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碑铭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新校重订两汉华阴杨族名贤碑铭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4期  作者:陳祚龍  出版时间:1978-07-15
    关键字: 华阴杨族 碑铭 史料

    玆为便利陜籍同胞,特别是华阴杨族仕女,参究硏讨「鄕土」之人文发展起见,用特谨将个人历来厉行阅读所录存之那几种关于两汉华阴杨族某些名贤的碑铭篇章,悉予新校重订,而成此小文。尙祈四海方家,不吝惠赐指正。至于此文所收之碑铭,合计还只有九篇;且皆分别见于:①蔡中郞集(民国四十八年十二月,台北新兴书局缩印出版。自后篇称「蔡集」)与②金石萃编(民国五十三年七月,台北国风出版社缩印出版。自后简称「萃编」)。各篇原无㸃逗,今则由余补加。同时,本「文」所采取之排比

  • 文章續西峯先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期  作者:趙正楷 出版时间:1975-01-01
    关键字: 续西峰 张毅菴 碑铭

    一、我所知道的續西峯先生幼時在家鄕,曾看過續西峯(桐溪)先生與弓富魁共同領導的地方戲班的演出,不論生旦丑角,都是武藝高强,引人入勝。記得有一武丑藝名「響馬丑」的,蹲在三叠方棹的頂上,口內、手內、腋內、膝灣內,均各啣夾鷄蛋,有的地方且不止一枚,翻身躍下,仍能原狀蹲在地上,而十幾枚鷄蛋皆完好無損,很受觀衆的喝彩。他們領此戲班,走遍了二州(忻州、代州)五縣(定襄、靜樂、五台、崞縣、繁峙)和寧武、岢嵐一帶,一般人祗知道看戲,那知道就是西峯先生的革命組織與進行連絡...

  • 文章罗贯中衣冠冢碑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1期  作者:孟繁仁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罗贯中 祖籍考证 衣冠冢碑铭

    《录鬼簿续编》、《题晋阳罗氏族谱图》全文。强化碑刻的史料依据、学术价値:(《罗贯中衣冠冢碑铭》碑阴内容:)元人虞集《道圆学古录》卷十,《题晋阳罗氏族谱图》全文:『昔者,吾蜀文献之懿,故家大族之盛,自唐历五季至宋,大者著国史,次者州郡有载记,士大夫有文章可传,有见闻可征。所谓贵重氏族,推次甲乙,皆有定评。虽富且贵,非此族也,不通婚姻。盖犹有九品中正遗风。谱牒之旧法,不独眉俗为然也。百十年来,比及沐浴皇元之圣泽,其伤残转徙,千百无一二矣。今天下益以治平,学士

  • 文章楓朗古堡黃沙寨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郭善惠 羅賢漢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黄沙古寨 古寨概况 历史碑铭 名胜古迹

    翻開《廣東省大埔縣地名誌》,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一五五七年)大埔縣境圖標有黃沙社,清乾隆十年(公元一七五四年)大埔縣境圖標有蘭沙甲,地名誌楓朗地名圖上標有黃沙寨,這就是現今的楓朗鎭楓朗村的黃沙。黃沙古寨在明嘉靖五年(公元一五二六年)以前屬饒平縣清遠都黃沙社,當時的社相當於現在鄉鎭,黃沙社轄黃沙村、楓朗村、大水山、雙溪村、東船村。司衙設在黃沙寨。黃沙寨臨梅潭河而建築,河的北面叫黃沙壩(今叫溪背坪);河的南岸叫黃沙。它還有一個渡口叫司背渡,是河的南北兩岸居民...

