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端午节共返回1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谈屈原·楚辞·端午节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1期  作者:李玉屛  出版时间:1991-10-10
    关键字: 屈原 楚辞 端午节

    忠,为悼念其灵魂永存而誓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历史上的伤痕,但对中国人今天来说,则是非常具有重大意义的敎训。屈原在世六十三年,他创作了二十五篇新诗,给中国人留下了瑰丽不朽的如宝一般的诗篇,为楚人所喜爱,他们把他的诗篇编成歌曲来唱,那种如怨如艾,如泣如诉,他(她)们的哀恸这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操,以及其悲剧性的一生,并纷纷驾着小舟在汨罗江上寻找他的尸体,投入粽子(又名角黍)于江水中,以献祭屈大夫之灵。四、端午节系纪念屈原冥诞后来楚人这种民间献祭屈原

  • 文章五月五話端午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7期  作者:余致堯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端午节 习俗 屈原

    不重视衞生保健习惯,不懂科学办事要领属实,可是在历代沿袭的经验中,深深体会到,五月份是酷暑炎夏的初期,也是传染病滋生的季节,借此事先做些预防工作,诚属明智之擧,用现代流行口语来解释,无疑农业社会过端午节,可说是一个「夏令衞生」和「水上运动」宣传与活动的时刻。[1] 探禾:是农夫们在稻田中,以手足爬行式淸除秽子、杂草、翻泥准备施肥的辛劳工作。[2] 柴洲:是监利沿长江防堤外,盛产干柴、芦苇的地方。坊间靑年男女藉采粽叶时在此嬉戏或约会。[3

  • 文章诗词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4卷 第3期  作者:易顯南 顔大豪  出版时间:2006-04-30
    关键字: 避暑 端午节

    夏夜易顯南赤日炎炎似火攻,夜來大雨俠雷風;園林百卉皆蘇醒,爽氣清涼入夢中。避暑蒸蒸炎夏幾時休,避暑南園免俗愁;鶴唳鷗翔雲海外,蜂狂蝶舞霧山頭。蛙聲閣閣池邊噪,燕語吱吱屋上啁;爽氣侵人風雨驟,夜深酷冷盡消憂。夏曉山行雲開巘上艷陽晨,曙色初升物候新;夏曉啼鴉兼蝶舞,山光野鶴並鶯親。風來酷暑頻醒我,雨送冰涼盡爽人;更愛峰巒觀宇宙,清心寡欲海之濱。端午書懷户户粽盈庭,端陽憶舊靈;他鄉悲禿髮,異域慕高齡。競渡龍舟賽,驅邪艾酒馨;羅江屈子怨,含淚讀騷經。端節感懷顔大...

  • 文章浙江各地端節趣俗譚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5期  作者:陸素貞  出版时间:1975-05-30
    关键字: 端午节 曹娥 乡俗

    五月的风,轻轻的飘拂,院子里的杜鹃仍盛开着,不禁令人想起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临了。五月在故鄕,正是杨梅上市,枇杷成熟,榴花照眼红的时候。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凡属农历的节日,都有一段令人神往的传统和习俗;即以端阳节来说,其所代表的意义,更富有特殊的情调。农历五月五日、俗称端午,古称天中节或端阳、重五、蒲节等。当明淸两代,相沿定为「人」节,以与中元「鬼」节相对称,官吏每逢此节,咸休假飮宴,并相互「贺节」商贾办蒲触哄飮,叫做「赏节」。端午一名端阳,古时相传

  • 文章端午节典故摭拾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9期  作者:譚心平  出版时间:1990-05-01
    关键字: 端午节 典故 艺文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五,又名端阳节。据「岁时杂志」载:「京师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至五谓之端五。」又据「月令广义」载:「五月五日曰端阳。」明陈献章端阳诗云:「荷叶童子问谁家,老妇簷前驻纺车,角黍唤回端五梦,还从艾琖得松花。」从明末开始定端午为「人节」。中元节为「鬼节」。端午节典故甚多,在此略作介绍。一、驱五毒:据吕种玉著言鲭一书中云:「蝎子、蜈蚣、蛇、虺、蜂,总称五毒。端午各划一针刺,在屋中贴之,以除虫毒。「张贴钟馗图、老虎画,可驱邪。此一

