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我中華民國,自古以來,卽以禮敎來治國,以禮敎來維持社會秩序。所謂:「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歷來的各朝各代,在推動禮敎的運作中,都能有或長或短的時期,表現出太平景像,使國人能過着安逸的生活。蕭縣位居黃河平原之上,早在列國時代,曾建立過國家,表現出文明禮樂的社會現象。及至民國以來,在社會上所表現的婚喪禮儀,當是沿襲了古代的禮制,而留下的流風餘韻。這些禮制,雖與古代有別,但也和當前的情形不同。玆按婚喪兩種禮俗,就記憶所及,分別簡述於后,藉作瞭解當時社會情況的參...
馬一浮足齡十六歲的時候與比他大一歲的湯孝愍(湯壽潛之女)完婚,婚後夫妻倆感情甚篤。只是此時正値馬一浮的求知欲最爲旺盛之時,所以他一面鼓勵妻子認字,以爲「不能識字,比於盲瞽,不能讀書,比於冥行。」一面又跟謝無量一起於結婚的當年就到了上海同文會堂學習英文、法文。馬一浮到上海的時間大約在一八九九年底。幾個月後,他父親病情加重,馬一浮不得已又囘鄕服侍。一九〇一年春,其父病逝,料理完父親的後事之後,他再度別妻赴滬遊學。他在上海有許多朋友,其中有一位叫馬君武,語言基...
牌坊中部横向嵌有青石一方,上刻「清道光五年 万载县钟沧文之妻张氏立 八月廿六吉旦吉」。万载钟沧文之妻张氏于二十七岁守寡,张氏格守妇道,清白守节,尽心抚孤,眼见五代。寡居六十一年,在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年),张氏八十八岁时,道光皇帝颁旨立下此贞节牌坊。张氏享年九十四岁。贞节牌坊是封建社会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礼教的特殊产物,是封建历史的一种真实见证。也是旧礼教中束缚女子不改嫁的一种道德观念。「双桥贞节牌坊」的发现,对研究封建礼教,提供了实物参考依据。「圣旨牌坊
清道光初,在「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荒唐禮教下,松江地方士紳集資在城內廣明橋弄內創建「恤嫠公所」。道光二十一年,恤嫠公所得到松江府台的支持,知府號召官、紳、士、民捐款,增設寡婦名額,改稱為「全節堂」。咸豐元年,因寡婦遞增,全節堂遷至普照寺西楊家橋附近,面臨大街,有屋數十間,田產千餘畝。光緒末年,地方紳士耿蒼齡興建號舍二十七間,可容百人。全節堂一直延續到民國二十六年,日寇轟炸,堂屋俱毀,寡婦盡散。全節堂留養的寡婦,唯一條件是勸其守節,終身不嫁,並具保立約。...
本刋第一期原擬撰寫一篇「江蘇精神」,適見江蘇旅湘同鄕通訊處刋行之「蘇訊」半月刋第八期,(民國二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版)載有顧毓琇先生(按:毓琇先生字一樵,無錫人,曾任制憲國大代表,敎育次長,政大校長,現任國大代表。近年在美賓洲委尼亞大學担任電機工程敎授,爲在美蘇籍人士中著名之學人。)所撰之「江蘇精神」一篇,正合本刋意旨,雖爲針對抗戰時期所作,然仍適用於戡亂之今日。篇中所言吾蘇禮敎、商業、忠孝、義烈、文學、藝術之發軔,頗多創見,殊堪欽佩!惟吾蘇先賢之偉大事...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91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