  • 文章遊浯溪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6期  作者:釗林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浯溪 自然风景 历代碑铭 《大唐中兴颂》

    本文作者,爲大陸故鄕中學生,對寫景文章,敘述詳盡,考據翔實,文筆流暢,確屬佳作,爲鼓勵故鄕子弟投稿,特予刊登—編者

  • 文章東安縣的鄧三鳳先生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3期  作者:丁仁英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邓三凰 名贤碑铭 人物简传

    鄧三鳳先生,係湖南東安縣歷史上最大的官人,生於大廟口,死後葬於大廟口後山,縣誌中有記載。但原「東安文獻」中未見刊登。為考究其人,特將鄧三鳳墓碑文錄左,藉供參考。始祖鳳公,宋朝之秘閣學士也。其母當孕時,夢有三鳳集於樑,次日誕生,故名三鳳。三鳳賦性英爽,豐姿卓異,其為文章極佳。厥後舉於鄉,登於榜,官至禮部尚書兼侍讀學士,洵所謂「達官兼善於天下」者歟!。茲者後裔實繁,登佳城而溯盛蹟,爰勒石以垂不朽云爾。始祖鄧公諱三鳳字鳴陽享壽六十有五老大人之墓公生於宋大觀二年...

  • 文章廡齋脞記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宋子武  出版时间:1996-03-31
    关键字: 六榕寺 《六祖碑铭 佛教 阮玲玉 陈香梅 廖凤舒

    记广州「六榕寺」及王维「六祖碑铭」庑翁前曾写过「谈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乙文,其实宝庄严寺,就是以后的六榕寺;我国佛敎,虽由汉明帝永平十年,蔡愔偕同印僧东归而正式传入,但大盛时却在六朝,因为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法,达摩禅师也在西历五二七年,由印度东来,在广东登陆,取道陆路北上南京,和梁武帝会晤,那年正是梁武帝舍身入同泰寺为僧的时期,因为这个影响,广州的名刹,都在这时期兴建;六榕寺原址为宝庄严寺,后毁改建,名净慧寺,(现在附近还有净慧公园)唐高宗时曾重修

  • 文章德興兩名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7期  作者:孫以剛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德兴县 墓志碑铭 篆刻 历史价值 史料考证

    德興 孫以剛德興古號銀城,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素「有金銀銅冶之饒」。幽奇秀麗的山水不僅孕育著歷代名人志士,也引無數騷人墨客遊居德興。衆多名跡勝景,詩文題刻流傳古今。獨自宋代以降,英材輩出,人文薈萃。有著作傳世者一四八人,著作二四八部,收入「四庫全書」的二五部。歷史人物其佼佼者宋代有獻冶銅術的煉銅家張潛,書法篆刻家張樸,抗金名臣張燾,號稱「江南二寶」之一,宋南渡詞臣之冠的汪藻,文材卓著的江西派詩人徐俯,著「南宋第一書」的治荒名吏董煟,精通天文地理的勘輿學家...

  • 文章陽江溪中流之火燒橋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4期  作者:陳培根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火烧桥” 古建筑物 桥名由来 历代碑铭

    火燒橋,位於我縣三河鄕之大廟口以東約十餘華里處,係靑石以五拱(或七拱)所築成(高約二丈至六丈不等,寬約丈許,長約一百五十公尺許),而橫跨陽江溪中流之兩岸,是爲我縣境內最高且最長最寬的一座極雄壯之大拱橋,然以整個湖南而言,其盛名僅次於邵陽縣境之九拱橋。況火燒橋,也屬我縣境內最宏偉古建築物之一,也是我家至紫溪鎭及白牙巿必經之處。何以此橋名爲「火燒橋」?據聞此橋建築之處,在若干年前所建築者,係屬一座較短而狹的木橋,每年都要遭天火焚燬達二次以上,但每次燒燬之後又...

  • 文章澗莊文錄

    来源期刊:《五華同鄉會卄一周年紀念特刋》 特刊  作者:陳槃 出版时间:1976-09-19
    关键字: 碑铭 墓志铭 序言 书后 艺文选粹

    国立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 硏究所同人留别李庄栗峯碑铭李庄栗峯张氏者,南溪望族。其八世祖焕玉先生,以前淸乾隆间,自鄕之宋嘴移居于此。起家耕读,致赀称钜富。哲嗣能继,堂构辉光。本所因国难播越,由首都而长沙,而桂林,而昆明,展转入川,适兹乐土,尔来五年矣。海宇沈沦,生民荼毒。同人等犹幸而有托,不废硏求。虽曰国家厚恩,然而使客至如归,从容乐居以从事于游心广意,斯仁里主人曁诸军政当道,地方明达,甚为借助,有不可忘者。今値国土重光,东迈在迩。言念别离,永怀缱绻。用是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