简傲,雅好谐谑,感遇辄发,多所讥讽,致为公卿所恶。屡

  • 文章罗隐的七绝《华清池》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1期  作者:汪誠  出版时间:1989-03-01
    关键字: 《华清池》 讽刺现实 唐玄宗 白莲花 诗词赏析

    楼台层层佳气多,开元时节好笙歌,也知道德胜尧舜,怎奈杨妃解笑何?晚唐末年文学家罗隐,其诗以讽刺现实著称于世。上面含有吊古意义的七绝,也无例外地显示其讽刺笔调。华清池的建筑早于罗隐一百多年前,毁于天宝十五年的安史之乱兵火。开元盛世和其以后的天宝之乱,对罗隐来说都是历史往事,作者是由感而发,并非实写,乃借助于华清池这个典型事物,以议论朝代兴亡,为史鉴耳!诗人在二十八个字的容量里,紧扣聚焦点—唐玄宗在位期间由睿智贤明到昏暗骄侈;由兴盛到衰败的事例,以精炼简要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