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粤剧共返回3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两广粤剧活动近况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3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2006-07-10
    关键字: 粤剧 粤剧演员 两广粤剧

    粤剧的唱词用的是白话(亦称广东话或粤语),在广西,讲白话的人口超过半数(包括桂北的柳州也有一部份人讲白话),粤剧自然就成为广西的主要剧种。广西的主要城市,像梧州、南宁、玉林、钦州、北海、岑溪、崇左……等地,都有粤剧剧团或粤曲曲艺社的设立。尤其是梧州,可称为粤剧的大本营,培植出不少梨园人才。在一九八〇年代,梧州粤剧团曾赴香港盛大演出,阵容几十人。甚少亲临剧场看戏的新马师曾看过一场之后,还特别吩咐徒弟一齐去看下一场,观摩学习。溯至抗战时期,粤剧名伶长期在广西

  • 文章漫谈粤剧(曲)锣鼓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盧文錦  出版时间:2006-01-31
    关键字: 粤剧 粤剧锣鼓 掌板者 敲击乐

    注:作者卢文锦(右)于1956年间在香港铜锣湾活动中心掌板时摄。)粤剧,又叫「大戏」,是广东的地方戏(曲)艺术,早年已发展到星、马、越、南洋各地,少算也已有百年以上历史,本省人称之为广东戏。演出者除曲艺演唱外,并配合舞台艺术,伴奏乐器可说是中西合璧。粤剧锣鼓,更是粤剧(曲)艺术的一个组织部份,它除了能表达内容、塑造人物、掌握节奏之外,烘托气氛方面,更是带动了全场的动感,实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实是一门视觉与听觉的综合艺术。因此舞台掌板者能够恰当地掌握和发挥

  • 文章梁寒操与台湾粤剧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常山 出版时间:1985-03-31
    关键字: 梁寒操 台湾粤剧 台湾省粤剧研究社 红棉粤剧团

    在内有一千四百余个剧团当然歌仔戏占了极大多数由于政府大力辅导之下更见光芒出色前途无可限量。至于粤剧我们的广东大戏似乎较为逊色因为地缘语言的关系以及粤剧伶工旅台份子较少所谓老师更见式微在目前可能保存一点根基者而能每年间中可以公演三两场仅有「红棉粤剧团」该剧团的组成必要回朔二十五年(民国四十五年)由白玉堂陈非侬罗家权关子龙李香琴等所组成的「中华粤剧团」回国为故总统蒋公七秩华诞祝贺的时候开始蒋公亲临北巿中山堂欣赏并予勗励蒋公执掌黄埔军校的时候对粤省文化风俗深切了解故对粤剧

  • 文章敬輓鄺少真先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梁柳英 出版时间:2014-07-31
    关键字: 鄺少真 挽联 粤剧

    美国梁柳英惊闻恶耗表哀思 雨晦风潇寄悼词粉墨登台成幻影 宾朋入座逹神怡曲翻乐府音清晰 韵合钧天律正宜驾鹤西归人已眇 文坛论述逐云驰附注:邝君属台北凯旋粤剧团团长,其拿手好戏演唱「情僧」。更喜爱文艺写作,及评论。笔名「道南客」。

  • 文章粤剧与粤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陳運通  出版时间:1993-03-31
    关键字: 粤剧 粤曲 传统艺术

    陳運通,客家人,一流錄音傳播公司董事長,福斯關係企業、世界客屬總會顧問、中美音樂協會董事,漢唐樂府、中國琴箏研究會名譽理事長。國樂家書法家兼作家。一九四四年獲全國音樂比賽二胡獨奏冠軍。為一九九三年「文藝獎章」得主。歷任高級警官、中華國樂會常務理事,太極拳專刊主編,灌製唱片十餘張,其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並經常應邀在國內外表演,望重藝壇。

  • 文章粤剧在台湾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呂茵 出版时间:1990-12-30
    关键字: 粤剧 台湾 凯旋业余粤剧团 地方戏剧