  • 文章端午节名称种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馬雲斌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端午节 名称 历史民俗

    浮梁 马云斌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名称很多,端五、五与午同音,又称『端午』、端阳,午为阳辰,故亦称『端阳』。五月节或午节,农历五月,千支纪中为午月,故又有此两种名称,以此类推,又有称做『重五节』或『重午节』。菖节或蒲节,因为民俗将菖蒲、艾叶悬挂于门墙以驱邪魔,故有『菖节』『蒲节』之称。夏节,这是国民政府成立后,奉行阳历年为春节,端午节为夏节,沿用至今。唐宋时因这一天恰逢夏至之后,正午时骄阳正在中天,称『中天节』,道教中亦有『地腊节』之称。中国大陆北京则有五月

  • 文章故鄕土產——枇杷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24期  作者:大孚山民  出版时间:1988-06-20
    关键字: 特产 枇杷 洞庭山 端午节

    枇杷以吳縣洞庭山出產的最出名,其次是武進的馬蹟山,而吾邑南鄕濱湖的大孚山出產的白沙和大紅袍兩種枇杷,比起洞庭馬蹟二山的產品來,可說有過之無不及。故鄕在端陽節前後是大批枇杷登場的時期,只是大孚山的枇杷是該地少數農民的副產,產量不多,不夠本地消費,還是要向洞庭山和馬跡山採購應市的。白沙枇杷是白色,大紅袍枇杷是橙黃而紅色,這兩種枇杷,色香味都美;都是名貴的品種。這種枇杷都是以名種的苗芽嫁接在以核子種出來的小枇杷樹上培植起來的,核子種出來的小枇杷樹,聽其自然長大...

  • 文章閒話端陽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6期  作者:阮煥章 出版时间:1972-06-30
    关键字: 端午节 习俗 传说 雄黄

    蒲節又命天中,民間相傳爲毒月,故有吃雄黃燒酒,洒蒼朮、白芷、浸水噴射屋角陰暗處,以菖蒲作劍,艾葉爲旗掛在門間。毒者,春夏交令,百蟲冬眠復甦,再繼起叢生繁殖,多以藥液撲殺滅除之,以防噬人染毒之害,自古沿革而今,譽爲好風俗,家家從事不渝。吃雄黃酒,有故事『白蛇傳』編劇演聞,此事也出在我們浙江故都杭垣,劇情內有小生許仙,娶蛇精白氏爲妻,在端午節日,夫妻二人吃了雄黃燒酒,而妻子白氏,原爲妖怪,忽然顯現原形,白蟒蛇一條畢露床第間,使夫婿驚魂病倒,臥床不起,蛇精白氏...

  • 文章端陽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6期  作者:立懋 出版时间:1972-06-30
    关键字: 端午节 诗词 艾草

    楡巷榴花醉眼紅,一年容易又天中;殊嫌此日無淸興,辟疫家家薰藥籠。

  • 文章端陽節感懷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7期  作者:林鴻標 出版时间:1992-10-10
    关键字: 诗作 端午节 感怀

    一年年此日弔汨羅,從古詩人感慨多。一自菊花凋落後,更誰再唱濯纓歌?!二尋根帝胄溯高陽,自古賢才各有方。聞道渭濱老釣叟,輕裘緩帶佐周昌。三白骨青灰長艾蕭(借句)驪山烽火認前朝,銅駝荊棘成往事,黑髮紅顏一例消。四曠世奇才澤畔歌,美人芳草耐吟哦。可憐未見梅花影,千古沉寃付碧波。

共125条记录 1/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