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器时代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概論我國的青銅文化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李鑑瑞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青铜文化 石器时代 青铜器 青铜纹饰

    一、傲世独尊的我国青铜文化人类在最初的时候,主要是使用石器做为生产或打击的工具,考古学家把这个时代称之谓「石器时代」。分别为:打制的石器为「旧石器时代」、而磨制的石器为「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大致又分为「仰韶文化时代」,也就是人们通称的「彩陶文化」,而晚期为「龙山文化时代」,也就是「黑陶文化」。铜器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才出现的,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铜文化」或「青铜时代」。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青铜器是在仰韶文化期出现的,但数量极为

  • 文章中原最古老的文化遗产忆安阳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8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69-10-01
    关键字: 安阳 旧石器时代 北楼顶遗址 洞穴遗址

    民国二十三年十月三日,国立中央研究院,安阳殷虚发掘团,在安阳洹北侯家庄西北冈开始发掘,这是西北冈的第一次发掘,但在安阳发掘的次列上说乃是殷虚的第十次发掘。开工后十二天,十月十五日,为侯家庄的庙会,演戏三天。发掘的工人大都为侯家庄的人士,他们忙着过会,无心工作,在演戏期间外边来看热闹的客人一定很多。他们如果都来参观工作地,必然会影响到工作的情緖和秩序,于是商定停工数日。在停工期间,并草拟了一个调査计划,目标是调査安阳的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此次发掘的目标

  • 文章嶺南文化第一道曙光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2期  作者:鄭弼儀  出版时间:2004-04-30
    关键字: 岭南文化 旧石器时代 遗址 文化脉络

    在广东英德有8000—12000年前、先民石器和陶器之「牛栏洞遗址」,在粤西封川有7000年前「簕竹口遗址」,在东南沿岸南澳岛有9000—13000年前新石器遗址,及其后珠江三角洲青铜器时代之浮滨文化,与相当在中原春秋战国之曲江石峡遗址、博罗梅花墩窑址等。至此,岭南古代文化发展轮廓:是珠江三角洲在新石器时代的「土著文化」(渔猎和采集),当与北江、西江、东江等遗址之延伸,如北边的石峡文化(农业)交会时,逐渐进入了文明的殷商时期,而嗣后的南越文明,则是殷商(中原

  • 文章甘肅大地灣遺址文物可上溯五至七千年前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26期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大地湾遗址 新石器时代文物 古代建筑废墟

    民国七十五年八月美联社北平七日电】中共「人民日报」今天说,中国文化的发源地可能因中国大陆西北部发现的遗物而必须重新定位,同时中国文化的起源也可能因此而再往上推一千年。该报说,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文化遗址发掘出的遗物,年代可溯至五千年至七千年前,可使我们对住在黄河上游的新石器时代人有新的认识。该报说,大地湾遗址于一九七八年开挖以来,考古学家已掘出二百四十间原始社会房屋的废墟,七十座坟墓和大约八千件文化遗物。年代最早的遗物仰韶文化遗物早一千多年。仰韶文化

  • 文章周代山西古錢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3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货币的产生与种类 农业器具 古钱年代 甲骨文 新石器时代

    本文之草撰,承蒙中央銀行國庫局副局長,前中國集郵協會理事長,現任中國集幣協會常務理事黨恩來先生之熱心協助,借閱有關圖書,並檢閱全文,指正舛誤,惠賜高見,無任銘佩,特誌篇首,敬申謝悃! 筆者 識

  • 文章西北——中國文化的發祥地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期  作者:胡秋原 出版时间:1977-06-01
    关键字: 中国文化发祥地 新石器时代 史料研究 胡秋原

    Proto-Chinese),而认为这是由中亚移来的。一时西来说复盛。但大汉学家高本汉(Kalgren)则认为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即已居于中国,制作鬲式土器。安特生所发现的土器,只是末期移入的民族带来的东西。(据滨田耕作「东亚文明之黎明」引)。黑陶之发现,亦可为高氏之说作一旁证。文化类似,然独立发生,是很多的。中国文化在古代与中亚有交通为一事,中国文化起于中亚又为一事。又据解剖学家步达生(Davidson Black)的研究,仰韶甘肃之人类遗骸与现代华北人体质相同,以为皆可称为「原

  • 文章難忘故鄉母親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8期  作者:熊典科 出版时间:1997-04-01
    关键字: 故乡山川 安义县 潦河 母亲河 旧石器时代文化

    涧流沿途汇入千百泉流就形成溪流。然后又不断地汇入涧流和溪流,最终成为河流,起伏跌宕自西流入我的故鄕。在故鄕湉湉流程六〇公里后,蜿蜒东下,经吴城入鄱阳湖,注入长江,东流至海。母亲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故鄕有一位爱好考古的青年胡贤钢,在母亲河不远处,获得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物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这一重大发现经中科院专家鉴定确认后,证明五万年前母亲河就在流淌,古人类就生活在母亲河边,他们最早汲吮母亲河的乳汁以求得生存。由此称她为古老的母亲河是当之无愧。母亲河

  • 文章六千年前先民聚居地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81期  作者:馬柏榮  出版时间:1993-03-20
    关键字: 先民 聚居地 遗址 马家滨文化 新石器时代

    最近在江苏无锡县雪浪鎭板桥村赤马嘴发现了一个属马家滨文化的先民聚居地遗址。今年年初,在雪浪鎭赤马嘴旁的水利工地上,民工们在开挖驳岸墙基时,挖掘出了大量的印纹陶片、石斧、石刀和石莾等古代先民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经初步鉴定,确定为又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这一新发现引起了无锡巿、县有关部门的重视。经无锡巿博物馆杨建民副馆长、副研究员冯普仁等专家进一步鉴定,确定为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认为赤马嘴遗址要比以前发现的葛埭桥遗址早二千左右,属于比良渚文化更早的马家滨

  • 文章(鄉情報導)鄭州發現華夏第一城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9期  作者:本社輯 出版时间:1998-07-03
    关键字: 河南省文物局 新石器时代城址 骨器 考古学家

    据河南省文物局于一九九五年九月五日在郑州宣布,经文物工作者连续三年的大规模发掘和不懈探索,一座湮没五〇〇〇年之久的仰韶时代古城址,最近在郑州西山重见天日。经考古学家确认,这是迄今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建筑技术最为先进的新石器时代城址。西山遗址位于郑州市北郊廿三公里处的邙岭余脉,北距西河四公里,西与绵延不绝的豫西丘陵相连,东南居高临下,俯瞰著枯河南岸一望无际的黄淮平原。经发掘和钻探结果推知,西山古城略近圆形。现存西墙残长约六〇余米,北墙呈外凸形,残长约二

  • 文章灌云县大伊山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遗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1期  作者:吳中城 王迎生  出版时间:1994-03-01
    关键字: 灌云县 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 陶器 石器 玉器 大伊山

    一九八一年十月,灌云县博物馆于伊山鄕砖瓦厂发现了距今六千五百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的石棺墓葬遗址。一九八五年和一九八六年,南京博物院、连云港市博物馆及灌云县博物馆进行两次联合发掘,清理石棺墓六十四座,出土陶器、石器、玉器和骨器等文物一百五十多件,取人骨架标本六具。石棺墓均为竖穴坑,四周以自然石片镶嵌,尸体入殓后,覆蓋片石而成。墓式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头一律朝东,在三十度至六十度之间。大多数死者以红陶钵或红陶盆覆面,在其底部被有意识地打个洞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