    回头再说民间票房「凯旋业余粤剧团」自民国十年创立后,梁寒操世伯(先父曾追随寒老任秘书职)对我等热衷于发扬粤剧,实践力行,甚为嘉许,愿全力支援,并降贵纾尊,答允任「凯旋」名誉社长。台北市广东同鄕会,经理监事会议决议,提供会所会议厅,每周六晚给予「凯旋」集会之用。社友们获得鼓励,笔者更全力投入策划经营,为求再接再励以健全组织,按部就班,首重培植新进生旦演唱及音乐拍和艺友,以便落实展开演出活动。不料竟事出意外,惹起人事纷争。起因于研训歌唱人才,必须化整为零

  • 文章粤剧在台湾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呂茵 出版时间:1991-03-30
    关键字: 粤剧 台湾 中兴粤剧研究社 往事回忆

    注:去年“凯旋”上演“金叶菊”右起邝少眞·黄可欣·谢杏·施亦珍,台柱剧照。)回忆民国四十八年,热心发扬我家鄕文化剧曲的梁寒老,认为此时此地欲求薪传粤剧,任重道远,为一劳永逸。稳定基础,有意就地取材,集合旅台现有的伶、票及中西音乐人手,再加聘港方一二名角助阵,联合组成一专业粤剧团,经常演出。一来可化解各粤剧票房门户之见,归于团结。二来兼顾军中剧社退役后,伶工艺员有个栖身之所,以安定其生活。经一再研商,认为可行,即召集本岛首席文武生梁怀玉,经已回国定居能编

  • 文章喜闻粤剧谱新章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4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2006-10-10
    关键字: 粤剧 曲艺活动 粤剧创新

    小芸小姐合唱。开口唱第一句,就压得全场自动噤声,大家静下来欣赏。原来它不是普通的粤剧腔韵,它是广西的山歌调,而且是用官话唱的。那悠扬的歌声、美妙而不陌生的旋律,头一次出现在粤曲之中,当然吸引得观众屛息以待。接着中间有好几段,也是以广西山歌调来唱的。整支曲听下来,曲调配当得宜,转承自然圆顺,新声异军突起。难怪听得众人如痴如醉,博得当晩最多的掌声。粤剧在我国地方戏剧中,音乐性最强。所使用的乐器除了国乐乐器,西乐的乐器计有色士风、梵铃(小提琴)、大提琴、夏威夷琴

  • 文章曲终情不散——忆湛江粤剧团来台公演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9卷 第1期  作者:梁中英  出版时间:2001-01-31
    关键字: 粤剧 湛江小孔雀粤剧团 台湾公演

    从小观赏粤剧广东的粤剧在中国传统的地方戏曲中位阶颇高,由于沿海居民敢于创新,很早就引进一些西洋乐器,配合我们的国乐同台演奏,发挥中西交流的最佳效果。剧目的取材除了流传于所有中国戏曲中的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之外,更由一批具文学修养又富有使命感的编剧家,精心创造出一出出的新戏,忠孝节义的主旨不变,却更讲求节奏紧凑,情理之中发展出意料之外的剧情,使观众感受高潮,绝无冷场。粤剧的唱词优美,内中不乏可供玩味的佳句,但插科打诨,却又十分乡土浅白,真正达到雅俗共赏

  • 文章「紅棉」與關子龍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2期  作者:陳光華  出版时间:2004-04-30
    关键字: 红棉粤剧团 关子龙 粤剧大师

    在台成立最早的「红棉粤剧团」,自民国四十六年组成起,亦走过四十六年岁月,创办人关子龙先生也以八十八高龄,于去(九十二)年,十月十六日病逝新竹。关子龙先生曾缔造多项纪录:民国四十五年第一个自港来台公演粤剧,得到最多乡贤赞助演出,第一位在粤剧方面荣获政府「民族艺术薪传奖」,七十八、七十九年二度在国家剧院公演、开地方戏之先例,以八十六高龄荣获澳洲马丁学院颁赠艺术名誉博士学位。其获誉为「粤剧大师」,实値得敬重和怀念。关先生原在香港从事剧班,民国四十五年先总统蒋公

共33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